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21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3
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支架和搅拌电机,搅拌釜的内腔中设有传动箱,传动箱两端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固定在搅拌釜的内壁上;支架设置在搅拌釜顶部,搅拌电机设置在支架上,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轴,主轴贯穿搅拌釜的顶部以及传动箱,传动箱中的主轴上设有涡轮,涡轮两侧传动连接有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一端于传动箱侧壁上设有定位轴承,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另一端连接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一端贯穿传动箱的侧壁并于搅拌釜的内壁上设有固定轴承,涡轮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进行转动,实现了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向相反方向转动,使添加剂与上下层的润滑油进行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
本技术属于润滑油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是机械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润滑油的生产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混合而成,现有的搅拌装置采用主轴和搅拌叶沿轴向轴向进行单一方向的旋转搅拌,其结构简单使得基础油和添加剂混合不充分,特别是上层和下层基础油中的添加剂的含量相差较大,而且在搅拌润滑油时会有部分基础油沉淀在搅拌釜的底端,从而无法与添加剂进行混合,这些都将严重导致润滑油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支架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釜顶部一端设有进料口,搅拌釜底部一端设有出料管,搅拌釜的内腔中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两端均水平连接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在搅拌釜的内壁上;所述支架固定设置搅拌釜的顶部中心,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一端垂直贯穿搅拌釜的顶部以及传动箱并于搅拌釜的内腔底端连接设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贴合搅拌釜的底端内壁设置,位于传动箱的上下两端的主轴上均设有搅拌叶,位于传动箱中的主轴上水平设置有涡轮,所述涡轮两侧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之间呈平行设置,且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一端分别于传动箱两侧侧壁上连接设有定位轴承,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一端分别贯穿传动箱的两侧侧壁并于搅拌釜的内壁上连接设有固定轴承,且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上均垂直设置有搅拌棒,主轴通过涡轮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进行水平转动,并实现了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向相反方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轴的搅拌棒和第二搅拌轴上搅拌棒均沿搅拌釜两侧的方向逐渐变短。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的最大长度小于主轴上下两端搅拌叶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与传动箱内腔侧壁均活动连接有油封。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为桨式搅拌叶。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通过主轴上的蜗轮带动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进行水平转动,使得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向相反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添加剂能够与上层和下层的润滑油进行充分融合,提高润滑油的搅拌效果。主轴、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与传动箱内腔侧壁处设置有油封,能够防止润滑油进入到传动箱中并导致形成残留。主轴底端设有刮料板,能够防止基础油在搅拌釜底形成沉淀,有效提高了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搅拌釜的主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搅拌釜的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传动箱的纵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搅拌釜1、进料口101、出料管102、阀门103、支架2、搅拌电机3、主轴4、搅拌叶41、刮料板42、传动箱5、涡轮51、第一蜗杆52、第二蜗杆53、联轴器54、第一搅拌轴55、搅拌棒551、第二搅拌轴56、固定杆5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支架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釜顶部一端设有进料口,搅拌釜底部一端设有出料管,搅拌釜的内腔中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两端均水平连接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在搅拌釜的内壁上;所述支架固定设置搅拌釜的顶部中心,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一端垂直贯穿搅拌釜的顶部以及传动箱并于搅拌釜的内腔底端连接设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贴合搅拌釜的底端内壁设置,位于传动箱的上下两端的主轴上均设有搅拌叶,位于传动箱中的主轴上水平设置有涡轮,所述涡轮两侧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之间呈平行设置,且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一端分别于传动箱两侧侧壁上连接设有定位轴承,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一端分别贯穿传动箱的两侧侧壁并于搅拌釜的内壁上连接设有固定轴承,且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上均垂直设置有搅拌棒,主轴通过涡轮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进行水平转动,并实现了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向相反方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轴的搅拌棒和第二搅拌轴上搅拌棒均沿搅拌釜两侧的方向逐渐变短。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的最大长度小于主轴上下两端搅拌叶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与传动箱内腔侧壁均活动连接有油封。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为桨式搅拌叶。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工作原理:在工作时,电机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位于传动箱内的涡轮进行转动,涡轮同时带动涡轮两端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且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向相反方向转动,并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进行旋转搅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支架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釜顶部一端设有进料口,搅拌釜底部一端设有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搅拌釜的内腔中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两端均水平连接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在搅拌釜的内壁上;所述支架固定设置搅拌釜的顶部中心,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一端垂直贯穿搅拌釜的顶部以及传动箱并于搅拌釜的内腔底端连接设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贴合搅拌釜的底端内壁设置,位于传动箱的上下两端的主轴上均设有搅拌叶,位于传动箱中的主轴上水平设置有涡轮,所述涡轮两侧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之间呈平行设置,且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一端分别于传动箱的两侧侧壁上连接设有定位轴承,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一端分别贯穿传动箱的两侧侧壁并于搅拌釜的内壁上连接设有固定轴承,且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上均垂直设置有搅拌棒,主轴通过涡轮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进行水平转动,并实现了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向相反方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润滑油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支架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釜顶部一端设有进料口,搅拌釜底部一端设有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搅拌釜的内腔中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两端均水平连接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在搅拌釜的内壁上;所述支架固定设置搅拌釜的顶部中心,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一端垂直贯穿搅拌釜的顶部以及传动箱并于搅拌釜的内腔底端连接设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贴合搅拌釜的底端内壁设置,位于传动箱的上下两端的主轴上均设有搅拌叶,位于传动箱中的主轴上水平设置有涡轮,所述涡轮两侧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之间呈平行设置,且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一端分别于传动箱的两侧侧壁上连接设有定位轴承,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一端分别贯穿传动箱的两侧侧壁并于搅拌釜的内壁上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艾润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