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车轮及其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52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车轮及其生产线,车轮包括若干辐条,任一辐条设有三段结构,三段结构包括两段边缘结构之间的中段结构,中段结构中配合有加强肋。一种生产线,包括输送线、与输送线衔接的装配台、将车轮在输送线和装配台之间运输的机器人、将所述加强肋装配到车轮上的装配设备,机器人将车轮从输送线运输至装配台,装配设备将上下叠加的加强肋逐块下放入车轮的中段结构。之后,机器人将装配有加强肋的车轮运输至输送线,由下一工位的锁螺丝机对加强肋和车轮进行锁螺丝。所述生产线,在一次装载若干加强肋后,能够自动地将加强肋逐个装配至车轮相应位置,有利于车轮组装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车轮及其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配件
,具体涉及车轮的结构及其生产线。
技术介绍
汽车轮毂对力学性能,特别是强度和塑性、径向疲劳与弯曲疲劳性能等的要求高,而实际生产一些复杂结构的铝轮毂时常出现性能不稳定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产品结构改进提高车轮的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车轮,包括若干辐条,任一辐条设有三段结构,三段结构包括两段边缘结构和位于两段边缘结构之间的中段结构,中段结构呈内凹状,中段结构中配合有加强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轮为组装式车轮,由铸造而成的车轮本体和若干加强肋组成。其中,任一辐条的三段结构为一体铸造成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轮,由于加强肋与辐条的配合,因此,强度得到提升。作为一种改进,加强肋的一端延伸至毂部的螺栓孔部位,加强肋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孔对齐的连接孔。在安装车轮至车身轴时,螺栓与螺栓孔、连接孔配合,再螺接在车身轴上,实现加强肋、车轮、车身轴同时连接,结构精简,操作方便。一种生产线,包括输送线、与输送线衔接的装配台、将车轮在输送线和装配台之间运输的机器人、将所述加强肋装配到车轮上的装配设备,装配台上设有旋转式定位座,装配设备包括位于装配台旁侧的升降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的旋转机构、安装在旋转机构上的装配主体,装配主体的中心与旋转式定位座的中心对齐,装配主体上设有限位导向结构和对位装置;限位导向结构中装载上下叠加的加强肋,对位装置能够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旋转式定位座,以实现限位导向结构中的加强肋与旋转式定位座上车轮的中段结构上下对齐。操作者将加强肋叠加在限位导向结构中,旋转机构翻转装配主体,使限位导向结构中的加强肋向下面向所述旋转式定位座。机器人将车轮从输送线运输至装配台,车轮定位在旋转式定位座上。旋转式定位座旋转车轮,当限位导向结构中的加强肋与旋转式定位座上车轮的中段结构上下对齐时,旋转式定位座停止旋转,升降机构驱动装配主体下降,限位导向结构释放加强肋,一叠加强肋最下方的加强肋落在车轮的中段结构中,之后,最下方加强肋上方的一叠加强肋又被限位导向结构限位,不能下落。之后,机器人将装配有加强肋的车轮运输至输送线,由下一工位的锁螺丝机对加强肋和车轮进行锁螺丝。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线,在一次装载若干加强肋后,能够自动地将加强肋逐个装配至车轮相应位置,有利于车轮组装效率的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种生产线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机器人40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装配设备50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装配主体53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装配台30的示意图;图6为车轮10(未装配加强肋20)的示意图;图7为车轮10(已装配加强肋20)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0、车轮;11、辐条;12、边缘结构;13、中段结构;14、螺栓孔;20、加强肋;21、连接孔;30、装配台;31、旋转式定位座;310、旋转轴;32、第一气缸;33、夹块;40、机器人;41、三爪盘;50、装配设备;51、升降机构;511、升降台;512、丝杆;513、导向柱;52、旋转机构;521、第二电机;522、翻转轴;523、齿轮传动机构;53、装配主体;531、装载槽;532、导向杆;533、伸缩式插片;534、辅助导向件;535、第二气缸;61、第一输送线;62、第二输送线。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6、图7,一种高强度车轮,包括若干辐条11,任一辐条设有三段结构,三段结构包括两段边缘结构12和位于两段边缘结构之间的中段结构13,中段结构呈内凹状,中段结构中配合有加强肋20。