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68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包括:仪表板骨架,仪表板骨架上开设有气囊爆破口;气囊门框,其包括气囊框和气囊门,气囊框位于气囊爆破口内,气囊门的四周设有气囊门密封筋,气囊门通过气囊门密封筋与仪表板骨架密封连接。仪表板骨架上设有向气囊爆破口方向延伸的底部翻边,底部翻边沿气囊爆破口四周环向设置,底部翻边上设有凸筋,凸筋沿底部翻边四周环向设置,凸筋与气囊门的背面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囊门通过气囊门密封筋与仪表板骨架密封连接,气囊门密封筋用于密封气囊门和仪表板骨架之间的缝隙。避免了发泡层材料从气囊门与仪表板骨架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具体是涉及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气囊是当车辆遭受冲击时弹出的气囊使乘坐者免于与车内硬物发送碰撞,减小乘坐者受到致命伤,保护乘客安全。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分为有缝气囊门和无缝气囊门。有缝气囊门结构在气囊爆破的瞬间会强烈地震动缝隙周围的空气,对车内人体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有缝气囊门结构影响汽车仪表板的整体感,影响内饰美观。无缝气囊门在仪表板骨架上发泡并在发泡层贴合表皮,在仪表板骨架以及表皮上分别进行弱化使得安全气囊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冲破骨架和表皮,打开安全气囊保护乘客。目前,搪塑发泡仪表板的副驾驶侧气囊门采用隐藏式无缝气囊门,仪表板发泡前,需要把气囊门安装到仪表板上。例如中国专利CN207207994U,公开了汽车仪表板副驾驶侧无缝气囊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仪表板骨架1、安全气囊2、安全气囊框、发泡层3和表皮4,所述仪表板骨架1设有气囊爆破口5,所述安全气囊框包括气囊框6和盖板7,所述气囊框6设置于所述气囊爆破口内,所述盖板7与仪表板骨架1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气囊2设置在气囊框6内,所述发泡层3覆盖于所述仪表板骨架1和盖板7表面,所述表皮4贴合于发泡层3表面,所述盖板7的背侧设有弱化凹槽,所述表皮4的背侧设有弱化线,所述弱化凹槽和弱化线均为H型。由于TPO材料的气囊门易变形,产品收缩率大,气囊门与仪表板骨架配合间隙不易控制,为便于气囊门的装配,气囊门与仪表板骨架的配合间隙设计成1-2mm,在气囊门与仪表板骨架的表面发泡成型发泡层时,流动的发泡材料从两者缝隙中流出,导致仪表板骨架和表皮中产生气泡,出现产品外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发泡材料从气囊门与仪表板骨架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导致仪表板骨架和表皮中产生气泡的不足,提供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包括:仪表板骨架,所述仪表板骨架上开设有气囊爆破口;气囊门框,所述气囊门框包括气囊框和气囊门,所述气囊框位于气囊爆破口内,所述气囊门的四周设有气囊门密封筋,所述气囊门通过气囊门密封筋与仪表板骨架密封连接。优选方案:所述仪表板骨架上设有向气囊爆破口方向延伸的底部翻边,所述底部翻边沿气囊爆破口四周环向设置,所述底部翻边上设有凸筋,所述凸筋沿底部翻边四周环向设置,所述凸筋与气囊门的背面抵接。优选方案:所述底部翻边与仪表板骨架之间设有斜面翻边,所述斜面翻边由仪表板骨架向底部翻边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气囊门密封筋与斜面翻边密封连接。优选方案:所述底部翻边、凸筋、斜面翻边和仪表板骨架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优选方案:所述凸筋的底部宽度为0.8-1mm,凸筋在底部翻边上与斜面翻边的距离为8-9mm,所述凸筋与气囊门的过盈量为0.3-0.5mm。优选方案:所述凸筋的截面为半圆形、三角形、矩形中的任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囊门密封筋为柔性胶条,气囊门密封筋与气囊门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方案:所述气囊门密封筋的宽度为3-5mm,气囊门密封筋的厚度为0.5-1mm。优选方案:所述仪表板骨架和气囊门框的外表面设有发泡层,所述发泡层的外表面设有搪塑表皮。优选方案:所述发泡层为聚氨酯材料。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的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该结构在气囊门和仪表板骨架之间设有气囊门密封筋,气囊门密封筋设置在气囊门的四周,该气囊门通过气囊门密封筋与仪表板骨架密封连接,气囊门密封筋用于密封气囊门和仪表板骨架之间的缝隙。在气囊门和仪表板骨架的表面制作发泡层时,发泡层材料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气囊门密封筋较软,该密封结构在发泡层材料在成型压力的作用下,气囊门密封筋紧密贴合在仪表板骨架表面,避免了发泡层材料从气囊门与仪表板骨架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仪表板副驾驶侧无缝气囊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气囊门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仪表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仪表板骨架、2-安全气囊、3-发泡层、4-表皮、5-气囊爆破口、6-气囊框、7-盖板;100-仪表板骨架、101-气囊爆破口、102-底部翻边、103-斜面翻边、104-凸筋、200-气囊门框、201-气囊门、202-气囊框、203-气囊门密封筋、300-发泡层、400-搪塑表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附图均为示例性的表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包括:仪表板骨架100,在仪表板骨架100上开设有容纳气囊门框200的气囊爆破口101,气囊爆破口101用于安装气囊门框200。气囊门框200,气囊门框200包括气囊框202和气囊门201,其中,气囊框202位于气囊爆破口101内,在气囊门201的四周设有气囊门密封筋203,气囊门201通过气囊门密封筋203与仪表板骨架100密封连接。气囊门密封筋203与气囊门201和仪表板骨架100之间形成第一道密封,防止发泡层300的发泡层材料流动过程中从气囊门201和仪表板骨架100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工作原理本技术的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该结构在气囊门201和仪表板骨架100之间设有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仪表板骨架(100),所述仪表板骨架(100)上开设有气囊爆破口(101);/n气囊门框(200),所述气囊门框(200)包括气囊框(202)和气囊门(201),所述气囊框(202)位于气囊爆破口(101)内,所述气囊门(201)的四周设有气囊门密封筋(203),所述气囊门(201)通过气囊门密封筋(203)与仪表板骨架(100)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仪表板骨架(100),所述仪表板骨架(100)上开设有气囊爆破口(101);
气囊门框(200),所述气囊门框(200)包括气囊框(202)和气囊门(201),所述气囊框(202)位于气囊爆破口(101)内,所述气囊门(201)的四周设有气囊门密封筋(203),所述气囊门(201)通过气囊门密封筋(203)与仪表板骨架(100)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板骨架(100)上设有向气囊爆破口(101)方向延伸的底部翻边(102),所述底部翻边(102)沿气囊爆破口(101)四周环向设置,所述底部翻边(102)上设有凸筋(104),所述凸筋(104)沿底部翻边(102)四周环向设置,所述凸筋(104)与气囊门(201)的背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翻边(102)与仪表板骨架(100)之间设有斜面翻边(103),所述斜面翻边(103)由仪表板骨架(100)向底部翻边(10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气囊门密封筋(203)与斜面翻边(103)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副驾驶侧气囊门防溢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翻边(102)、凸筋(104)、斜面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胜利李润晗李威刘宁王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