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01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与高地势水源连通的进水管、水体处理箱、RO反渗透滤芯、出水管以及废水管;其中,水体处理箱内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RO反渗透滤芯隔离设置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进水管与水体处理箱的第一腔室连通,出水管与水体处理箱的第二腔室连通;废水管设置在水体处理箱上,且与第一腔室连通。由于山区存在许多高地势的水源地,待净化的水从高地势流下到低地势后,待净化的水带着动力势能,待净化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RO反渗透滤芯后,待净化的水从第一腔室经过净化后流入到第二腔室内,然后净化水从第二腔室通过出水管流向使用终端;解决了偏远山区如何净化水源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山区,高地势与低地势之间存在着势能落差,高地势上的水流向低地势位置流动,虽然山区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山区远离城区,人口疏密,不具备建造净化供水厂的条件;目前,在偏远山区如何净化水源成为摆在山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与高地势水源连通的进水管、水体处理箱、RO反渗透滤芯、出水管以及废水管;其中,水体处理箱内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RO反渗透滤芯隔离设置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进水管与水体处理箱的第一腔室连通,出水管与水体处理箱的第二腔室连通;废水管设置在水体处理箱上,且与第一腔室连通。这样,由于山区存在许多高地势的水源地,待净化的水从高地势流下到低地势后,待净化的水带着动力势能,那么在使用时将本装置的进水管与高地势水源地相连通,待净化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RO反渗透滤芯后,待净化的水在水体处理箱内形成压强,这为RO反渗透滤的过滤提供了动能,无效再使用加压设备来净化水源,待净化的水从第一腔室经过净化后流入到第二腔室内,然后净化水从第二腔室通过出水管流向使用终端;同时,在净化处理时,会在第一腔室内产生含有杂质的浓水,然后浓水通过废水管排出在外,解决了偏远山区如何净化水源这一难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管、第二管以及气液混合装置;气液混合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水管与第一管连接,第一管与第二管连通设置,第二管上形成有与第一管连通的接口;第二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管的第二端沿着重力势能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并相贯通;进气管一端设有进气口,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进气管的进气口与外界相通;进气管的出气口延伸到接口的出水下游位置。这样,在工作时,高水位的进水管将水灌入到第一管内,使水具有一定的势能,第一管将水流通过接口导入第二管内,由于第二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管的第二端沿着重力势能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那么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朝第二管的第二端流动,并且由于第二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管的第二端相贯通,那么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朝第二管的第二端流动时,水流柱的形态和速度不会因受到负压的影响而产生干扰;由于进气管的出气口是延伸到第二管内接口的出水下游位置的,从接口流出的水流柱会将进气管上位于接口的出水下游的部分和出气口包裹浸没;而由于进气管的进气口与外界相通,随着水流柱在重力作用下朝第二管的第二端流动,流动的水流将空气从进气管的进气口通过出气口虹吸进入水流中,随着空气被吸入到水流中,空气在出气口逐渐堆积,堆积的空气逐渐将水流从出气口上排开,直到虹吸效应消除,空气停止从出气口进入到水流中,然后由于水流的速度大于空气在水中上浮的速度,该堆积的空气随着水流一同流走,即在水流中形成了随之流动的气泡,接着由于堆积的空气被水流带走,没有了空气的阻挡,水流重新将出气口包裹浸没,又产生了虹吸效应,出气口又逐渐堆积产生气泡,这样周而复始,从而在水流中形成一连串的气泡,气泡被裹挟在水流中,以使得多个气泡分布在水流中,从而提高了水流中气泡的数量,增加了水流的溶氧率,最后水流带着气泡从第二管的第二端喷入到水体中,以提高水体中的溶氧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污水池,第二管的第二端延伸入污水池内。这样,经过曝气处理的水源还可以对污水池内的生活污水进行曝气处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养鱼池,第二管的第二端延伸入养鱼池内。这样,经过曝气处理的水源还可以对养鱼池内的鱼进行增氧处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O反渗透滤芯包括管芯、RO膜以及网膜;其中管芯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RO膜围绕在管芯的外周上;网膜附设缠绕在RO膜上,以将RO膜固定在管芯上。这样,待净化的水通过管芯,然后从透水孔流出,经过RO膜的处理后,产生净化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中RO反渗透滤芯的结构图。