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77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包括车体以及位于所述车体内的乘客保护装置,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包括驾驶室以及位于所述驾驶室下侧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驾驶室之间通过通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本装置能够在车辆与前车的车距达到一定程度后自动启动后侧防撞装置,避免后车因为刹车不及时造成后车追尾的现象,同时,当后车来不及刹车造成追尾,自动启动前侧的缓冲装置,避免或者降低和前车追尾的车辆受损程度,同时在后侧车辆或者前侧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启动乘客保护装置,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客的安全。

A damping device which can protect passengers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vehicle rear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碰到大雪或者大雾天气,在没有保证一定安全距离或者规定车速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前侧刹住车而后车刹不住车的情况,造成连环的追尾事故,同时由于后车对于本车辆撞击时的突发性,本车和前车的司乘没有心里准备,在惯性作用下极易造成生体上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包括车体以及位于所述车体内的乘客保护装置,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包括驾驶室以及位于所述驾驶室下侧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驾驶室之间通过通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关于所述第一滑块左右对称设置的限制槽,所述限制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滑槽内的限制销,右侧所述限制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的一端,所述限制销和所述限制槽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左侧所述限制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一滑槽的左右端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通槽至所述驾驶室内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驾驶室内的座椅,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左侧设有位于所述车体内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车体左端面的缓冲槽以及位于所述缓冲槽右侧的触动腔,所述伸缩槽的上下端面均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右侧设有位于所述车体内的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车体右端面的防撞槽,所述防撞槽的上下端壁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齿条板,上侧所述齿条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所述齿条板靠近所述防撞槽的一侧端面上啮合有有位于所述防撞槽内的齿轮,所述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前后延伸且和所述车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车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簧,两个所述齿轮之间啮合有和所述防撞槽前后端壁滑动连接的弹出壳体,所述弹出壳体和所述防撞槽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优选地,所述弹出壳体内设有开口向左的防撞滑槽,所述防撞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防撞块,所述防撞滑槽的下端壁设有就限位销槽,所述防撞块的下端面设有连通所述限位销槽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销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和所述限位销槽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限位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绳的一端,所述防撞块和所述防撞滑槽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防撞块固定连接有第四拉绳的一端。优选地,所述防撞滑槽的左侧设有旋转腔,所述旋转腔的后端壁固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前侧动力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连接有第一卷绳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卷绳轮前侧的转轮,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卷绳轮反转,不能带动所述第一卷绳轮正转,所述转轮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圆形阵列分布的转动拨片,所述第一卷绳轮上固定连接有所述第四拉绳的另一端,所述旋转腔的右端壁设有升降滑槽,所述升降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旋转腔内的拨片,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升降滑槽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二滑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拉绳的另一端,下侧所述齿条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五拉绳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缓冲槽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缓冲槽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五拉绳的另一端,所述缓冲槽内滑动连接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块和所述伸缩槽的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所述伸缩块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六拉绳的一端,所述伸缩块内设有开口向左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滑动连接有顶压块,所述顶压块和所述伸缩槽的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八弹簧。优选地,所述触动腔的左端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卷绳轮,所述第二卷绳轮上固定连接有所述第六拉绳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转动轴和所述触动腔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扭簧,所述触动腔的右端壁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之间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卷绳轮,所述第三卷绳轮上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车体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距离传感器。有益效果为:本装置能够在车辆与前车的车距达到一定程度后自动启动后侧防撞装置,避免后车因为刹车不及时造成后车追尾的现象,同时,当后车来不及刹车造成追尾,自动启动前侧的缓冲装置,避免或者降低和前车追尾的车辆受损程度,同时在后侧车辆或者前侧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启动乘客保护装置,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客的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4中D-D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5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包括车体10以及位于所述车体10内的乘客保护装置901,所述乘客保护装置901包括驾驶室17以及位于所述驾驶室17下侧的第一滑槽20,所述第一滑槽20和所述驾驶室17之间通过通槽18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槽2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槽20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关于所述第一滑块23左右对称设置的限制槽25,所述限制槽25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滑槽20内的限制销41,右侧所述限制销4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22的一端,所述限制销41和所述限制槽25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4,左侧所述限制销4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27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23和所述第一滑槽20的左右端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1,所述第一滑块2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通槽18至所述驾驶室17内的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的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驾驶室17内的座椅16,所述乘客保护装置901的左侧设有位于所述车体10内的缓冲装置902,所述缓冲装置902包括位于所述车体10左端面的缓冲槽54以及位于所述缓冲槽54右侧的触动腔60,所述伸缩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包括车体以及位于所述车体内的乘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包括驾驶室以及位于所述驾驶室下侧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驾驶室之间通过通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关于所述第一滑块左右对称设置的限制槽,所述限制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滑槽内的限制销,右侧所述限制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的一端,所述限制销和所述限制槽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左侧所述限制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一滑槽的左右端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通槽至所述驾驶室内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驾驶室内的座椅,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左侧设有位于所述车体内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车体左端面的缓冲槽以及位于所述缓冲槽右侧的触动腔,所述伸缩槽的上下端面均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右侧设有位于所述车体内的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车体右端面的防撞槽,所述防撞槽的上下端壁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齿条板,上侧所述齿条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所述齿条板靠近所述防撞槽的一侧端面上啮合有有位于所述防撞槽内的齿轮,所述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前后延伸且和所述车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车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簧,两个所述齿轮之间啮合有和所述防撞槽前后端壁滑动连接的弹出壳体,所述弹出壳体和所述防撞槽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包括车体以及位于所述车体内的乘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包括驾驶室以及位于所述驾驶室下侧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驾驶室之间通过通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关于所述第一滑块左右对称设置的限制槽,所述限制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滑槽内的限制销,右侧所述限制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的一端,所述限制销和所述限制槽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左侧所述限制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一滑槽的左右端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通槽至所述驾驶室内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驾驶室内的座椅,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左侧设有位于所述车体内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车体左端面的缓冲槽以及位于所述缓冲槽右侧的触动腔,所述伸缩槽的上下端面均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右侧设有位于所述车体内的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车体右端面的防撞槽,所述防撞槽的上下端壁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齿条板,上侧所述齿条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所述齿条板靠近所述防撞槽的一侧端面上啮合有有位于所述防撞槽内的齿轮,所述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前后延伸且和所述车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车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簧,两个所述齿轮之间啮合有和所述防撞槽前后端壁滑动连接的弹出壳体,所述弹出壳体和所述防撞槽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保护乘客降低车辆追尾冲击力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壳体内设有开口向左的防撞滑槽,所述防撞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防撞块,所述防撞滑槽的下端壁设有就限位销槽,所述防撞块的下端面设有连通所述限位销槽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销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和所述限位销槽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限位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绳的一端,所述防撞块和所述防撞滑槽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才兵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唐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