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09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其构造简单,设计合理,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括金属壳体、冷却油层、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保护壳、警报器、马达、控制器和石墨烯层,金属壳体顶端设有复数个接线柱,金属壳体内设有超载保护器本体,金属壳体设有开口,开口可拆卸地设有密封片,冷却油层填充于金属壳体内,散热风扇设于金属壳体底面,温度传感器嵌入式地设于金属壳体表面,保护壳与金属壳体相连,警报器安装于保护壳内,马达设于保护壳内,马达转轴位于金属壳体内,马达的转轴左右两侧均设有扇叶,控制器安装于保护壳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升降机
,具体为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
技术介绍
升降机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及欧洲各国,而现代升降机则是十九世纪蒸汽机专利技术之后的产物,升降机具有较大的载荷能力,且维修方便,广泛应用于辅助生产、货物运输。建筑用的升降机都会安装有超载保护器,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存在有许多灰尘、水汽,非常影响超载保护器的使用寿命,且超载保护器容易因灰尘、混凝土堵塞等原因而散热不佳,导致出现过热、故障,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因此若是对现有的超载保护器进行改进,研发一种散热效果好,且能够将超载保护器与灰尘、混凝土隔绝的新式超载保护器将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金属壳体、冷却油层、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保护壳、警报器、马达、控制器和石墨烯层,所述金属壳体顶端设有复数个接线柱,所述金属壳体内设有超载保护器本体,所述超载保护器本体位于所述金属壳体中部,所述超载保护器本体与所述接线柱电连接,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片,所述冷却油层填充于所述金属壳体内,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金属壳体底面,所述温度传感器嵌入式地设于所述金属壳体表面,所述保护壳与所述金属壳体相连,所述警报器安装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马达设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马达转轴位于金属壳体内,所述马达的转轴左右两侧均设有扇叶,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警报器和所述马达均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所述石墨烯层设于所述金属壳体表面。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表面还设有复数个散热片。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警报器、所述马达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线由外部电源供电。优选的,所述警报器为声音警报器。优选的,所述密封片与所述开口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与所述金属壳体为一体化结构。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使用时外部导线与接线柱连接即可实现将超载保护器本体与外部连接;超载保护器本体浸泡在冷却油层内,冷却油层内不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因此冷却油层不会导电,除此外冷却油层还能够将超载保护器本体与灰尘、水汽隔绝,避免超载保护器本体受损,同时冷却油层与超载保护器本体充分接触,能够将超载保护器本体产生的热量充分传导给冷却油层,冷却油层与与金属壳体接触,因而能够将超载保护器本体产生的热量传导给金属壳体;散热片能够提高金属壳体的表面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而散热风扇能够促进气流流动,进一步提高金属壳体的散热效率;马达转轴运动能够带动扇叶运动,扇叶运动能够带动冷却油层的流动,提高热量传递效率;温度传感器能够将冷却油层的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器,若温度数据超过预设值,控制器启动警报器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维护。本技术构造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提高超载保护器的散热效果,将其与外部隔绝,提高了使用寿命,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构造示意图;图2为所述金属壳体截面构造示意图(局部);图中:金属壳体1、接线柱11、超载保护器本体12、开口13、密封片14、散热片15、冷却油层2、散热风扇3、温度传感器4、保护壳5、警报器6、马达7、扇叶71、控制器8、石墨烯层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结合图1-2,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包括金属壳体1、冷却油层2、散热风扇3、温度传感器4、保护壳5、警报器6、马达7、控制器8、和石墨烯层9,所述金属壳体1顶端设有复数个接线柱11,所述金属壳体1内设有超载保护器本体12,所述超载保护器本体12位于所述金属壳体1中部,所述超载保护器本体12与所述接线柱11电连接,所述金属壳体1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有密封片14,所述金属壳体1表面还设有复数个散热片15,所述散热片15与所述金属壳体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却油层2填充于所述金属壳体1内,所述散热风扇3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底面,所述温度传感器4嵌入式地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表面,所述保护壳5与所述金属壳体1相连,所述警报器6安装于所述保护壳5内,所述马达7设于所述保护壳5内,所述马达7转轴位于金属壳体1内,所述马达7的转轴左右两侧均设有扇叶71,所述控制器8安装于所述保护壳5内,所述温度传感器4、所述警报器6和所述马达7均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器8,所述散热风扇3、所述温度传感器4、所述警报器6、所述马达7与所述控制器8通过电线由外部电源供电,所述石墨烯层9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表面。所述警报器6为声音警报器,具体采用型号为SFB-55的高分贝蜂鸣器;所述温度传感器4采用型号为PT100的防水型热电偶;所述马达7采用型号为GA12-N20的微型马达;所述控制器8为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冷却油层2具体采用二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粘度范围广,凝固点低,无味无毒;石墨烯层9具有优秀的热传导效率,能够提高金属壳体的散热性能。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外部导线与接线柱11连接即可实现将超载保护器本体12与外部连接;超载保护器本体12浸泡在冷却油层2内,冷却油层2内不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因此冷却油层2不会导电,除此外冷却油层2还能够将超载保护器本体12与灰尘、水汽隔绝,避免超载保护器本体12受损,同时冷却油层2与超载保护器本体12充分接触,能够将超载保护器本体12产生的热量充分传导给冷却油层2,冷却油层2与与金属壳体1接触,因而能够将超载保护器本体12产生的热量传导给金属壳体1;散热片15能够提高金属壳体1的表面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而散热风扇3能够促进气流流动,进一步提高金属壳体1的散热效率;马达7转轴运动能够带动扇叶71运动,扇叶71运动能够带动冷却油层2的流动,提高热量传递效率;温度传感器4能够将冷却油层2的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器8,若温度数据超过预设值,控制器8启动警报器6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维护。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顶端设有复数个接线柱(11),所述金属壳体(1)内设有超载保护器本体(12),所述超载保护器本体(12)位于所述金属壳体(1)中部,所述超载保护器本体(12)与所述接线柱(11)电连接,所述金属壳体(1)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片(14);/n冷却油层(2),所述冷却油层(2)填充于所述金属壳体(1)内;/n散热风扇(3),所述散热风扇(3)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底面;/n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嵌入式地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表面;/n保护壳(5),所述保护壳(5)与所述金属壳体(1)相连;/n警报器(6),所述警报器(6)安装于所述保护壳(5)内;/n马达(7),所述马达(7)设于所述保护壳(5)内,所述马达(7)转轴位于金属壳体(1)内,所述马达(7)的转轴左右两侧均设有扇叶(71);/n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安装于所述保护壳(5)内,所述温度传感器(4)、所述警报器(6)和所述马达(7)均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器(8);/n石墨烯层(9),所述石墨烯层(9)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升降机超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顶端设有复数个接线柱(11),所述金属壳体(1)内设有超载保护器本体(12),所述超载保护器本体(12)位于所述金属壳体(1)中部,所述超载保护器本体(12)与所述接线柱(11)电连接,所述金属壳体(1)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片(14);
冷却油层(2),所述冷却油层(2)填充于所述金属壳体(1)内;
散热风扇(3),所述散热风扇(3)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底面;
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嵌入式地设于所述金属壳体(1)表面;
保护壳(5),所述保护壳(5)与所述金属壳体(1)相连;
警报器(6),所述警报器(6)安装于所述保护壳(5)内;
马达(7),所述马达(7)设于所述保护壳(5)内,所述马达(7)转轴位于金属壳体(1)内,所述马达(7)的转轴左右两侧均设有扇叶(71);
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铭朗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