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01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淀装置,其主要包括沉淀池、滑泥板和推泥板,其中沉淀池内形成有供废水沉淀的沉淀腔,于沉淀腔的上方设有加药口,滑泥板可拆卸的连接于沉淀腔内,滑泥板包括形成有若干通孔的斜面,且滑泥板将沉淀腔分隔成混液腔和过滤腔,于滑泥板的下方设有防堵滤网,于混液腔的底部设有排泥口,于过滤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口,位于混液腔内的废水经通孔及防堵滤网的过滤而可分离为过滤水和泥浆,过滤水流至过滤腔内,并可经出水口排出,而泥浆可沿滑泥板的斜面滑落至排泥口,推泥板滑动设于滑泥板的斜面上,以能够将泥浆滑推至排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沉淀装置可有效防止滑泥板的堵塞,并可大大提高废水的沉淀效率,同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前都需要经过污水沉淀池的沉淀以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质和可沉淀物质,但是,现有的污水沉淀池净化污水的效率低,沉淀效果不理想,给后续的污水处理环节增加了难度,另外,沉淀池内的沉淀物不易于排出,且无法达到自动清洁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沉淀装置,以可提高沉淀的效率及沉淀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形成有供废水沉淀的沉淀腔,于所述沉淀腔的上方设有加药口;滑泥板,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沉淀腔内,所述滑泥板包括形成有若干通孔的斜面,且所述滑泥板将所述沉淀腔分隔成混液腔和过滤腔,于所述滑泥板的下方设有防堵滤网,于所述混液腔的底部设有排泥口,于所述过滤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口,位于所述混液腔内的所述废水经所述通孔及所述防堵滤网的过滤而可分离为过滤水和泥浆,所述过滤水流至所述过滤腔内,并可经所述出水口排出,而所述泥浆可沿所述滑泥板的斜面滑落至所述排泥口;推泥板,滑动设于所述滑泥板的斜面上,以构成对所述泥浆滑至所述排泥口的推动。进一步的,所述滑泥板包括相互平行且间距设置的短板和长板,及连接所述短板和所述长板之间的斜板,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斜板上,且所述斜板的上表面构成所述斜面;所述短板及所述长板和所述斜板围构成直角梯形状,于所述短板及所述长板的底端分别形成有可插装于所述沉淀池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进一步的,于所述长板的一侧形成有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滑块,对应于所述滑块,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燕尾槽。进一步的,于所述沉淀池的上端盖设有盖体,所述加药口成型于所述盖体上。进一步的,于所述盖体上固设有驱动装置,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具有转轴的转盘;于所述转盘上枢转设有摇杆,且所述摇杆与固连于所述推泥板一端的连杆铰接连接,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推泥板可沿所述斜面滑动,并构成对所述泥浆沿所述斜面的向下推动。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转盘的轴线呈间距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防堵滤网包括与所述斜面匹配的倾斜网板,及与所述倾斜网板连接并设于所述长板和所述短板之间的竖直网板,所述倾斜网板、所述竖直网板及所述长板和所述短板共同围构成的过滤腔。进一步的,于所述混液腔内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管路,以可构成向所述混液腔内通气。进一步的,于所述通气管路上设有若干通气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沉淀装置通过设置的滑泥板及设于滑泥板下方的防堵滤网可有效对废水进行过滤,并可使得废水过滤后的泥浆能够在推泥板的作用下,加快从滑泥板上滑落,从而可有效防止滑泥板的堵塞,并有效提高废水的沉淀效率,同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2)滑泥板上设置的斜板,以有利于泥浆的顺利滑落,另外设置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以便于滑泥板的拆装,从而也利于滑泥板的清理及更换。(3)设置的滑块及限位槽的滑动插装,以进一步提高滑泥板与沉淀池的连接强度。(4)设置盖体,以利于使得沉淀腔较封闭,从而一方面可防止外界的杂物落入至沉淀腔,另一方面还可防止沉淀腔内的异味大量外泄。(5)倾斜网板及竖直网板及长板和短板共同围构成过滤腔,以可提高过滤效果,并可有效防止废水未经防堵滤网的过滤而从出水口排出。(6)设置的通气管路,以可加快混液腔内废水与药剂的絮凝效果,使得絮凝更充分,使得废水中的杂质更容易被沉淀。