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瞬态法的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测量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129 阅读:4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于瞬态法的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测量方法和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杠杆加载装置2与压力变向节4、定心圆球11、低温试样连接杆6,低温试样14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由定位块预先承受压力,螺纹传动轴20经高温试样支撑杆17将高温试样15推出加热炉,接触并顶起低温试样14,使压力转移到接触面。加热炉控温热电偶13与程控表相连,程控表输出端并联后经RS232转换器与工控机26相连,测温热电偶16与前置多路选通放大器23、A/D转换板25依次连接,对测点温度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应用反传热算法编写FORTRAN计算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效果是测量温度高,采集速度快,测量原理切合实际,适用于固态热加工研究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态热加工研究领域。主要用于测量金属固体瞬间接触过程中界面的接触 换热系数。
技术介绍
在金属材料热加工过程中,模具与工件间的热量交换直接影响了温度场的分布,进而 影响模具寿命和工件成形精度,因此,人们很早就丌始了对金属固体界面间的接触换热系 数进行研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这项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和精密成形企业的关注, 同时,固态热加工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对接触换热系数方面的数据需求较大。目前,国内外 学者从理论模型、实验测量等方面对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一 定数据,普遍的实验方法是,等通过两直接接触试样的热流基本稳定时,再对试样轴线上 不同位置点的温度进行釆集,计算时采用外推法获得接触面处温度,即稳态法,山于实际 加工过程是先将模具和工件加热,然后接触加压,热量交换在短时间内完成,现有的实验 方法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从相关文献了解到,基于瞬态法的测量技术难度大,实验成本 高,大多数测量的温度较低,数据采集处理的方法不完善。参考文献M. Rosochowska, K. Chodnikiewicz , R. Balendra, A new m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瞬态法的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支撑板(1)、杠杆加载装置(2)、直线轴承(3)、压力变向节(4)、定滑轮机构(5)、低温试样连接杆(6)、低温加热炉(7)、高温加热炉(8)、滑轮带定位销(9)、传动轴套筒(10)、定心圆球(11)、卡环(12)、控温热电偶(13)、测温热电偶(16)、高温试样支撑杆(17)、下支撑板(18)、螺纹轴套(19)、螺纹传动轴(20)、低温程控表(21)、高温程控表(22)、前置多路选通放大器(23)、DB-37电缆线(24)、A/D转换板(25)、工控机(26)、滑杆(27)、加热炉托(28)和定位块(29)组成,压力变向节(4)的支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文邢磊张兴致裴继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