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01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39
座椅靠背(20)至少具有支撑与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下部对应的部位的上部胸椎支撑部(20a)、被配置在比上部胸椎支撑部(20a)靠前侧并且支撑与就座乘员的下部胸椎对应的部位的下部胸椎支撑部(20b)。在对就座乘员作用向后倾的惯性力时以使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向前方倾动的方式,让下部胸椎支撑部(20b)比上部胸椎支撑部(20a)更向后方位移。

Vehicle sea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座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以提高车辆的操作性等为目的,提出了用于改善就座在座椅的乘员的姿势保持功能即所谓可保持性的各种技术。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座椅,在座垫板(cushionpan)设有越往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高度就越高的左右一对倾斜面(左部倾斜面以及右部倾斜面),反作用力从左部倾斜面以及右部倾斜面双方作用于就座在座椅的乘员的左右的坐骨。通过作用于该左右的坐骨的反作用力,向左右方向摇动的就座乘员的骨盆被返回到座垫的宽度方向中央侧。而且,还提出了通过支撑靠在座椅靠背上的就座乘员的胸椎以及腰椎,来确保座椅的可保持性的技术。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座椅,与就座乘员的肩胛骨附近对应的转动中心被设定在座椅靠背框架上,支撑乘员的后背的靠背枕部可绕被设定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转动中心转动地而悬挂。由此,乘员在可以拉伸水平力的作用方向的躯干侧筋的同时还可以压缩与水平力的作用方向相反侧的躯干侧筋,其结果提高了座椅的可保持性。就座在座椅的乘员的头部经由包含颈椎、胸椎以及腰椎的脊椎(脊椎骨)被座椅而支撑。颈椎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具有第1至第7颈椎,胸椎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具有第1至第12胸椎,腰椎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具有第1至第5腰椎。一般来说,从第7颈椎到第2胸椎为止被称为颈胸椎过渡部,从第10胸椎到第2腰椎为止被称为胸腰椎过渡部。处于步行状态或站立状态时的人的脊椎(脊椎骨)在侧视时可绘制为S形曲线(脊柱弯曲)。该S形曲线被称为生理性前弯,通过颈椎前弯大约-10至30度(平均4.7度),胸椎后弯大约5至45度(平均24.1度),腰椎前弯大约15至60度(平均35.6度)而形成。一般认为,如果即使在就座状态也与步行状态同样能够维持乘员的生理性前弯的话,骨骼的椎间盘的负担可达到最小化从而能减轻乘员的不适感,可以进行不用勉强的长时间的行驶(车辆操作)。为此,通常将座椅靠背的形状做成可以沿着生理性前弯的形状。在如上所述以沿着生理性前弯的方式形成座椅靠背的情况下,虽然在车辆的定速行驶时或停车时可以维持乘员的脊柱弯曲,但是在特定的行驶状态下乘员有可能会感到不适感。在进行弯曲、拉伸、转动动作的脊椎之中,以保护胸廓脏器为主要目的的胸椎具有与胸骨、肩胛骨等间接地接触的特殊结构,是可动区域比较少的部位。特别是被胸骨、肩胛骨等包围的上部胸椎(第1至第7胸椎)是可动区域最少的部分,换句话说,构成了在力学上最稳定的部分。然后,在车辆急加速的情况下,乘员的头部以颈胸椎过渡部(具体而言是第7颈椎以及第1胸椎)为支点向后倾,乘员的上半身以上部胸椎下端(具体而言是第7胸椎)为支点向后倾。即,在车辆急加速时乘员的姿势呈头部明显地向后倾变为仰卧的姿势。为此,在车辆加速行驶时,乘员会感知到比车辆的实际的加速度更大的加速感,有时会感觉到因自身的体感与实际的车辆的举动不一致而引起的不适感。在此,为了抑制在车辆加速行驶时乘员的上半身的后倾,可以考虑降低座椅靠背的弹簧常数使上部胸椎下端伴随着加速向后方平行移动。然而,如果使座椅靠背的弹簧常数降低,座椅的可保持性就会降低,而且仍然会产生头部绕颈胸椎过渡部的后倾,难以减轻不适感。即,为了在确保可保持性的前提下又能减轻乘员的不适感,还有待进一步地改善。(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016715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005938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可以确保可保持性又能减轻乘员的不适感的车辆用座椅结构。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结构,是具备座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用座椅结构,所述座椅靠背具有支撑至少与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下部对应的部位的上部胸椎支撑部、被配置在比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靠前侧并且支撑与就座乘员的下部胸椎对应的部位的下部胸椎支撑部,在对就座乘员作用向后倾的惯性力时以使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向前方倾动的方式,让所述下部胸椎支撑部对应于所述惯性力比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更向后方位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概要构成图。图2是表示就座在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骨骼构造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在车辆加速行驶时乘员的头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在车辆的加速度产生前后乘员的上半身的状态的模型图。