标号:1-进水管、2-水体处理箱、21-RO反渗透滤芯、22-管芯、23-RO膜、24-网膜、3-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至图2示意性的显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包括与高地势水源连通的进水管1、水体处理箱2、RO反渗透滤芯21、出水管以及废水管;其中,水体处理箱2内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RO反渗透滤芯21隔离设置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进水管1与水体处理箱2的第一腔室连通,出水管与水体处理箱2的第二腔室连通;废水管设置在水体处理箱2上,且与第一腔室连通。这样,由于山区存在许多高地势的水源地,待净化的水从高地势流下到低地势后,待净化的水带着动力势能,那么在使用时将本装置的进水管1与高地势水源地相连通,待净化的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到RO反渗透滤芯21后,待净化的水在水体处理箱2内形成压强,这为RO反渗透滤的过滤提供了动能,无效再使用加压设备来净化水源,待净化的水从第一腔室经过净化后流入到第二腔室内,然后净化水从第二腔室通过出水管流向使用终端;同时,在净化处理时,会在第一腔室内产生含有杂质的浓水,然后浓水通过废水管排出在外,解决了偏远山区如何净化水源这一难题。例如:我们可以将我们的设备运用在深坑酒店。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管、第二管以及气液混合装置;气液混合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水管1与第一管连接,第一管与第二管连通设置,第二管上形成有与第一管连通的接口;第二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管的第二端沿着重力势能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并相贯通;进气管一端设有进气口,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进气管的进气口与外界相通;进气管的出气口延伸到接口的出水下游位置。这样,在工作时,高水位的进水管1将水灌入到第一管内,使水具有一定的势能,第一管将水流通过接口导入第二管内,由于第二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管的第二端沿着重力势能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那么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朝第二管的第二端流动,并且由于第二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管的第二端相贯通,那么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朝第二管的第二端流动时,水流柱的形态和速度不会因受到负压的影响而产生干扰;由于进气管的出气口是延伸到第二管内接口的出水下游位置的,从接口流出的水流柱会将进气管上位于接口的出水下游的部分和出气口包裹浸没;而由于进气管的进气口与外界相通,随着水流柱在重力作用下朝第二管的第二端流动,流动的水流将空气从进气管的进气口通过出气口虹吸进入水流中,随着空气被吸入到水流中,空气在出气口逐渐堆积,堆积的空气逐渐将水流从出气口上排开,直到虹吸效应消除,空气停止从出气口进入到水流中,然后由于水流的速度大于空气在水中上浮的速度,该堆积的空气随着水流一同流走,即在水流中形成了随之流动的气泡,接着由于堆积的空气被水流带走,没有了空气的阻挡,水流重新将出气口包裹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高地势水源连通的进水管、水体处理箱、RO反渗透滤芯、出水管以及废水管;/n其中,所述水体处理箱内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RO反渗透滤芯隔离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所述进水管与水体处理箱的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水体处理箱的第二腔室连通;/n所述废水管设置在所述水体处理箱上,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高地势水源连通的进水管、水体处理箱、RO反渗透滤芯、出水管以及废水管;
其中,所述水体处理箱内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RO反渗透滤芯隔离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所述进水管与水体处理箱的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水体处理箱的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废水管设置在所述水体处理箱上,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落差地势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第二管以及气液混合装置;
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管连接,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连通设置,第二管上形成有与第一管连通的接口;
所述第二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管的第二端沿着重力势能方向由高到低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爱民黄国林杨庆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易能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