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氧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977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氧化塔,其特征是氧化塔本体(6)包括上塔(1)、下塔(3)和两节中塔,每节塔内靠近塔顶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每节塔顶部设有空气出口管线;上塔下部有氢化液进口,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一中塔(2‑1)上部相通;第一中塔下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二中塔(2‑2)下部相通;第二中塔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下塔上部相通;下塔下部有氢化液出口管线;上塔下部有氮气管线,第一中塔空气出口管线接入上塔氮气管线后一并进入上塔;除上塔外,其他节塔中、下部均设置两个空气进口,并且两个空气进口与下节塔顶部空气出口管线相通;下塔两个空气进口连接空气送风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氧化塔
本技术涉及蒽醌法制过氧化氢的氧化塔。
技术介绍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应用广泛。过氧化氢分解后产生水和氧气,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绿色环保。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蒽醌法来制备过氧化氢。蒽醌法制取过氧化氢是以2-烷基蒽醌(例如:2-乙基蒽醌、2-叔戊基蒽醌)为载体,以重芳烃、磷酸三辛酯、四丁基脲和二异丁基甲醇中的两种或三种作为混合溶剂,配制成具有一定组成的溶液(以下简称“工作液”)。工作液与氢气一起进入装有钯催化剂的氢化塔内,在一定压力、温度下进行氢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烷基蒽氢醌溶液(以下简称“氢化液”)。氢化液在氧化塔中被空气氧化,溶液中的蒽氢醌恢复成原来的蒽醌,同时生成过氧化氢。利用过氧化氢在水和工作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工作液与水的密度差,在萃取塔中用纯水萃取含有过氧化氢的工作液(以下简称“氧化液”),得到过氧化氢水溶液。过氧化氢水溶液经芳烃净化,即可得到浓度27.5w%~35w%的过氧化氢产品。纯水萃取后的工作液(以下简称“萃余液”),经分离除水、碳酸钾溶液干燥、活性氧化铝再生处理后再回到氢化工序,完成一个周期循环。目前,国内工业应用的氧化塔主要为空腔并流氧化塔,氧化塔通常设置为三节塔,即上塔、中塔和下塔,冷凝器设置在氧化塔内部,空气从中塔和下塔的下部进入,氢化液从上塔下部进入,因为采用并流氧化的方式,空气和氢化液流向相同,使得空气和氢化液的气液传质、传热效率较低,影响氧化收率,同时容易在塔底产生较多的氧化残液。同时冷凝器设置在氧化塔内部,会阻碍空气向上流动,同时会使已经分散的气泡,再次汇聚成大气泡,影响氧化效果。因为单节塔的高度较大,空气在每一节塔的上部容易团聚形成大气泡,分散较差,气液传质、传热效率较低,影响氧化收率,且上部和底部温差大,易生成氧化降解物,给后处理工序的工作液再生带来较大压力。因为每个塔节的总体积较大,造成总的氧化塔持液量较高,提高了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氧化塔,提高氧化收率,减少降解物的生成量和氧化残液的产生,降低设备制造成本和原材料单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氧化塔,氧化塔本体6包括上塔1、下塔3和两节中塔,每节塔内靠近塔顶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每节塔顶部设有空气出口管线;上塔1下部有氢化液进口,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一中塔2-1上部相通;第一中塔2-1下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二中塔2-2下部相通;第二中塔2-2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下塔3上部相通;下塔3下部有氢化液出口管线;上塔1下部有氮气管线,第一中塔2-1空气出口管线接入上塔氮气管线后一并进入上塔1;除上塔1外,其他节塔中、下部均设置两个空气进口,并且两个空气进口与下节塔顶部空气出口管线相通;下塔3两个空气进口连接空气送风系统。氢化液在本技术所述的氧化塔中的流程是:来自氢化工序的氢化液从上塔下部进入上塔,在上塔内和空气并流氧化后从上部流出进入第一中塔上部,和空气逆流氧化后从第一中塔下部流出,进入第二中塔下部,和空气并流氧化后从第二中塔上部流出,进入下塔上部,和空气逆流氧化后从下塔下部流出进入下道工序。空气在本技术所述的氧化塔中的流程是:空气首先从下塔的下部、中部流入,和氢化液逆方向相互接触进行氧化,然后由塔内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从第二中塔的中、下部进入,和氢化液同方向相互接触进行氧化,然后由塔内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从第一氧化塔的中、下部进入,和氢化液逆方向相互接触进行氧化,然后由塔内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与氮气混合,进入上塔下部,和氢化液同方向相互接触氧化,并由上塔内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从顶部流出。