(7)设置若干通气孔,以可进一步提高废水与药剂混合效果及提高絮凝反应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推泥板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滑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滑泥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推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摇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沉淀池,11-盖体,12-加药口,13-出水口,14-排泥口,15-进气口,16-通气管路;2-滑泥板,21-第一插接端,22-第二插接端,23-滑块;3-防堵滤网,4-连杆,41-推泥板,411-倒角,42-铰接孔;5-摇杆,51-铰接连接座,52-枢转轴套;6-转盘。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沉淀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沉淀池、滑泥板、防堵滤网和推泥板,通过设置的滑泥板及设于滑泥板下方的防堵滤网可有效对废水进行过滤,并可使得废水过滤后的水通过出水口排出,而废水过滤后的泥浆能够在推泥板的作用下,加快从滑泥板上滑落,从而可有效防止滑泥板的堵塞,并有效提高废水的沉淀速率。基于如上整体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沉淀池1内形成有供废水沉淀的沉淀腔,于沉淀腔的上方设有加药口12,该加药口12可通过计量泵控制絮凝剂的加药量。而滑泥板2可拆卸的连接于沉淀腔内,该滑泥板2包括形成有若干通孔的斜面,且滑泥板2将沉淀腔分隔成混液腔和过滤腔,于滑泥板2的下方设有防堵滤网3,于混液腔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4,于过滤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3,位于混液腔内的废水经通孔及防堵滤网3的过滤而可分离为过滤水和泥浆,过滤水流至过滤腔内,并可经出水口13排出,而泥浆可沿滑泥板2的斜面滑落至排泥口14,推泥板41滑动设于滑泥板2的斜面上,以能够将泥浆滑推至排泥口14。具体结构上,结合图2至图4所示,滑泥板2包括相互平行且间距设置的短板和长板,及连接短板和长板之间的斜板,通孔形成在斜板上,且斜板的上表面构成斜面,短板及长板和斜板围构成直角梯形状,于短板及长板的底端分别形成有可插装于沉淀池1的第一插接端21和第二插接端22。对应于第一插接端21和第二插接端22,于沉淀池1底部设有图中未示出的插装槽,通过滑泥板2插装于沉淀池1的底部,从而使得滑泥板2与沉淀池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滑泥板2优选为一体成型。为了进一步提高滑泥板2与沉淀池1的连接强度,于长板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内形成有供废水沉淀的沉淀腔,于所述沉淀腔的上方设有加药口(12);/n滑泥板(2),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沉淀腔内,所述滑泥板(2)包括形成有若干通孔的斜面,且所述滑泥板(2)将所述沉淀腔分隔成混液腔和过滤腔,于所述滑泥板(2)的下方设有防堵滤网(3),于所述混液腔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4),于所述过滤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3),位于所述混液腔内的所述废水经所述通孔及所述防堵滤网(3)的过滤而可分离为过滤水和泥浆,所述过滤水流至所述过滤腔内,并可经所述出水口(13)排出,而所述泥浆可沿所述滑泥板(2)的斜面滑落至所述排泥口(14);/n推泥板(41),滑动设于所述滑泥板(2)的斜面上,以构成对所述泥浆滑至所述排泥口(14)的推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内形成有供废水沉淀的沉淀腔,于所述沉淀腔的上方设有加药口(12);
滑泥板(2),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沉淀腔内,所述滑泥板(2)包括形成有若干通孔的斜面,且所述滑泥板(2)将所述沉淀腔分隔成混液腔和过滤腔,于所述滑泥板(2)的下方设有防堵滤网(3),于所述混液腔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4),于所述过滤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3),位于所述混液腔内的所述废水经所述通孔及所述防堵滤网(3)的过滤而可分离为过滤水和泥浆,所述过滤水流至所述过滤腔内,并可经所述出水口(13)排出,而所述泥浆可沿所述滑泥板(2)的斜面滑落至所述排泥口(14);
推泥板(41),滑动设于所述滑泥板(2)的斜面上,以构成对所述泥浆滑至所述排泥口(14)的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泥板(2)包括相互平行且间距设置的短板和长板,及连接所述短板和所述长板之间的斜板,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斜板上,且所述斜板的上表面构成所述斜面;所述短板及所述长板和所述斜板围构成直角梯形状,于所述短板及所述长板的底端分别形成有可插装于所述沉淀池(1)的第一插接端(21)和第二插接端(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长板的一侧形成有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滑块(23),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金谷龙飞曹洪奎魏舒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