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13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于钢轨两侧的共振器,所述共振器连接于所述钢轨轨腰,所述共振器的振动频率设置为列车通过对应位置时因钢轨波磨引起强迫振动的卓越频率,每个所述共振器连接有至少一个动力吸振器。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通过在钢轨轨腰两侧设置共振器,将钢轨振动能量引向共振器,利用连接于共振器的动力吸振器来吸收和消耗振动能量,从而实现降低钢轨振动的目的,由于共振器的振动频率设置为对应位置的钢轨波磨频率,因而该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钢轨在波磨频率频段的有害振动,实现减小钢轨波磨发展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列车的运行环境变得复杂和多样化,这使得列车和轨道各部件的损伤问题越来越严重,轮轨接触损伤尤其是钢轨波浪形磨耗,是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钢轨的波磨现象不仅在高速轨道上会出现,在地铁等中低速轨道交通中也普遍存在。当列车通过钢轨的波磨区段时,不仅会引起轮轨力急剧增大,而且还会导致轨道和机车车辆的剧烈振动以及噪声的加剧,这严重影响到了列车的运行品质,并加大了运营安全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采用新技术对钢轨波磨区段的减振性能做进一步的研究。中国专利CN1807756A公布了一种动力吸振多层约束阻尼钢轨消声器,其结构是在钢轨的轨腰和轨翼上粘贴多层约束阻尼,其由内向外为高弹性能耗材料层:第一质量层,第一阻尼层,第一约束层,第二阻尼层,第二约束层,第三阻尼层,第三约束层和保护层。该项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仅通过多层阻尼约束的结构,原理上属于阻尼吸振,其虽然可以吸收掉一部分钢轨振动的能量,但不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振动频谱特性,在需要控制振动水平的频率范围内实现降低振动的效果,因此难以抑制钢轨波磨的发展。专利GB2003009795A公布了一种钢轨动力吸振器,包括一段可变形材料,其附着于钢轨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谐振质量块通过可变形材料连接于钢轨,通过调整可变性材料的刚度,可形成抑制至少两个钢轨固有共振频率的动力吸振器。原理上属于动力吸振器,但其只能吸收钢轨固有振动频率处的振动能量,对钢轨非固有振动频率外的更宽频范围内的振动则无能为力,尤其是钢轨波磨对应频率与钢轨固有频率不一致的情形下,在钢轨上安置动力吸振器,现实应用情况表明对抑制钢轨波磨发展无任何改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阻尼吸振技术虽然可以吸收掉一部分钢轨振动的能量,但不能够精确抑制钢轨波磨波长在列车通过时引起的固定频率的振动,且钢轨侧面贴附材料的阻尼效应很难得到较大幅度地提高,抑制钢轨波磨发展的效果一般,动力吸振器技术只能吸收和消耗钢轨固有频率处的振动能量,对于现实中波磨频率(列车通过速度与波磨波长的比值)与钢轨固有频率不一致的情形,则无改善波磨发展的有益作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于钢轨两侧的共振器,所述共振器连接于所述钢轨轨腰,所述共振器的振动频率设置为列车通过速度与对应位置处所述钢轨波磨波长的比值,即列车通过对应位置时因钢轨波磨引起强迫振动的卓越频率,简称钢轨波磨频率,每个所述共振器连接有至少一个动力吸振器。由于钢轨波磨是有一定规律的周期性波浪形不平顺,特定位置处波长较为单一,轨道车辆以一定速度经过时所激起的振动频率也是较为单一的,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通过在钢轨轨腰两侧设置共振器,将钢轨因波磨引起的主要振动能量利用共振原理引向共振器,进而利用连接于共振器的动力吸振器来吸收和消耗此部分振动能量,对共振器进行减振,从而实现吸收和消耗钢轨波磨引起的主要振动能量,由于共振器的振动频率设置为对应位置的钢轨波磨频率,因而该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钢轨在波磨频率频段的有害振动,实现减小钢轨波磨发展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优选地,所述共振器包括第一质量部件和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质量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钢轨轨腰。优选地,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第二质量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和阻尼部件,所述第二质量部件同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和所述阻尼部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质量部件。优选地,所述第一质量部件为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二质量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和所述阻尼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质量部件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一质量部件和所述第二质量部件均为质量块。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均为弹簧。优选地,所述阻尼部件为阻尼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替换为橡胶结构件或者聚氨酯结构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和所述阻尼部件替换为具有阻尼的弹性元件。优选地,所述具有阻尼的弹性元件为橡胶结构件或者聚氨酯结构件。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运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通过在钢轨轨腰两侧设置共振器,将钢轨因波磨引起的主要振动能量利用共振原理引向共振器,进而利用连接于共振器的动力吸振器来吸收和消耗此部分振动能量,对共振器进行减振,从而实现吸收和消耗钢轨波磨引起的主要振动能量,由于共振器的振动频率设置为对应位置的钢轨波磨频率,因而该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钢轨在波磨频率频段的有害振动,实现减小钢轨波磨发展的目的;2、运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有效实现钢轨波磨区段特定频率减振降噪的同时,可大幅减小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强度以及轮轨间法向接触力的波动幅度,减少钢轨打磨次数,降低钢轨打磨成本,提高钢轨以及列车轨轮的使用寿命;3、运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安装快速简便,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波磨钢轨的动力吸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波磨钢轨的动力吸振器的另一种中空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波磨钢轨的动力吸振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与阻尼吸振技术和动力吸振器技术的减振效果对比图。图中标记:1-钢轨,2-第一质量部件,3-第一弹性部件,4-第二质量部件,5-第二弹性部件,6-阻尼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包括:两个共振器,对称设于钢轨1的两侧,所述共振器包括第一质量部件2和第一弹性部件3,所述第一质量部件2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连接于所述钢轨1轨腰,所述共振器的振动频率设置为对应位置的所述钢轨1波磨频率,即列车通过速度与对应位置处所述钢轨1波磨波长的比值;两个动力吸振器,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第二质量部件4、第二弹性部件5和阻尼部件6,所述第二质量部件4同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和所述阻尼部件6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质量部件2。具体地,所述第一质量部件2和所述第二质量部件4均为质量块,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和所述第二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于钢轨(1)两侧的共振器,所述共振器连接于所述钢轨(1)轨腰,所述共振器的振动频率设置为列车通过速度与对应位置处所述钢轨(1)波磨波长的比值,每个所述共振器连接有至少一个动力吸振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延缓钢轨波磨发展的动力吸振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于钢轨(1)两侧的共振器,所述共振器连接于所述钢轨(1)轨腰,所述共振器的振动频率设置为列车通过速度与对应位置处所述钢轨(1)波磨波长的比值,每个所述共振器连接有至少一个动力吸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器包括第一质量部件(2)和第一弹性部件(3),所述第一质量部件(2)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连接于所述钢轨(1)轨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第二质量部件(4)、第二弹性部件(5)和阻尼部件(6),所述第二质量部件(4)同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和所述阻尼部件(6)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质量部件(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吉忠冯读贝陈志辉代丰肖飞知陈以庭李忠继徐浩胡连军蔡文峰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