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香气葡萄果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34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香气成分含量得到降低,且营养功能成分及糖类实质上未降低的果汁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含有该组合物的饮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香气葡萄果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香气成分含量得到降低,且糖类及营养功能成分实质上未降低的果汁组合物(本说明书中也称作“无香气葡萄果汁”)、该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含有该组合物的饮食品。
技术介绍
果汁为制造清凉饮料水最常用的原料之一。通过在清凉饮料水中调配果汁,可赋予独特的风味,尤其可赋予果实原本特有的气味、甜味、酸味、苦味或浓郁感等复杂的味道。此外,果汁中除香气成分以外,还含有糖类、糖醇或食物纤维、有机酸、电解质、矿物质、维生素、多酚等多种营养功能成分等,也可称为这些成分的供给源。饮料变得在工厂中被制造,首先,通过调配单一果汁或混合果汁,各种变化的风味的饮料被提供给市场,然后,分析、萃取等技术进化,各果汁特有的香气成分多数被香料化,作为可更简便、更有效地赋予各种果实风味的原料,在饮料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关于果汁的主要成分即糖类,被称为水果糖(Fruitsugar)的来自果汁的精制糖的制造技术得到开发,现在得到广泛利用(专利文献1)。此外,日本特开平4-500903(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浓缩液和活性炭接触规定时间,来去除含果汁的甜味组合物的风味,然而由于并非选择性的仅去除香气成分,因此伴随香气成分的大幅降低存在营养成分也降低的问题。诺丽果汁(Nonijuice)具有独特的强烈气味,日本特开2003-55248(专利文献3)中提案有使用活性炭、二氧化硅凝胶、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活性白土等对强烈气味进行除臭的方法。日本特开平11-46735(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通过活性炭或减压蒸馏对苹果果汁或葡萄果汁进行加工,从而获得容易饮用的饮料的实施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2735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500903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5524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46735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至今为止都没有对注目于葡萄果汁中的糖类和营养功能成分,实质上保留这些成分,同时仅降低或去除香气成分而得的来自果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技术进行研究。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气成分含量得到降低,且糖类和营养功能成分实质上未降低的葡萄果汁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果汁组合物的饮食品。本专利技术者等通过从葡萄果汁中仅去除香气成分,首次专利技术了实质上与原料葡萄果汁具有等同的糖类及营养功能成分,且提供多种用途的果汁组合物。即,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1]一种果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与作为原料的葡萄果汁相比香气成分含量得到降低,且营养功能成分的2种以上的成分及糖类的1种以上的成分实质上未降低。[2]根据[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功能成分为选自矿物质、有机酸、维生素、多酚、蛋白质、氨基酸、食物纤维及含糖分且糖类除外的物质中的至少2种。[3]根据[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功能成分为选自苹果酸、酒石酸、总多酚以及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除天冬酰胺、半胱氨酸、谷氨酰胺及色氨酸以外的16种氨基酸的合计中的至少2种。[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为选自果糖及葡萄糖中的至少1种。[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气成分为选自醛类香气成分、醇类香气成分、酯类香气成分、酮类香气成分及胺类香气成分中的任意1种以上。[6]根据[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醛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醇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酯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酮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及胺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中的任意1种以上低至90%以下。[7]根据[5]或[6]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醛类香气成分为选自乙醛、2-甲基丁醛、糠醛、苯甲醛中的1种以上。[8]根据[5]~[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香气成分为选自2,2-二甲基-1-丙醇、正丁醇、异丁醇、3-甲基-1-丁醇、1-丁醇、糠醇、1-己醇、1-辛醇中的1种以上。[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香气成分,含有糠醛、1-己醇及(E)-2-己烯-1-醇,它们的总含量与作为原料的果汁相比有所降低。[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就所述香气成分中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糠醛、苯甲醛、桉叶油醇、1-己醇、(E)-2-己烯-1-醇、5-甲基呋喃醛、糠醇及吡啶的总含量而言,作为气相色谱法测定中的面积值,与内标物即浓度10ppb的冰片的峰面积值的比为0.50以下。[11]一种果汁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果汁组合物与作为原料的葡萄果汁相比香气成分含量得到降低,且营养功能成分的2种以上的成分及糖类的1种以上的成分实质上未降低,其特征在于,包含从葡萄果汁中降低香气成分的工序。