作为一种选择,辐条的数量为五个,相应地,一个车轮配合有五个加强肋。加强肋20的一端延伸至毂部的螺栓孔14部位,加强肋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孔对齐的连接孔21。通过车轮与车身轴连接的螺栓,即可将加强肋与车轮连接。由于螺栓同时连接加强肋、车轮和车身轴,因此,加强肋与车轮连接的稳定性较好,相互之间不易位移。延伸至毂部的螺栓孔14部位的加强肋20一端(加强肋的内端)抵压在相邻两辐条11之间的毂部上。相比于加强肋的外端,加强肋的内端较大,且与毂部相抵,能够增强车轮的强度。如图1,一种生产线,包括输送线、与输送线衔接的装配台30、将车轮10在输送线和装配台之间运输的机器人40、将所述的加强肋20装配到车轮上的装配设备50。如图6,装配台30上设有旋转式定位座31,如图3,装配设备包括位于装配台旁侧的升降机构51、安装在升降机构上的旋转机构52、安装在旋转机构上的装配主体53,装配主体的中心与旋转式定位座的中心对齐,装配主体上设有限位导向结构和对位装置;限位导向结构中装载上下叠加的加强肋,对位装置能够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旋转式定位座,以实现限位导向结构中的加强肋与旋转式定位座上车轮的中段结构13上下对齐。如图1,所述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线61和第二输送线62,装配台30位于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经低压铸造设备而成的车轮被运输至第一输送线,机器人40将第一输送线上的车轮抓取至装配台的旋转式定位座31,旋转式定位座旋转,带动其上的车轮旋转,当车轮的中段结构13与限位导向结构中的加强肋20上下对齐时,对位装置通过控制单元使旋转式定位座停止。之后,在升降机构51的驱动下,装配主体53下降,限位导向结构释放上下叠加的加强肋20,在最下方加强肋落在中段结构13中后,限位导向结构又限制剩余的加强肋下降。之后,升降机构51驱动装配主体上升,机器人40将车轮抓取至第二输送线62。第二输送线上设置锁螺丝机(位于第二输送线旁侧的操作者也可对加强肋和车轮进行人工锁螺丝),对装配在一起的加强肋与车轮进行锁螺丝。作为一种选择,如图5,旋转式定位座31上可以设置一对第一气缸32,每一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夹块33,在机器人40将车轮10抓取至旋转式定位座上后,一对第一气缸动作,一对夹块夹紧车轮,车轮得到定位。之后,旋转式定位座再旋转,使车轮与加强肋上下对位。所述旋转式定位座31安装在旋转轴310上,旋转轴枢接在装配台上,装配台的底部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旋转式定位座旋转。第一电机的动作由控制单元控制,控制单元与所述对位装置电连接。如图4,限位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装配主体53上的五个装载槽531、设置在装载槽中的导向杆532、安装在装配主体上且位于装载槽侧壁处的伸缩式插片533;装载在每一装载槽中的加强肋20,其连接孔21与导向杆532配合;每一装载槽中至少设有一个伸缩式插片。向装载槽531中装载加强肋20时,旋转机构52上下翻转装配主体53,使装载槽朝上,伸缩式插片533收缩,操作者将加强肋装载入装载槽中,加强肋沿导向杆532下落在装载槽中。在所有五个装载槽均满载后,伸缩式插片伸展,位于装载槽中一叠加强肋的最上方。在旋转机构52向下翻转装配主体53后,所述伸缩式插片533就位于一叠加强肋的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车轮,包括若干辐条(11),其特征在于:任一辐条设有三段结构,三段结构包括两段边缘结构(12)和位于两段边缘结构之间的中段结构(13),中段结构呈内凹状,中段结构中配合有加强肋(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车轮,包括若干辐条(11),其特征在于:任一辐条设有三段结构,三段结构包括两段边缘结构(12)和位于两段边缘结构之间的中段结构(13),中段结构呈内凹状,中段结构中配合有加强肋(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车轮,其特征在于:加强肋(20)的一端延伸至毂部的螺栓孔(14)部位,加强肋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孔对齐的连接孔(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车轮,其特征在于:延伸至毂部的螺栓孔(14)部位的加强肋(20)一端抵压在相邻两辐条(11)之间的毂部上。


4.一种生产线,包括输送线、与输送线衔接的装配台(30)、将车轮(10)在输送线和装配台之间运输的机器人(40)、将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肋(20)装配到车轮上的装配设备(50),装配台上设有旋转式定位座(31),其特征在于:装配设备包括位于装配台旁侧的升降机构(51)、安装在升降机构上的旋转机构(52)、安装在旋转机构上的装配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瑞平童胜坤朱文婧章孟军吴少英李新兵陈小江刘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