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接触导通单元的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37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4
一般地,已知如下充电机器人,该充电机器人可将插头自动化地移位至车辆侧的插头接纳部并且将其连接,从而可对车辆电池进行传导式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任务,提供一种具有电接触导通单元的机动车,该电接触导通单元具有如下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受保护而免受污物和飞溅水影响。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机动车具有固定地与机动车连接的用于外部的充电线缆的电接触导通的电接触导通单元(6)。接触导通单元(6)至少包括电接触部(8)以及能移位的覆盖件(20),该覆盖件能够在保护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移位,在保护位置中,覆盖件覆盖电接触部(8)并且因此保护电接触部免受污物和/或水影响,在充电位置中,电接触部(8)能从车辆周围环境接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电接触导通单元的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电接触导通单元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提供如下可行性:在传统的家用插座或充电桩上利用充电线缆给车辆电池充电。所述充电线缆通常包含插头,该插头具有通向家用插座或通向充电桩的接口。这种充电线缆通常由车辆制造商与相应的车辆一起交付并且例如安放在行李舱中。如果使用者想要给车辆电池充电,则他必须将相应的充电线缆从行李舱中取出并且将该充电线缆连接在家用插座上或连接在充电桩上并且此外将车辆上的相应翻盖打开,以便将充电线缆与车辆的相应充电插口连接。在充电过程之后,使用者必须再次将充电线缆从家用插座或从充电桩移开并且同样将充电线缆从车辆侧的充电插口移开并且将充电线缆再次收纳在行李舱中。在此,不利的是,充电线缆的相对耗费的操纵以及随之而来的时间需求。尤其是在行李舱经装载的情况下,充电线缆的取出附加地变得困难。此外,行李舱容积由于安放充电线缆而减小。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已知的是,使用所谓的充电机器人或自动化的接触导通系统,所述充电机器人或接触导通系统可将电动车辆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自动地与用于给电池充电的电网连接,而车辆用户不必手动地亲自连接充电线缆。例如由DE69714879T2已知一种感应式充电系统,在该感应式充电系统中,将初级线圈移位至紧挨着机动车上的次级线圈,从而可给机动车电池进行感应式充电。Volterio公司在其互联网主页www.volterio.com上公开了一种充电机器人,该充电机器人可将锥形插头自动化地移位至车辆侧的插头接纳部并且可将锥形插头与所述插头接纳部连接,从而可给车辆电池进行传导式充电。借助于这种充电机器人或自动化的接触导通系统,可在车辆用户不必将车辆手动地与充电桩或插座连接的情况下给电动车辆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充电。在此,车辆的接触导通通常在车辆下侧上沿车辆高度方向从下方进行。然而,尤其是车辆下侧特别强烈地暴露于飞溅水和污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电接触导通单元的机动车,该电接触导通单元具有如下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受保护而免受污物和飞溅水影响。所述任务借助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具有电接触导通单元的机动车来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机动车具有与该机动车固定连接的用于外部的充电线缆的电接触导通的电接触导通单元。接触导通单元至少包括电接触部以及能移位的覆盖件,覆盖件能够在保护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移位,在保护位置中,覆盖件覆盖电接触部并且因此保护电接触部免受污物和/或水影响,在充电位置中,电接触部能从车辆周围环境接近。电接触导通单元安置在车辆外侧上并且因此完全暴露于所有环境影响。所述环境影响例如包括雨、雪、灰尘和其他污物,但是也包括机械负载、例如由于石头击打亦或在将电接触导通单元安置在车辆下侧上时系住固定(Poller)所引起的机械负载。覆盖件在保护位置中用于保护原来的电接触部免受这些环境影响。在此,覆盖件防止雨、雪、灰尘或其他污物到达电接触部上。只有为了给电池充电才将起保护作用的覆盖件从保护位置移位到充电位置中,在充电位置中,电接触部是能接近的,从而充电线缆可与电接触部连接。优选地,覆盖件是长形的空心体并且在保护位置中环绕地包围电接触部,而覆盖件在充电位置中位于电接触部旁边。因此,在保护位置中,电接触部位于覆盖件的空心空间中。而在充电位置中,覆盖件位于电接触部旁边,从而所述电接触部是能自由接近的并且充电线缆的连接可无问题地实现。有利地,覆盖件是具有矩形或梯形横截面的长形的空心体。因此,覆盖件至少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壁,所述壁与两个另外的壁在两侧彼此连接,从而产生空心体。这种空心体能实现覆盖件的特别扁平的结构类型。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覆盖件能够在充电位置与保护位置之间平移地移位。