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933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包括上梁组件一、超载触碰组件、反绳轮和用于检测电梯轿厢超载的超载检测组件;上梁组件一与立柱可拆卸连接,上梁组件一设置有弹性缓冲部件;超载检测组件设置有超载开关,超载检测组件与立柱可拆卸连接;超载触碰组件与弹性缓冲部件连接,并与超载开关相对设置;反绳轮绕有与电梯轿厢连接的钢丝绳,反绳轮设置在弹性缓冲部件上;工作时,反绳轮将钢丝绳的升力作用至弹性缓冲部件,使得弹性缓冲部件带动超载触碰组件触发超载开关,实现电梯轿厢的超载检测。该电梯上梁结构可使得电梯运行过程中具有缓冲作用,提高运行的舒适性,同时该电梯上梁结构还具有超载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梯上梁结构,尤其对于货梯而言,普遍由刚性材料组成,弹性较差,舒适性更加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一般缓冲结构也设置在轿底,此时要求井道的底坑深度较深,且当在轿底减震时装载不同的重量后可能会影响电梯平层,妨碍装载工具或车辆正常进出电梯轿厢。另外,超载保护是垂直升降电梯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对于提高电梯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乘客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电梯超载保护装置装于电梯轿厢绳头处,轿厢超载后拉动绳头组合下沉从而压迫开关动作,控制系统接收信号后进行超载保护。但是由于该电梯超载保护装置设置于机房绳头处,存在装载货物后钢丝绳的松紧程度不一以及绳头组合下沉不明显的缺陷,超载开关不动作,无法保证搭乘人员或货物的安全。因此,针对这些情况,现需设计一款灵敏有效的超载检测功能及舒适的电梯上梁结构,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该电梯上梁结构可使得电梯运行过程中具有缓冲作用,提高运行的舒适性,同时该电梯上梁结构还具有超载保护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与电梯轿厢的立柱连接;该电梯上梁结构包括上梁组件一、超载触碰组件、反绳轮和用于检测电梯轿厢超载的超载检测组件;所述上梁组件一与立柱可拆卸连接,上梁组件一设置有弹性缓冲部件;所述超载检测组件设置有超载开关,超载检测组件与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超载触碰组件与弹性缓冲部件连接,并与超载开关相对设置;所述反绳轮绕有与电梯轿厢连接的钢丝绳,反绳轮设置在弹性缓冲部件上;工作时,反绳轮将钢丝绳的升力作用至弹性缓冲部件,使得弹性缓冲部件带动超载触碰组件触发超载开关,实现电梯轿厢的超载检测。在上述方案中,电梯运行过程时反绳轮将钢丝绳的升力作用至弹性缓冲部件,则可对电梯轿厢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以提高电梯运行的舒适性。同时,反绳轮将钢丝绳的升力作用至弹性缓冲部件,可使得弹性缓冲部件带动超载触碰组件触发超载开关,实现电梯轿厢的超载检测。本技术采用通过弹性缓冲部件产生形变的形变量传递到超载开关的方式,则可判断电梯轿厢是否超载,若弹性缓冲部件形变量过大,则触发超载开关动作,同时通过与超载开关连接的控制系统断开电梯安全回路,致使电梯制动停止,以实现电梯轿厢的超载保护。所述上梁组件一还包括与立柱可拆卸连接的上横梁;所述弹性缓冲部件包括下横梁和弹性缓冲件;所述反绳轮设置在下横梁的底部,下横梁通过弹性缓冲件与上横梁弹性连接。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若干个调整螺栓和与调整螺栓数量相等的缓冲弹簧;所述调整螺栓穿设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调整螺栓上,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相抵,实现下横梁与上横梁弹性连接。所述超载触碰组件包括支梁、安装梁和用于触发超载开关的称重螺栓;所述支梁与下横梁连接,安装梁与支梁连接;所述称重螺栓设置在安装梁上,并与超载开关相对设置。所述支梁设置有两条,安装梁两端分别与两条支梁可拆卸连接,并形成“工”字形。该设计可以加强超载触碰组件的结构强度。所述上梁组件一设置有导靴安装板和加强板。本技术导靴安装板、加强板和上梁组件一合为一体的结构可加强整个上梁组件一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所述超载检测组件还包括横梁支挡和用于固定超载开关的座板;所述横梁支挡与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梁支挡由型钢、缓冲胶垫和筋板组成;所述型钢与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缓冲胶垫设置在型钢的端部,并与下横梁的端部相触;所述筋板与型钢垂直连接。该筋板有效的限制了上梁组件一的下横梁弹性运行过程中的前后摆动幅度,该缓冲胶垫可有效缓冲下横梁与横梁支挡的作用力,使得横梁支挡的整体结构可防止上梁组件一的下横梁弹性运行过程中的水平移动。所述座板的两端分别与横梁支挡连接,超载开关设置在座板上。本技术还包括上梁组件二;所述上梁组件二设置在两个上梁组件一之间,并与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座板的两端分别与上梁组件二连接,超载开关设置在座板上。