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785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弹丸-引信系统发射冲击过载系数和碰目标冲击过载系数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它主要包括一圆柱状本体,沿本体轴线方向设置阶梯通孔,在阶梯通孔中部设冲杆,两端设带锥尖的铜柱。利用发射与碰目标时冲杆给上下铜柱造成的变形可测量并计算出载荷系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用一个测量仪器就可同时测发射冲击过载与碰目标冲击过载系数,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用可靠,经济、实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速度测量仪器,特别是一种用于测量弹丸——引信系统膛内冲击过载系数和着靶冲击过载系数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是一种测量弹丸——引信系统发射时膛内冲击过载系数和着靶时碰击过载系数的记录仪器。由于火炮发射时恶劣的环境(过载系数达103~104级),因此设计测量仪器就较困难。现有技术中有一些记录仪器能记录一些参数,但耗资很大,如膛内存贮式测量仪,每发花费就在万元以上,而且成功率很低。测量精度不高。且现有技术中的仪器即使能测量,也只能测弹丸——引信系统发射时或着靶时过载系数二者之一,给一次全面测量造成了困难,测量值也是模拟的,并非实测值。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测弹丸——引信系统发射时的冲击过载系数,又能同时测弹丸——引信系统着靶时冲击过载系数,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圆柱状本体,在本体的沿轴线方向,设有两端带阶梯的圆柱通孔,在通孔的中间部位,设有冲杆,在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衬套和下衬套,在上下衬套中,分别设有带锥尖的上铜柱和下铜柱,铜柱的锥尖均指向冲杆,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上螺盖和下螺盖。本技术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的通孔的数量可以为2~4个,沿本体截面中心对称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火炮发射时,冲杆在膛内因惯性力的作用而下沉,压缩加速度计下面的铜柱使其变形。其上面的铜柱也有下沉的趋势,但受到上面的衬套的阻挡,所以与冲杆不产生冲击。当碰击目标时,冲杆前冲压缩加速度计上面铜柱,使其产生变形。而下面的铜柱同样有前冲之势,但由于下面的衬套阻挡不能碰击冲杆而产生二次变形。碰目标后,回收弹丸,取出加速度计,测量其铜柱的压后高度,然后查表,即可换算过载系数K1。其公式如下K1= (πd2)/4 · (p)/(w)式中,d冲杆直径p查表得出的压力值w冲杆重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实现了由一个测量仪器同时测量弹丸——引信系统发射冲击过载系数和碰目标冲击过载系数,结构非常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确、可靠、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的A-A截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结合图1、图2,本技术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包括本体(1)、上螺盖(2)、下螺盖(3)、上铜柱(4)、下铜柱(5)、上衬套(6)、下衬套(7)、冲杆(9),本体(1)上沿轴线方向,设有4个圆柱形阶梯通孔(8),每一阶梯通孔(8)中部,均设有冲杆(9),冲杆(9)由45#钢制成,圆柱状,两端直径略小,其两端分别与上下铜柱的锥尖[10、11]接触,衬套(6、7)分别设置于阶梯通孔(8)的两端,铜柱(4、5)分别设于衬套(6、7)中,本体(1)两端由上下螺盖(2、3)封盖,螺纹连接,衬套(6、7)、螺盖(2、3)均由钢制成,冲杆(9)的重量可依需要选择。选择一个加速度计中设4根冲杆的方案,是为了一次实验能同时采集4组数据,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权利要求1.一种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圆柱状本体,在本体的沿轴线方向,设有两端带阶梯的圆柱通孔,在通孔的中间部位,设有冲杆,在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衬套和下衬套,在衬套中,分别设有带锥尖上铜柱和下铜柱,锥尖的均指向冲杆,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上螺盖和下螺盖。2.根据权利1所述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本体[1]上通孔[8]的数量为2~4个,沿本体截面中心对称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弹丸——引信系统发射冲击过载系数和碰目标冲击过载系数的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它主要包括一圆柱状本体,沿本体轴线方向设置阶梯通孔,在阶梯通孔中部设冲杆,两端设带锥尖的铜柱。利用发射与碰目标时冲杆给上下铜柱造成的变形可测量并计算出载荷系数。本技术只用一个测量仪器就可同时测发射冲击过载与碰目标冲击过载系数,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用可靠,经济、实用。文档编号G01P15/02GK2181695SQ9323268公开日1994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刘淑华, 黄文良, 程翔, 鞠敏 申请人:南京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柱式双向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圆柱状本体[1],在本体[1]的沿轴线方向,设有两端带阶梯的圆柱通孔[8],在通孔[8]的中间部位,设有冲杆[9],在通孔[8]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衬套[6]和下衬套[7],在衬套[6、7]中,分别设有带锥尖[10、11]上铜柱[4]和下铜柱[5],锥尖[10、11]的均指向冲杆[9],本体[1]两端分别设有上螺盖[2]和下螺盖[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华黄文良程翔鞠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