[12]根据[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气成分通过使葡萄果汁与多孔性吸附剂接触来降低。[13]根据[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吸附剂为选自活性炭、沸石、二氧化硅、磷灰石、高分子吸附剂中的至少1种。[14]根据[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0.2~0.5nm。[15]根据[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吸附剂的浓度为500~6,000ppm。[16]根据[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吸附剂为活性炭。[17]一种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18]根据[17]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总量小于Brix5。[19]根据[17]或[18]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添加有与作为所述组合物的原料的葡萄不同的果实的香气成分。[20]根据[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添加有高甜度甜味剂。[21]根据[20]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高甜度甜味剂为选自瑞鲍迪苷M、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A、甜菊醇、甜菊醇糖苷、甜菊萃取物、甜菊苷、罗汉果皂苷IV、罗汉果皂苷V、罗汉果甜味剂、Monatin、仙茅甜蛋白、甘草酸、索马甜、Monellin、阿斯巴甜、Advantame、阿力甜、糖精、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三氯蔗糖、甜精、Brazzein、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及它们的组合中的至少1种。[22]一种组合物,其为液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种以上来自果汁的糖类;1种以上香气成分;1种以上营养功能成分,作为所述香气成分,含有选自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糠醛、苯甲醛、桉叶油醇、1-己醇、(E)-2-己烯-1-醇、5-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果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与作为原料的葡萄果汁相比香气成分含量得到降低,且营养功能成分的2种以上的成分及糖类的1种以上的成分实质上未降低。/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3 JP 2018-0563851.一种果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与作为原料的葡萄果汁相比香气成分含量得到降低,且营养功能成分的2种以上的成分及糖类的1种以上的成分实质上未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功能成分为选自矿物质、有机酸、维生素、多酚、蛋白质、氨基酸、食物纤维及含糖分且糖类除外的物质中的至少2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功能成分为选自苹果酸、酒石酸、总多酚以及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除去天冬酰胺、半胱氨酸、谷氨酰胺及色氨酸以外的16种氨基酸的合计中的至少2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为选自果糖及葡萄糖中的至少1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气成分为选自醛类香气成分、醇类香气成分、酯类香气成分、酮类香气成分及胺类香气成分中的任意1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醛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醇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酯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酮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及胺类香气成分的总含量中的任意1种以上低至9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醛类香气成分为选自乙醛、2-甲基丁醛、糠醛、苯甲醛中的1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香气成分为选自2,2-二甲基-1-丙醇、正丁醇、异丁醇、3-甲基-1-丁醇、1-丁醇、糠醇、1-己醇、1-辛醇中的1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香气成分,含有糠醛、1-己醇及(E)-2-己烯-1-醇,它们的总含量与作为原料的果汁相比有所降低。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就所述香气成分中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糠醛、苯甲醛、桉叶油醇、1-己醇、(E)-2-己烯-1-醇、5-甲基呋喃醛、糠醇及吡啶的总含量而言,作为气相色谱法测定中的面积值,与内标物即浓度10ppb的冰片的峰面积值的比为0.50以下。


11.一种果汁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果汁组合物与作为原料的葡萄果汁相比香气成分含量得到降低,且营养功能成分的2种以上的成分及糖类的1种以上的成分实质上未降低,其特征在于,包含从葡萄果汁中降低香气成分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气成分通过使葡萄果汁与多孔性吸附剂接触来降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吸附剂为选自活性炭、沸石、二氧化硅、磷灰石、高分子吸附剂中的至少1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0.2~0.5nm。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吸附剂的浓度为500~6,000ppm。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吸附剂为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柳圭佑藤江彬子横尾芳明西堀友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