图5是乘员的骨骼的后视图。图6是车辆用座椅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座椅靠背的正视图。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省略了表面材料的座椅靠背的部分后视图。图10是表示为了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的图表。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省略了表面材料的座椅靠背的部分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对象或用途。(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至图10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作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具备用于承受就座的乘员D的头部的头枕2、用于将座椅1固定在车内地板上的脚机构3、用于支撑与就座乘员D的坐骨对应的部位(臀部)的座垫10、用于支撑与就座乘员D的脊椎(脊椎骨)对应的部位(背部)的座椅靠背2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都是用以正规的姿势(图1所示的姿势)就座在车辆用座椅1的就座乘员D为基准,车辆的“前、后、左、右”也同样。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想法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座垫10具有从下方支撑大腿骨的前侧部分和位于比前侧部分靠后侧并且从下方支撑坐骨的后侧部分。座椅靠背20具有从后方支撑髋骨(肠骨、耻骨、坐骨)以及腰椎的下侧部分、位于比下侧部分靠上侧并且从后方支撑下部胸椎的中段部分、位于比中段部分靠上侧并且从后方支撑上部胸椎的上侧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说明,假设乘员D具有与AM50(美国成人男性的50%的假人偶)相同的尺寸。人的脊椎从上到下具有第1至第7颈椎、第1至第12胸椎、第1至第5腰椎。位于最上侧的第1颈椎与头部相连。在此,在医学领域,将第1颈椎、第2颈椎、……第7颈椎简称为C1、C2、……C7,将第1胸椎、第2胸椎、……第12胸椎简称为T1、T2、……T12,将第1腰椎、第2腰椎、……第5腰椎简称为L1、L2、……L5。为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脊椎的各部位赋予该简称。例如,称为第1颈椎C1、第1胸椎T1、第1腰椎L1等。为了使就座乘员D的椎间盘的负担最小化从而能够长时间的行驶,在车辆的定速行驶时或停车时,车辆用座椅1的座椅靠背20,以在侧视下颈椎前弯大约20度、胸椎后弯大约20至40度、腰椎前弯大约35至60度的方式,即,以沿着乘员的脊椎的生理性前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座椅结构,是具备座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用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座椅靠背具有上部胸椎支撑部和下部胸椎支撑部,其中,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支撑至少与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下部对应的部位,所述下部胸椎支撑部被配置在比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靠前侧并且支撑与就座乘员的下部胸椎对应的部位;/n在对就座乘员作用向后倾的惯性力时以使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向前方倾动的方式,让所述下部胸椎支撑部对应于所述惯性力比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更向后方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6 JP 2018-0574111.一种车辆用座椅结构,是具备座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用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有上部胸椎支撑部和下部胸椎支撑部,其中,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支撑至少与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下部对应的部位,所述下部胸椎支撑部被配置在比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靠前侧并且支撑与就座乘员的下部胸椎对应的部位;
在对就座乘员作用向后倾的惯性力时以使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向前方倾动的方式,让所述下部胸椎支撑部对应于所述惯性力比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更向后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有被配置在比所述下部胸椎支撑部靠前侧并且支撑与就座乘员的腰椎对应的部位的腰椎支撑部,
在对就座乘员作用向后倾的惯性力时,所述下部胸椎支撑部比所述腰椎支撑部更向后方位移。


3.一种车辆用座椅结构,是具备座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用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有上部胸椎支撑部和下部胸椎支撑部以及腰椎支撑部,其中,所述上部胸椎支撑部支撑至少与就座乘员的上部胸椎下部对应的部位,所述下部胸椎支撑部被配置在比上部胸椎支撑部靠前侧并且支撑与就座乘员的下部胸椎对应的部位,所述腰椎支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真也古贺章成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