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447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包括内燃机废气排放管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所述内燃机废气排放管的排气口与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的排气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陶瓷过滤芯,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活性炭干燥剂,所述第三接头内设有三元催化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燃机用冷却结构通过分段式冷却结构配合多级尾气处理结构实现对内燃机排出废气的有效处理,避免环境污染以及高温导致的内燃机启动和工作机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将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汽缸内燃烧后利用释放出的热能使汽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依靠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从而驱动从动机械工作。内燃机在使用时会产生废弃排出,废气中含有的有毒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因而需要对内燃机排放的尾气进行良好的处理,并且在温度的影响下,会导致内燃机启动和工作机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以处理内燃机废气的内燃机用冷却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包括内燃机废气排放管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所述内燃机废气排放管的排气口与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的排气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二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三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均通入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陶瓷过滤芯,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活性炭干燥剂,所述第三接头内设有三元催化剂。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呈S形设置,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二冷却壳体和第三冷却壳体相互平行。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二冷却壳体和第三冷却壳体均呈圆筒状。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头内设有风机。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壳体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三冷却壳体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三进液口和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进液口和第三出液口连接。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燃机用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一冷却液箱、第二冷却液箱和第三冷却液箱,所述第一冷却液箱通过泵体与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箱通过泵体与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三冷却液箱通过泵体与第三进液口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包括内燃机废气排放管和冷却装置,内燃机废气排放管的排出的废气依次经过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在第一冷却壳体内设有第一环形冷却通道、在第二冷却壳体内设有第二环形冷却通道、在第三冷却壳体内设有第三环形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逐渐降低,采用分段式冷却结构更有利于内燃机排出的高温废气与在冷却壳体内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废气的降温效率,并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内依次对应设置陶瓷过滤芯、活性炭干燥剂和三元催化剂,陶瓷过滤芯具有抗高温、耐腐蚀的优点,用以过滤尾气中的铅和大型固体炫富颗粒,活性炭干燥剂用以对尾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吸附、净化尾气中的异味,三元催化剂可将内燃机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大大降低了内燃机排出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小废气对环境的危害。本技术提供的内燃机用冷却结构通过分段式冷却结构配合多级尾气处理结构实现对内燃机排出废气的有效处理,避免环境污染以及高温导致的内燃机启动和工作机能降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燃机用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内燃机废气排放管;2-冷却装置;3-第一冷却壳体;31-第一冷却通道;4-第一接头;41-陶瓷过滤芯;5-第二冷却壳体;51-第二冷却通道;6-第二接头;61-活性炭干燥剂;7-第三冷却壳体;71-第三冷却通道;8-第三接头;81-三元催化剂;82-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包括内燃机废气排放管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所述内燃机废气排放管的排气口与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的排气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二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三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均通入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陶瓷过滤芯,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活性炭干燥剂,所述第三接头内设有三元催化剂。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包括内燃机废气排放管和冷却装置,内燃机废气排放管的排出的废气依次经过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在第一冷却壳体内设有第一环形冷却通道、在第二冷却壳体内设有第二环形冷却通道、在第三冷却壳体内设有第三环形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逐渐降低,采用分段式冷却结构更有利于内燃机排出的高温废气与在冷却壳体内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废气的降温效率,并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内依次对应设置陶瓷过滤芯、活性炭干燥剂和三元催化剂,陶瓷过滤芯具有抗高温、耐腐蚀的优点,用以过滤尾气中的铅和大型固体炫富颗粒,活性炭干燥剂用以对尾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吸附、净化尾气中的异味,三元催化剂可将内燃机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大大降低了内燃机排出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小废气对环境的危害。本技术提供的内燃机用冷却结构通过分段式冷却结构配合多级尾气处理结构实现对内燃机排出废气的有效处理,避免环境污染以及高温导致的内燃机启动和工作机能降低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废气排放管和冷却装置;/n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所述内燃机废气排放管的排气口与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的排气通道依次连通;/n所述第一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二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三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均通入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陶瓷过滤芯,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活性炭干燥剂,所述第三接头内设有三元催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废气排放管和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所述内燃机废气排放管的排气口与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的排气通道依次连通;
所述第一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一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二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壳体在围绕第三冷却壳体的排气通道的侧壁内螺旋设置有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均通入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陶瓷过滤芯,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活性炭干燥剂,所述第三接头内设有三元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第一接头、第二冷却壳体、第二接头、第三冷却壳体和第三接头呈S形设置,所述第一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