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78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其包括保险杠安装横梁、至少第一支架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用于固定保险杠安装横梁,且第一支架呈L形结构,第一支架的一安装边与保险杠安装横梁连接,另一安装边与车身连接;保险杠安装横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且第一安装部与前保险杠的上端连接;第二支架位于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下方,且第二支架呈L形结构,第二支架的一安装边固定在散热器下横梁上,另一安装边与前保险杠的下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能够增强其对外界冲击力的吸收及缓冲能力,提高对行人、驾驶员及车身前舱设备的防护效果。

Front bumper mounting assembly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碰撞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在汽车前端分别安装有前保险杠,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能够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对行人、驾驶员及车身前舱设备供有效的防护。目前,前保险杠通常呈板状结构,其罩设在车身的前端;前保险杠的上端与保险杠安装横梁采用铆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且保险杠安装横梁焊接在车身上;前保险杠的下端与散热器下横梁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连接,且散热器下横梁固定在车身上,因此,前保险杠通过保险杠安装横梁、散热器下横梁刚性连接在车身上。然而,上述前保险杠在发生碰撞时,对外界冲击力吸收及缓冲能力较差,降低了对行人、驾驶员及车身前舱设备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在前保险杠发生碰撞时,能够增强其对外界冲击力的吸收及缓冲能力,提高对行人、驾驶员及车身前舱设备的防护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方面一种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包括保险杠安装横梁、至少一个第一支架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固定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且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一安装边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连接,另一安装边与车身连接;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前保险杠的上端连接;第二支架位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支架呈L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架的一安装边固定在散热器下横梁上,另一安装边与所述前保险杠的下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左、右两端且沿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中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中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下横梁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散热器下横梁的中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前保险杠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两端分别与散热器下横梁及散热器上横梁连接;所述第四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中线处,所述第四支架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固定卡爪;所述固定卡爪呈L形,所述固定卡爪的一安装边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贴合并固定,其另一安装边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三支架延伸生成连接部,所述第四支架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至第三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爪、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架呈C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散热器上横梁、所述散热器下横梁连接的水平安装部;所述第三支架的中间部分朝向远离散热器的方向隆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架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多个减轻槽及与所述第四支架的连接部连接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远离所述散热器的凹陷结构。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前防撞梁、前保险杠及所述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所述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包括保险杠安装横梁、散热器下横梁;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前保险杠的第一安装部,且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散热器下横梁固定有用于固定所述前保险杠的第二支架;所述前防撞梁安装在车身上,且所述前防撞梁位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及所述散热器下横梁之间;所述前保险杠罩设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外侧,所述前保险杠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前保险杠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其中,保险杠安装横梁通过呈L形的第一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并且保险杠安装横梁与前保险杠的上端连接,前保险杠的下端通过呈L形的第二支架固定在散热器下横梁上,并且散热器下横梁固定在车身上。相比现有技术中,前保险杠与保险杠安装横梁、散热器下横梁刚性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在汽车的前保险杠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在外界冲击力的作用下朝向车身后方移动,呈L形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发生变形并吸收能量,增强其对外界冲击力的吸收及缓冲能力,提高对行人、驾驶员及车身前舱设备的防护效果。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及汽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架、第四支架与保险杠安装横梁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架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保险杠安装横梁;11:第一安装部;12:凹陷结构;20:第一支架;21:第一安装边;22:第二安装边;30:第二支架;31:第三安装边;32:第四安装边;40:第三支架;41:上端安装部;42:下端安装部;43:中间部分;50:第四支架;51:固定卡爪;52:本体;53:连接部;60:散热器上横梁;70:散热器下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包括保险杠安装横梁10、至少一个第一支架20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30;第一支架20用于固定保险杠安装横梁10,且第一支架20呈L形结构,第一支架20的一安装边与保险杠安装横梁10连接,另一安装边与车身连接;保险杠安装横梁10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11,且第一安装部11与前保险杠的上端连接;第二支架30位于保险杠安装横梁10的下方,且第二支架30呈L形结构,第二支架30的一安装边固定在散热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安装横梁、至少一个第一支架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n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固定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且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一安装边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连接,另一安装边与车身连接;/n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前保险杠的上端连接;/n第二支架位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支架呈L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架的一安装边固定在散热器下横梁上,另一安装边与所述前保险杠的下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安装横梁、至少一个第一支架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固定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且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一安装边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连接,另一安装边与车身连接;
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前保险杠的上端连接;
第二支架位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支架呈L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架的一安装边固定在散热器下横梁上,另一安装边与所述前保险杠的下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支架;
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左、右两端且沿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中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
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中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支架;
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下横梁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散热器下横梁的中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
所述第三支架两端分别与散热器下横梁及散热器上横梁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安装横梁的中线处,所述第四支架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固定卡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宽丁雷韩二红苗可心赵硕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