当电梯轿厢深度较大时,除了两侧的上梁组件一外,上梁组件一之间还可设置与立柱数量相等的上梁组件二,该电梯上梁结构的横梁支挡穿插上梁组件二,并与两侧上梁组件一的下横梁相触,以实现防止上梁组件一的下横梁弹性运行过程中的水平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可使得电梯运行过程中具有缓冲作用,提高运行的舒适性,同时该电梯上梁结构还具有超载保护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电梯上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电梯上梁结构的上梁组件一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电梯上梁结构的横梁支挡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电梯上梁结构的示意图;其中,1为上梁组件一、1.1为上横梁、1.2为下横梁、1.2.1为端板、1.3为缓冲弹簧、1.4为调整螺栓、1.5为导靴安装板、1.6为加强板、2为横梁支挡、2.1为型钢、2.2为缓冲胶垫、2.3为筋板、3为支梁、4为安装梁、5为座板、6为超载开关、7为称重螺栓、8为反绳轮、9为立柱、10为上梁组件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是与电梯轿厢的立柱9连接的;该电梯上梁结构包括上梁组件一1、超载触碰组件、反绳轮8和用于检测电梯轿厢超载的超载检测组件,其中,上梁组件一1与立柱9可拆卸连接,上梁组件一1设置有弹性缓冲部件,超载检测组件设置有超载开关6,超载检测组件与立柱9可拆卸连接,超载触碰组件与弹性缓冲部件连接,并与超载开关6相对设置,而反绳轮8绕有与电梯轿厢连接的钢丝绳,反绳轮8设置在弹性缓冲部件上;工作时,反绳轮8将钢丝绳的升力作用至弹性缓冲部件,使得弹性缓冲部件带动超载触碰组件触发超载开关6,实现电梯轿厢的超载检测。具体地说,上梁组件一1还包括与立柱9可拆卸连接的上横梁1.1,弹性缓冲部件包括下横梁1.2和弹性缓冲件,该弹性缓冲件包括若干个调整螺栓1.4和与调整螺栓1.4数量相等的缓冲弹簧1.3,其中,反绳轮8设置在下横梁1.2的底部,调整螺栓1.4穿设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缓冲弹簧1.3套设在调整螺栓1.4上,缓冲弹簧1.3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相抵,实现下横梁1.2与上横梁1.1弹性连接。为了加强整个上梁组件一1的结构强度,上梁组件一1设置有导靴安装板1.5和加强板1.6,以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本技术的超载触碰组件包括两条支梁3、安装梁4和用于触发超载开关6的称重螺栓7,支梁3与下横梁1.2连接,安装梁4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与电梯轿厢的立柱连接;该电梯上梁结构包括上梁组件一、超载触碰组件、反绳轮和用于检测电梯轿厢超载的超载检测组件;所述上梁组件一与立柱可拆卸连接,上梁组件一设置有弹性缓冲部件;所述超载检测组件设置有超载开关,超载检测组件与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超载触碰组件与弹性缓冲部件连接,并与超载开关相对设置;所述反绳轮绕有与电梯轿厢连接的钢丝绳,反绳轮设置在弹性缓冲部件上;工作时,反绳轮将钢丝绳的升力作用至弹性缓冲部件,使得弹性缓冲部件带动超载触碰组件触发超载开关,实现电梯轿厢的超载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与电梯轿厢的立柱连接;该电梯上梁结构包括上梁组件一、超载触碰组件、反绳轮和用于检测电梯轿厢超载的超载检测组件;所述上梁组件一与立柱可拆卸连接,上梁组件一设置有弹性缓冲部件;所述超载检测组件设置有超载开关,超载检测组件与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超载触碰组件与弹性缓冲部件连接,并与超载开关相对设置;所述反绳轮绕有与电梯轿厢连接的钢丝绳,反绳轮设置在弹性缓冲部件上;工作时,反绳轮将钢丝绳的升力作用至弹性缓冲部件,使得弹性缓冲部件带动超载触碰组件触发超载开关,实现电梯轿厢的超载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组件一还包括与立柱可拆卸连接的上横梁;所述弹性缓冲部件包括下横梁和弹性缓冲件;所述反绳轮设置在下横梁的底部,下横梁通过弹性缓冲件与上横梁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若干个调整螺栓和与调整螺栓数量相等的缓冲弹簧;所述调整螺栓穿设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调整螺栓上,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相抵,实现下横梁与上横梁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及防止超载作用的电梯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载触碰组件包括支梁、安装梁和用于触发超载开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健毛玮李忠
申请(专利权)人: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