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合成气自动吸收、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59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合成气自动吸收、收集装置,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反应合成气不能自动吸收和收集,并且分析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反应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包括急冷器、吸收塔、样品收集罐和吸收液计量冷却单元,急冷器内沿反应合成气入口方向依次分为气体节流区和吸收液雾化区,吸收液雾化区上部靠近气体节流区处、与合成气入口方向垂直设置有吸收液计量冷却单元入口;吸收塔下部侧线处的进口与急冷器出口相连,上部侧线设置有吸收液计量冷却单元入口,塔釜出料口与收集罐相连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反应合成气的在线分析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合成气自动吸收、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研究领域,反应器是工艺流程的主要单元设备,而催化剂是反应器内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关键因素。因此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对提高石油化工的技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催化剂研究开发的深入,催化剂的筛选和评价是保证催化剂开发的重要环节,从实验室开发到催化剂的扩试、生产都需要反应器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考评。在考评过程中,工艺上主要有原料控制、反应器控制和反应合成物的收集。反应合成物的收集是整个工艺的最后一步,在有一些反应中,反应生成物中的组分会因温度或者pH的变化而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转化和损失,而使最后收集到的样品组分不能反映实际反应效果。在以往的处理方法中,一般是将反应气体转化到稳定状态,使之不易转化和损失,如将反应气通过吸收液吸收、冷却变成液相,或者直接将反应气通入分析仪器。文献中国专利CN1506351中介绍了一种丙烯氨氧化反应产物在线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高温转换阀门使反应气体直接进入分析仪器分析反应组分。从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将反应气体通过吸收液气液接触时,由于温度和浓度不均匀,从而使反应产物中部分组分被转化和损失;同时还存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合成气自动吸收、收集装置,包括急冷器(1)、吸收塔(2)、样品收集罐(3)和吸收液计量和冷却单元(7)和(8),急冷器(1)、吸收塔(2)和样品收集罐(3)依次串联;其中 急冷器内沿反应合成气入口方向依次分为气体节流区(4)和 吸收液雾化区(5),吸收液雾化区(5)上部靠近气体节流区(4)处、与合成气入口方向垂直设置有吸收液计量和冷却单元(7)入口;气体节流区(4)最细处直径D1与急冷器(1)入口直径D2的比例为D1∶D2=1∶2~1∶10,气体节流区(4)最细处直径D1与吸收液雾化区(5)直径D3的比例为D1∶D3=1∶2~1∶8,气体节流区(4)长度L1与吸收液雾化区(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合成气自动吸收、收集装置,包括急冷器(1)、吸收塔(2)、样品收集罐(3)和吸收液计量和冷却单元(7)和(8),急冷器(1)、吸收塔(2)和样品收集罐(3)依次串联;其中急冷器内沿反应合成气入口方向依次分为气体节流区(4)和吸收液雾化区(5),吸收液雾化区(5)上部靠近气体节流区(4)处、与合成气入口方向垂直设置有吸收液计量和冷却单元(7)入口;气体节流区(4)最细处直径D1与急冷器(1)入口直径D2的比例为D1:D2=1:2~1:10,气体节流区(4)最细处直径D1与吸收液雾化区(5)直径D3的比例为D1:D3=1:2~1:8,气体节流区(4)长度L1与吸收液雾化区(5)长度L2的比例为L1:L2=1:2~1:5;吸收塔(2)下部侧线处的进口与急冷器(1)出口相连,上部侧线设置有吸收液计量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曙光薛微波计清陈红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