上述氧化塔中,中塔节数可以为4,6,8等偶数。其中奇数中塔的氢化液进口在中塔上部,空气和氢化液逆方向相互接触进行逆流氧化;偶数中塔的氢化液进口在中塔下部,空气和氢化液同方向相互接触进行并流氧化。本技术所述氧化塔,中塔、下塔中部均设计有空气入口,使塔内的中、上部空气和氢化液接触更加充分,氢化液氧化更加完全;将部分塔节内氢化液和空气的接触方式由并流改为逆流后,可以减少氧化残液的产生,提高氧化收率。上塔下部的氮气管设置,使氮气和空气同时进入上塔,使进入上塔的空气得以稀释,使得氢化液初始氧化时,反应温和;热交换器位于氧化塔外部,使得塔内空气向上流动顺畅,可有效避免气泡汇聚,提高氧化收率;上塔,中塔和下塔,在保持塔径不变的情况下,氧化塔总高度由32米降低到27米以下,氧化塔总体积降低到原来的70%以下,使得氧化塔内(10万吨/a27.5w%过氧化氢装制造置)的工作液总持液量由300立方减少到225立方以下,氧化时间由30min降低到20min以下,生产每吨27.5w%过氧化氢产生的氧化残液由0.5kg降低到0.2kg以下。附图说明图1是两节中塔氧化塔示意图;图2是四节中塔氧化塔示意图;图中:1.上塔,2-1.第一中塔,2-2.第二中塔,2-3.第三中塔,2-4.第四中塔,3.下塔,4.气液分离器,5.热交换器,6.氧化塔本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氧化塔,氧化塔本体6包括上塔1,下塔3和两节中塔,每节塔内靠近塔顶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每节塔顶部设有空气出口管线;上塔下部有氢化液进口,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一中塔上部相通;第一中塔下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二中塔下部相通;第二中塔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下塔上部相通;下塔下部有氢化液出口管线;上塔1下部有氮气管线,第一中塔2-1空气出口管线接入上塔氮气管线后一并进入上塔;除上塔外,其他节塔中、下部均设置两个空气进口,并且两个空气进口与下节塔顶部空气出口管线相通;下塔两个空气进口连接空气送风系统。氢化液在本技术所述的氧化塔中的流程是:来自氢化工序的氢化液从上塔下部进入上塔,在上塔内和空气并流氧化后从上部流出进入第一中塔上部,和空气逆流氧化后从第一中塔下部流出,进入第二中塔下部,和空气并流氧化后从第二中塔上部流出,进入下塔上部,和空气逆流氧化后从下塔下部流出进入下道工序。空气在本技术所述的氧化塔中的流程是:空气首先从下塔的下部、中部流入,和氢化液逆方向相互接触进行氧化,然后由塔内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从第二中塔的中、下部进入,和氢化液同方向相互接触进行氧化,然后由塔内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从第一氧化塔的中、下部进入,和氢化液逆方向相互接触进行氧化,然后由塔内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与氮气混合,进入上塔下部,和氢化液同方向相互接触氧化,并由上塔内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从顶部流出。本实施例氧化塔用于产能10万吨/a27.5w%蒽醌法制造过氧化氢氧化工序,氧化塔高度由32米降低到26米,氧化收率由97%提高到99.2%以上,塔内的工作液作液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氧化塔,其特征是氧化塔本体(6)包括上塔(1)、下塔(3)和两节中塔,每节塔内靠近塔顶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每节塔顶部设有空气出口管线;上塔(1)下部有氢化液进口,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一中塔(2-1)上部相通;第一中塔(2-1)下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二中塔(2-2)下部相通;第二中塔(2-2)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下塔(3)上部相通;下塔(3)下部有氢化液出口管线;上塔(1)下部有氮气管线,第一中塔(2-1)空气出口管线接入上塔氮气管线后一并进入上塔(1);除上塔(1)外,其他节塔中、下部均设置两个空气进口,并且两个空气进口与下节塔顶部空气出口管线相通;下塔(3)两个空气进口连接空气送风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氧化塔,其特征是氧化塔本体(6)包括上塔(1)、下塔(3)和两节中塔,每节塔内靠近塔顶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每节塔顶部设有空气出口管线;上塔(1)下部有氢化液进口,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一中塔(2-1)上部相通;第一中塔(2-1)下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第二中塔(2-2)下部相通;第二中塔(2-2)上部有氢化液出口并通过热交换器后与下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会强沈冲赵晓东贺江峰马俊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