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02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抗渗混凝土,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180‑200份;水泥280‑290份;超细粉煤灰60‑80份;矿粉30‑40份;砂子750‑760份;石子900‑980份;减水剂9‑10份;引气剂6‑7份;混纺纤维25‑35份;所述混纺纤维由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混纺而成。本申请具有提高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的优点。

A kind of impermeable concrete and it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抗渗混凝土是指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按抗渗压力不同分为P6、P8、P10、P12和大于P12共5个等级。普通抗渗混凝土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孔隙结构,从而减少渗透通道,提高抗渗性。由于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存在,使得其具有水渗透的可能。目前,相关技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往往在混凝土表面涂抹一层防水涂料。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防水涂层在实际环境中常常使用较短时间后老化,性能降低,抗渗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渗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渗混凝土,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180-200份;水泥280-290份;超细粉煤灰60-80份;矿粉30-40份;砂子750-760份;石子900-980份;减水剂9-10份;引气剂6-7份;混纺纤维25-35份;所述混纺纤维由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混纺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丝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微孔结构的连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但是,橡胶丝的加入会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下降,而且,橡胶丝表面是疏水的有机材料,与混凝土的无机组分相容性较差;陶瓷纤维化学稳定性好,强度高,能够弥补橡胶丝加入引起抗压强度下降的缺陷,但是由于陶瓷纤维表面也是疏水的,与混凝土的无机组分相容性较差;椰壳纤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湿性、耐热性也比较优异,而且椰壳纤维表面有较多的亲水性基团,由于其亲水性较好,与水泥、超细粉煤灰具有较好的粘接力,能够改善橡胶丝、陶瓷纤维与混凝土相容性差的缺陷;但是椰壳纤维存在不易分散的缺陷,将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混纺成混纺纤维后,橡胶丝和陶瓷纤维会降低椰壳纤维的亲水基团相互聚集的可能性。混纺纤维在混凝土中形成随机分散的网状结构,在混凝土固化时和固化后起到抑制裂缝产生的作用,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同时也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而且满足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要求。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的数量比为1:(2-3):(6-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丝虽然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微孔结构的连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但是也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因此添加量低于陶瓷纤维和椰壳纤维,陶瓷纤维用于弥补橡胶丝加入引起抗压强度下降的缺陷,但是陶瓷纤维价格较贵,出于成本考虑,添加量略高于橡胶丝;椰壳纤维作为可再生资源,成本低,而且可以改善橡胶丝、陶瓷纤维与混凝土相容性差的缺陷,因此,添加量比橡胶丝、陶瓷纤维多,在上述配比下,混纺纤维的综合性能较佳,使得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从内至外依次缠绕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丝和陶瓷纤维表面疏水,椰壳纤维表面亲水,因此,橡胶丝和陶瓷纤维大部分表面被椰壳纤维覆盖,椰壳纤维可以使混纺纤维与水泥、超细粉煤灰具有较好的粘接力,同时使得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纺纤维的长度为2~30mm,纤度为0.5-5D。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混纺纤维的长度和纤度,从而使得混纺纤维既可以在混凝土中分散均匀,形成网状结构,也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微孔结构的连通性,增强混凝土抗渗性能。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椰壳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机械处理,从成熟椰子上取40-50份椰壳粗纤维,干燥、打散后抽取椰壳单丝纤维;制备改性液,将0.5-1份氢氧化钾、0.1-0.3份硬脂酸聚氧乙烯酯、0.05-0.15份丁基萘磺酸钠、0.05-0.1份月桂基硫酸钠加入100-120份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改性液;改性处理,将椰壳单丝纤维放入改性液中,搅拌均匀,煮沸处理15-18min,过滤,椰壳单丝纤维用水冲洗后,烘干,得到椰壳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椰壳粗纤维在经过干燥和打散,再经过氢氧化钠处理后,可以溶解去除木质素、果胶、半纤维素等低分子杂质,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属于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与环氧乙烷加成,形成亲I水基与疏水基由酯键连接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性较高;丁基萘磺酸钠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化学性质稳定,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及加热条件下都不会分解,但是容易起泡;月桂基硫酸钠的乳化能力和分散力较好,缺点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三种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在改性处理时能够促进木质素、果胶、半纤维素等低分子杂质从椰壳纤维中分离出去,从而增强椰壳纤维的力学性能,同时,椰壳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加,改善了椰壳纤维与混凝土的界面性能,结合力增强,而且更加容易分散在混凝土中,使得混凝土不易开裂,增强抗渗性能。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椰壳单丝纤维在烘干后还经过活化处理:将烘干后的椰壳单丝纤维、0.6-0.8份乙二胺和85-95份丁二醇混合搅拌均匀,超声波处理5-10min,过滤,干燥,得到活化椰壳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椰壳单丝纤维内部含有较多的结晶水,会影响椰壳单丝纤维与其他成分结合,而且会降低椰壳单丝纤维的力学性能,活化处理时乙二胺在加热状态下降低椰壳单丝纤维的结晶度,有利于椰壳单丝纤维与其他成分结合,增强椰壳单丝纤维的力学性能,增强泡沫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椰壳单丝纤维在干燥后还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将干燥后的椰壳单丝纤维、2-3份硅烷偶联剂和80-9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反应15-20min后,过滤,水洗,干燥,得到改性后的椰壳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烷偶联剂可以与椰壳单丝纤维的一部分羟基或羧基进行接枝反应,硅烷偶联剂可以在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之间形成架桥效应,从而进一步改善椰壳单丝纤维的分散性,增强泡沫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渗混凝土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如目的一中所述的一种抗渗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相应重量份数的水泥、超细粉煤灰、矿粉、砂子、石子、减水剂、引气剂、混纺纤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抗渗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纺纤维在混凝土中形成随机分散的网状结构,在混凝土固化时和固化后起到抑制裂缝产生的作用,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同时也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而且满足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要求。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混纺成混纺纤维后,橡胶丝和陶瓷纤维会降低椰壳纤维的亲水基团相互聚集的可能性。混纺纤维在混凝土中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n水180-200份;/n水泥280-290份;/n超细粉煤灰60-80份;/n矿粉30-40份;/n砂子750-760份;/n石子900-980份;/n减水剂9-10份;/n引气剂6-7份;/n混纺纤维25-35份;/n所述混纺纤维由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混纺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180-200份;
水泥280-290份;
超细粉煤灰60-80份;
矿粉30-40份;
砂子750-760份;
石子900-980份;
减水剂9-10份;
引气剂6-7份;
混纺纤维25-35份;
所述混纺纤维由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混纺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的数量比为1:(2-3):(6-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丝、陶瓷纤维、椰壳纤维从内至外依次缠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纤维的长度为2~30mm,纤度为0.5-5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椰壳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
机械处理,从成熟椰子上取40-50份椰壳粗纤维,干燥、打散后抽取椰壳单丝纤维;
制备改性液,将0.5-1份氢氧化钾、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栋王存姐
申请(专利权)人:海东金圆商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