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当代应用最为普遍的建筑材料,然而普通混凝土具备自重大、脆性大和强度低等缺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同时具备超高抗压强度、高抗弯拉强度、高韧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其基于颗粒密实堆积体系(DSP)与纤维增强复合体系,提高组分的细度与活性,使材料内部缺陷减少到最小,以此获得超高强度与超高耐久性。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极低,远低于水泥水化所需的用水量,故超高性能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未水化水泥颗粒仅作为体系的填充材料使用。为减少未水化水泥颗粒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需要在胶凝材料体系中引入较大比例的掺合料体系,一方面,掺合料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S-H凝胶,减少疏松片状氢氧化钙对微结构的负面影响,提升基体密实程度。另一方面,消耗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有利于水泥的水化程度的提升。但与水泥相比,普通掺合料需在水泥水化后,与其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后才可形成强度,速度较慢,故当体系引 ...
【技术保护点】
1.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原料配方包括以下质量份数比例的各组分:硅酸盐水泥650~720份,硅灰95~130份,矿粉165~185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石英砂1050~1075份,平直钢纤维96~128份,扭转型钢纤维24~32份,模数为1.2~1.3的水玻璃13.725~15.54份,减水剂13.75~18.13份,水154.7~20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原料配方包括以下质量份数比例的各组分:硅酸盐水泥650~720份,硅灰95~130份,矿粉165~185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石英砂1050~1075份,平直钢纤维96~128份,扭转型钢纤维24~32份,模数为1.2~1.3的水玻璃13.725~15.54份,减水剂13.75~18.13份,水154.7~20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20nm,硅灰平均粒径为0.08~0.12μm,矿粉粒径为2~10μm,硅酸盐水泥平均粒径为16~19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砂的颗粒粒径在1mm以下,并按照20~40目:40~70目:70~140目=56:25~27:16~18的重量比例进行级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410m2/kg,密度为3150kg/m3,28d标准胶砂试验抗压强度为57.6MPa,抗折强度为8.9Mp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高炉矿渣微粉,比表面积为800~1000m2/kg,7d活性指数大于95%,28d活性指数大于10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灰的SiO2质量百分比含量大于95%,火山灰活性指数大于110%,比表面积大于20000m2/kg,密度为2200kg/m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SiO2质量百分比含量大于9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激发、纳米增强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涛,韩建国,吴涛,何芝恒,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