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条疲劳试验机压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089 阅读:4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中的一种弹条疲劳试验机的压头。该压头采用曲柄连杆结构,通过圆形曲柄中心有一燕尾槽,燕尾槽内装有可更换的长度块和滑块,长度块的长度和滑块的位置决定曲柄连杆的偏心距,连杆的一端通过端孔与滑块的轴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压柄连接,当电机带动圆形曲柄转动时,也带动连杆往复运动,促使压柄作直线运动,压柄的直线行程决定着弹条的压缩量,因而也决定着弹条的疲劳数据。(*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材料疲劳试验领域中的一种弹条疲劳试验机的压头。铁路运输系统的速度越来越快,对铁路附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路轨弹条也要进行抽样的疲劳试验来确定其额定寿命及其可靠性。在本技术以前,与本技术最为接近的已有技术是弹条疲劳试验机的压头多是采用偏心轮机构来调定其试验的压头行程(即弹条的压缩量),如图1所示(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生产的弹条疲劳试验机)是由压柄滑套1、压柄2、偏心轮套3、偏心轮4、主轴5组成的。该机构复杂,调整不便,影响工作效率,压头行程不精确,在试验中得出的疲功试验数据不准确,很难确定弹条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不利于铁路建设施工。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曲柄连杆结构的压头,使之结构简化,调整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行程精确,对弹条的压缩量保持定值,因而得出的弹条疲劳试验数据对确定弹条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是有价值的,对铁路建设施工提供有利条件。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如图2所示是由滑套6、连杆7、长度块8、紧定螺母9、滑块10、圆形曲柄11、压柄12组成的。圆形曲柄11上带有一个通过它的圆心的燕尾槽,长度块8通过螺钉固定在燕尾槽内,根据需要,可更换不同长度的长度块8,滑块10装配在燕尾槽内,与槽臂之间滑动配合,可在槽内沿槽移动,长度块8与滑块10的配合决定圆形曲柄11的偏心距,当选定圆形曲柄11偏心距离需要工作时,将滑块10的一端靠紧长度块8,连杆7通过端孔和轴承与滑块10的轴连接,紧定螺母9与滑块10的轴之间用螺纹连接并压紧连杆7,连杆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压柄12凹形槽连接,压柄12与滑套6之间滑动配合。工作原理说明电动机带动圆形曲柄11转动,圆形曲柄11的周期转动带动连杆7的往复运动,连杆7的往复运动又驱使压柄12产生直线移动,长度块8的长短程度,决定着滑块10的偏心距离,这个偏心距的大小决定着压柄12的直线行程,因而更换不同长度的长度块8,就可调整压柄12的行程,压柄12的行程决定着弹条的压缩量,因而也决定着弹条的疲劳数据。本技术的积极效果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压头行程精确,可得到准确的弹条疲劳试验数据,对保证铁路施工质量有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图为正视图,右图为侧视图,摘要附图亦采用图2。最佳实施例按图2所示,压柄12的材料选择40Cr,其他部件材料选择45#钢。权利要求1.一种弹条疲劳试验机压头,是由滑套、压柄组成的,其特征在于圆形曲柄11上带有一个通过它的圆心的燕尾槽,长度块8通过螺钉固定在燕尾槽内的,根据需要,可更换不同长度的长度块8,滑块10也装配在燕尾槽内,与槽内臂之间滑动配合,可在槽内沿槽移动,长度块8与滑块10的配合,决定圆形曲柄11的偏心距,当选定圆形曲柄11的偏心距需要工作时,将滑块10的一端靠紧长度块8,连杆7通过端孔和轴承与滑块10的轴连接,紧定螺母9与滑块10的轴之间用螺纹连接并压紧连杆7,连杆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压柄12凹形槽连接,压柄12与滑套6之间滑动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中的一种弹条疲劳试验机的压头。该压头采用曲柄连杆结构,通过圆形曲柄中心有一燕尾槽,燕尾槽内装有可更换的长度块和滑块,长度块的长度和滑块的位置决定曲柄连杆的偏心距,连杆的一端通过端孔与滑块的轴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压柄连接,当电机带动圆形曲柄转动时,也带动连杆往复运动,促使压柄作直线运动,压柄的直线行程决定着弹条的压缩量,因而也决定着弹条的疲劳数据。文档编号G01N3/32GK2458617SQ0120280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丁金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条疲劳试验机压头,是由滑套、压柄组成的,其特征在于圆形曲柄11上带有一个通过它的圆心的燕尾槽,长度块8通过螺钉固定在燕尾槽内的,根据需要,可更换不同长度的长度块8,滑块10也装配在燕尾槽内,与槽内臂之间滑动配合,可在槽内沿槽移动,长度块8与滑块10的配合,决定圆形曲柄11的偏心距,当选定圆形曲柄11的偏心距需要工作时,将滑块10的一端靠紧长度块8,连杆7通过端孔和轴承与滑块10的轴连接,紧定螺母9与滑块10的轴之间用螺纹连接并压紧连杆7,连杆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压柄12凹形槽连接,压柄12与滑套6之间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