理想地,在此实现沿覆盖件的纵向延伸尺寸方向的可移位性。覆盖件的平移移位可手动地实现。但优选地,所述移位由外力驱动地实现、即例如借助于电动马达实现。以这种方式,用户为了给电池充电并不必走向电接触导通单元并用手将覆盖件从保护位置移动到充电位置中,而是所述移位可自动地例如通过按下按键或基于例如充电机器人的控制信号来实现,从而用户不必走向电接触导通单元,并且理想地甚至一点也不必进行任何动作来使电池充电。理想地,覆盖件具有闭合的端侧,从而覆盖件仅再具有一个敞开的端侧。在覆盖件从充电位置移位到保护位置中期间,覆盖件以敞开的端侧在电接触部上面滑移,直至所述电接触部完全位于覆盖件中的空心空间中。优选地,固定在车辆上的电接触导通单元具有基本承载件,该基本承载件连接在所述机动车上,并且电接触部安置在基本承载件上。为此,基本承载件可例如具有用于固定在车辆上的装配区段。如果电接触导通单元安置在车辆下侧上,则该电接触导通单元在驶过水时可暴露于极其高的负载。为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保护电接触部以免受潮,在覆盖件与基本承载件之间可设置有密封件,该密封件布置为,使得覆盖件在保护位置中环绕地相对于基本承载件密封。为此,密封件可或是安置在基本承载件上或是安置在覆盖件上。理想地,密封件围绕敞开的端侧环绕地安置在覆盖件上。附加地,基本承载件可具有壁,在保护位置中,覆盖件以敞开的侧环绕地贴靠在所述壁上。所述壁可例如从基本承载件的装配区段伸出。电接触部则可例如安置在所述壁的中间区域中。在覆盖件的保护位置中,则电接触部位于覆盖件的在所有侧都封闭的空心空间中。覆盖件的其中一个端侧本来就是闭合的,另一个敞开的端侧贴靠在所述壁上,从而所述敞开的端侧也是封闭的。以这种方式,电接触部已经非常好地受保护免受所有可能的有害环境影响。密封件则可附加地在保护位置中例如相对于所述壁密封覆盖件。但替代地,基本承载件也可具有设计得不同的区段,密封件可在覆盖件的保护位置中密封地贴靠在所述区段上。另一种负载是飞溅水或溅起水,所述飞溅水或溅起水在行驶期间大多与污物混合地到达机动车外侧上的几乎所有部位上。因此,必须以如下为出发点,即,这种飞溅水或溅起水也到达电接触导通单元上。在保护位置中,电接触部受到良好保护。但是存在一定的如下风险:在覆盖件移位到充电位置中期间,位于覆盖件上或覆盖件处的飞溅水或溅起水在覆盖件移位时从所述覆盖件流下。现在为了避免滴落的所述飞溅水或溅起水在覆盖件移位时可能意外地到达电接触部上,覆盖件可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伸出的接片,该接片将位于覆盖件上和/或覆盖件处的飞溅水和/或溅起水有针对性地导出并且不让其到达电接触部。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依据该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各个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已知的充电机器人,图2示意性示出用于充电机器人的车辆侧的接触导通单元的透视图,图3示意性示出图2中所示的车辆侧的接触导通单元的另一个透视图,以及图4示意性示出图2中所示的车辆侧的接触导通单元的第三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V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机动车,该机动车具有用于外部的充电线缆的电接触导通的固定在车辆上的电接触导通单元(6),其中,所述接触导通单元(6)至少具有电接触部(8)以及能移位的覆盖件(20),其中,所述覆盖件(20)能够在保护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保护位置中,所述覆盖件覆盖所述电接触部(8)并且因此保护电接触部免受污物和/或水影响,在所述充电位置中,所述电接触部(8)能从车辆周围环境接近。/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2 DE 102018205594.71.机动车,该机动车具有用于外部的充电线缆的电接触导通的固定在车辆上的电接触导通单元(6),其中,所述接触导通单元(6)至少具有电接触部(8)以及能移位的覆盖件(20),其中,所述覆盖件(20)能够在保护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保护位置中,所述覆盖件覆盖所述电接触部(8)并且因此保护电接触部免受污物和/或水影响,在所述充电位置中,所述电接触部(8)能从车辆周围环境接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20)是长形的空心体并且在所述保护位置中环绕地包围所述电接触部(8),而所述覆盖件(20)在所述充电位置中位于所述电接触部旁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20)是具有矩形或梯形横截面的长形的空心体。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20)能够在所述充电位置与所述保护位置之间平移地移位。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20)能够受外力驱动地在所述充电位置与所述保护位置之间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20)具有闭合的端侧(22)。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固定在车辆上的所述电接触导通单元(6)具有基本承载件(12),所述基本承载件连接在所述机动车上,并且所述电接触部(8)安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戈尔达默B·霍斯A·埃瓦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