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2138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9
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以标准品为参照,建立茶叶中挥发性组分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方法及20种组分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及标准品色谱峰都分离度较好,0.1μg/mL‑10μg/mL浓度范围内各组分均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定量要求》的相关要求。其结果为茶叶挥发性组分化学成分及含量分析提供参考,对深入分析茶叶中挥发性组分香气阈值和气味特征贡献度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精确调控加工工艺提高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挥发性成分分析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提取与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茶香是多种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其组成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酚类及其衍生物、杂环类、过氧化物类、硫化合物类和含氮化合物。由于各类茶叶加工工艺的不同,其挥发性组分含量和组成差异较大,目前通过色谱结合质谱技术检测,采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标准品参照定性技术手段已探明茶叶中挥发性组分达七百余种,其中诸多研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半定量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用于茶叶主要呈香组分分析、地域判别和种类区分。然而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在定性上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部分成分的误判影响人们对茶叶具体呈香组分化学结构的科学认知,而面积归一化和内标法所求含量为一相对含量,属半定量分析,虽然不影响其数据用于地域判别和种类区分,但在实际香气贡献研究过程中无法得知其准确含量,对于各挥发性组分在香气阈值和气味特征贡献度研究中参考价值不大。标准品参照定性、定量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目前对于标准品参照定性定量的研究鲜有报道,严重影响人们对茶叶中各挥发性组分含量和呈香原因的科学认知和深入研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478552A一种普洱茶挥发油的检测方法公开了一种挥发油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参照谱库根据相似度大于90%以上来定性,实际实验中我们用标准品进样发现谱库检索依据相似度确定为某一组分并不准确;且该方法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即某一组分峰面积占所有组分峰面积的百分比,仍是一半定量方法,无法实现准确定量。因此专利技术选择茶叶中的20种典型挥发性组分为分析对象,以期为茶叶挥发性组分化学成分及含量分析提供参考,有利于深入分析茶叶中挥发性组分香气阈值和气味特征贡献度,精确调控加工工艺提高茶叶品质。所述茶叶挥发性中20种挥发性组分为:反式青叶醇、苯甲醛、D-柠檬烯、呋喃型氧化芳樟醇(两种异构体混合物)、芳樟醇、苯乙醇、α-松油醇、水杨酸甲酯、藏花醛、β-环柠檬醛、香叶醇、吲哚、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顺式茉莉酮、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橙花叔醇(两种异构体混合物)、棕榈酸甲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标准品为参照,建立茶叶中挥发性组分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方法及20种组分的准确定性定量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所述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20种挥发性组分标准品的纯度和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配制1000μg/mL的单标储备液,然后再配制成混合标准储备液,最后配制成一系列浓度范围的20种挥发性化合物混合标准品工作液;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系列混合标准品工作液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S3.以步骤S2中系列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建立20种挥发性组分定量标准曲线;S4.样品取得:所用茶叶样品为普洱大叶种红茶、生茶和熟茶,样品在粉碎机中分别粉碎后待用;S5.将步骤S4中制得的茶叶粉末按照水蒸气蒸馏法富集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得到待测挥发性组分萃取物;S6.将步骤S5中茶叶待测挥发性组分萃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进行检测;S7.将步骤S6获取的茶叶挥发性组分测定结果与标准品进行参数对比进行定性,比对参数为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和各碎片离子间的比值参数;S8.将步骤S3获得的标准曲线用于S6测定的茶叶挥发性组分的定量,获得茶叶挥发性组分的定量结果。进一步地,S1步骤的具体操作为:首先以甲醇、正己烷和丙酮为溶剂,根据各挥发性组分标准品的纯度和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准确配制1000μg/mL的单标储备液,然后以正己烷为溶剂根据各挥发性组分在仪器上的响应值配制混合标准储备液;配制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液其浓度为0.1、0.5、2、4、8、10μg/mL;步骤S2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气相色谱柱为安捷伦HP-5MS非极性色谱柱,固定相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规格为30m×0.25mm×0.25μm;步骤S3中建立所述标准曲线的方式为,所述标准曲线的横坐标为: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系列标准品浓度值,所述标准曲线的纵坐标为:20种挥发性组分标准品峰面积值;S5步骤的具体操作为:准确称取20g茶叶粉末置于1000mL圆低烧瓶中,加入500mL煮沸的超纯水和两滴硅油。将体系置于电热套中,连结冷凝装置;电热套升温控制:40℃保持3min,60℃保持2min,70℃烧瓶内液体平稳沸腾,开始计时收集30min冷凝液;以50mL正己烷与三氯甲烷混合液,两种溶液体积比为1:1,萃取冷凝液中挥发性组分,弃水相保留有机相;有机相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除水后的组分在旋转蒸发仪上35℃水浴140mbr下浓缩至2mL,浓缩液在常温条件下用平缓氮气流吹至净干,用1mL正己烷定容并过0.45μm有机滤膜,制成茶叶样品萃取物;步骤S7中的定性方法为:1)保留时间识别:样品组分与标准品组分保留时间偏差不超过5%;2)质谱碎片离子确认:标准品中确定的特征碎片离子在样品组分中均有出峰;3)质谱碎片离子间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确认;步骤S8中的定量方法为:以系列标准液测定结果建立组分峰面积与浓度的一元线性方程标准曲线,样品组分峰面积带入标准曲线方程即得到样品各挥发性组分定量结果。进一步地,水蒸气蒸馏萃取方法中,挥发性组分提取体系加入两滴硅油在70℃电热套中加热,从微沸开始计时收集挥发性组分30min,茶水比为1:25。进一步地,采用50mL混合萃取液分批多次少量萃取提取物,每次萃取25mL冷凝液。进一步地,为保证20种挥发性组分在仪器分析中得到较好的分离,色谱-质谱联用中,色谱的升温程序为:采用程序升温,柱温以3℃/min速率升温至120℃保持3min,再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60℃保持10min。进一步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进样口温度为220℃;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1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1mL/min。进一步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质谱采用单离子扫描;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离子源;质谱的电子能量为70eV;质谱传输线温度为280℃,离子源温度为250℃;进一步地,步骤S7中的定性方法,保留时间识别:样品组分与标准品组分保留时间偏差不超过5%;质谱碎片离子确认:标准品中确定的特征碎片离子在样品组分中均有出峰;质谱碎片离子间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确认:相对离子丰度>50%,允许的相对偏差±20%;相对离子丰度在20~50%范围内,允许的相对偏差±25%;相对离子丰度在10~20%范围内,允许的相对偏差±30%;相对离子丰度≤10%,允许的相对偏差±50%;进一步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检出限在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20种挥发性组分标准品的纯度和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配制1000μg/mL的单标储备液,然后再配制成混合标准储备液,最后配制成一系列浓度范围的20种挥发性化合物混合标准品工作液;/n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系列混合标准品工作液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nS3.以步骤S2中系列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建立20种挥发性组分定量标准曲线;/nS4.样品取得:所用茶叶样品为普洱大叶种红茶、生茶和熟茶,样品在粉碎机中分别粉碎后待用;/nS5.将步骤S4中制得的茶叶粉末按照水蒸气蒸馏法富集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得到待测挥发性组分萃取物;/nS6.将步骤S5中茶叶待测挥发性组分萃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进行检测;/nS7.将步骤S6获取的茶叶挥发性组分测定结果与标准品进行参数对比进行定性,比对参数为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和各碎片离子间的比值参数;/nS8.将步骤S3获得的标准曲线用于S6测定的茶叶挥发性组分的定量,获得茶叶挥发性组分的定量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20种挥发性组分标准品的纯度和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配制1000μg/mL的单标储备液,然后再配制成混合标准储备液,最后配制成一系列浓度范围的20种挥发性化合物混合标准品工作液;
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系列混合标准品工作液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
S3.以步骤S2中系列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建立20种挥发性组分定量标准曲线;
S4.样品取得:所用茶叶样品为普洱大叶种红茶、生茶和熟茶,样品在粉碎机中分别粉碎后待用;
S5.将步骤S4中制得的茶叶粉末按照水蒸气蒸馏法富集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得到待测挥发性组分萃取物;
S6.将步骤S5中茶叶待测挥发性组分萃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进行检测;
S7.将步骤S6获取的茶叶挥发性组分测定结果与标准品进行参数对比进行定性,比对参数为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和各碎片离子间的比值参数;
S8.将步骤S3获得的标准曲线用于S6测定的茶叶挥发性组分的定量,获得茶叶挥发性组分的定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性组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S1步骤的具体操作为:首先以甲醇、正己烷和丙酮为溶剂,根据各挥发性组分标准品的纯度和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准确配制1000μg/mL的单标储备液,然后以正己烷为溶剂根据各挥发性组分在仪器上的响应值配制混合标准储备液;配制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液其浓度为0.1、0.5、2、4、8、10μg/mL;
步骤S2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气相色谱柱为安捷伦HP-5MS非极性色谱柱,固定相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规格为30m×0.25mm×0.25μm;
步骤S3中建立所述标准曲线的方式为,所述标准曲线的横坐标为:茶叶中20种挥发性组分系列标准品浓度值,所述标准曲线的纵坐标为:20种挥发性组分标准品峰面积值;
S5步骤的具体操作为:准确称取20g茶叶粉末置于1000mL圆低烧瓶中,加入500mL煮沸的超纯水和两滴硅油。将体系置于电热套中,连结冷凝装置;电热套升温控制:40℃保持3min,60℃保持2min,70℃烧瓶内液体平稳沸腾,开始计时收集30min冷凝液;以50mL正己烷与三氯甲烷混合液萃取冷凝液中挥发性组分,弃水相保留有机相;有机相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除水后的组分在旋转蒸发仪上35℃水浴140mbr下浓缩至2mL,浓缩液在常温条件下用平缓氮气流吹至净干,用1mL正己烷定容并过0.45μm有机滤膜,制成茶叶样品萃取物;
步骤S7中的定性方法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静春谭文涵满红平伍旭东吕生罗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