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翼子板成型方法、拉延模具、后翼子板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2615488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翼子板成型方法、拉延模具、后翼子板及车辆。该后翼子板成型方法包括:将板坯落料;将落料后的板坯拉延,形成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其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具有形成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的第一部分以及共平面地从第一部分继续向外延伸以形成自由端的第二部分;并且将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最终成型,形成后翼子板,其中第二部分被剪掉使得第一部分形成所述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该成型方法能够减少废料率、增加板坯的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翼子板成型方法、拉延模具、后翼子板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后翼子板的成型方法、拉延模具、后翼子板及车辆。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外观以及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位于车轮外侧的后翼子板不仅直接形成汽车车身外观,同时也会影响汽车行驶过程中空气的流体力学以及风阻系数,从而直接影响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平稳度。因此设计并发展了造型变化多样的后翼子板,以同时满足后翼子板外表面的流线花、艺术化等等。而造型复杂多变的后翼子板会对后翼子板的成型工艺造成困难。目前后翼子板成型过程的多采用封闭拉延工艺,如图1和图2所示,图2中圆圈所标记的部分在后翼子板成型过程会被作为废料而剪掉。封闭拉延在成型的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位置会形成截面呈类“Z”型的废料,这会增加废料率,降低板坯的材料利用率,从而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废料率、增加板坯的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的后翼子板成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料率高、板坯的材料利用率地从而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后翼子板成型过程中的废料率、增加板坯的材料里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的拉延模具,以用于后翼板成型过程中的拉延过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料率高、板坯的材料利用率地从而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能够减少废料率、增加板坯的材料里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的成型方法所成型的后翼子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料率高、板坯的材料利用率地从而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利用能够减少废料率、增加板坯的材料里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的成型方法所成型的后翼子板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料率高、板坯的材料利用率地从而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翼子板成型方法,包括:包括:将板坯落料;将落料后的板坯拉延,形成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其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具有形成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的第一部分以及共平面地从第一部分继续向外延伸以形成自由端的第二部分;并且将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最终成型,形成后翼子板,其中第二部分被剪掉使得第一部分形成所述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将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最终成型形成后翼子板包括:将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进行整形和修边;将整形和修边后的板材进行修边、整形和翻边;并且;将修边、整形和翻边后的板材进行修边和翻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拉延模具,使用该拉延模具将落料后的板坯拉延,形成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其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具有形成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的第一部分以及同平面地从第一部分继续向外延伸以形成自由端的第二部分,其中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具有由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的上压料板;以及下模,具有由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的下压料板,其中下压料板和上压料板配合以压住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拉延模具还包括设置在下模下方的模座,其中第二弹性元件固定在所述模座上。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为氮气弹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后翼子板,由以上所述的成型方法成型。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后翼子板。(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后翼子板的成型方法,包括:将板坯落料;将落料后的板坯拉延,形成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其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具有形成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的第一部分以及共平面地从第一部分继续向外延伸以形成自由端的第二部分;并且将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最终成型,形成后翼子板,其中第二部分被剪掉使得第一部分形成所述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由此,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延工艺后,作为废料将被剪掉的第二部分为平面状并且与形成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的第一部分下共平面的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截面呈“Z”型的废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方法在拉延过程会产生减少的废料,从而减少废料率、提高板坯的材料利用率,因而能够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经过根据现有技术的拉延工艺所形成的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沿A-A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经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延工艺所形成的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沿B-B的截面示意图;图5A-图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延模具;图6-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翼子板成型方法的示意图;图中:10、100: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30:下部法兰;40:废料;300:第一部分;400:第二部分;500:上模;600:下模;700:模座;800:压边圈;110:第一弹性元件;220:第二弹性元件;111:上压料板;222:下压料板;501、601、801:接触表面;1001、1002:板材;200:后翼子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经过根据现有技术的拉延工艺所形成的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沿A-A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后翼子板的下部的横截面图,即沿A-A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其中方框所示的为废料40,即在拉延所形成的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后续的最终成型工艺中将被剪掉,形成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30。由图2可以看出,废料40呈类“Z”型,并且具有较大的面积和质量,从而使得废料率较高,使得板坯的材料利用率低,增加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翼子板成型方法,包括:OP10:将板坯落料;OP20:将落料后的板坯拉延,形成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100,其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100具有形成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的第一部分300和共平面地从第一部分300继续向外延伸形成自由端的第二部分400;以及OP30:将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100进行整形和修边形成板材1001;OP40:将板材1001进行修边、整形和翻边形成板材1002;OP50:将板材1002进行修边和翻边形成后翼子板200。图3是经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延工艺所形成的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的沿B-B截面示意图;图5A-图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延模具,图5A和图5B是沿图3中的B-B的横截面示图;图6-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翼子板成型方法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3-图10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在拉延后形成的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100的最下面(本说明书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翼子板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板坯落料;/n将落料后的板坯拉延,形成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其中所述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具有形成所述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的第一部分以及共平面地从所述第一部分继续向外延伸以形成自由端的第二部分;并且/n将所述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最终成型形成所述后翼子板,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被剪掉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形成所述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翼子板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板坯落料;
将落料后的板坯拉延,形成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其中所述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具有形成所述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的第一部分以及共平面地从所述第一部分继续向外延伸以形成自由端的第二部分;并且
将所述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最终成型形成所述后翼子板,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被剪掉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形成所述后翼子板的下部法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具有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最终成型形成所述后翼子板包括:
将具有所述后翼子板轮廓的板材进行整形和修边;
将整形和修边后的板材进行修边、整形和翻边;并且;
将修边、整形和翻边后的板材进行修边和翻边。


3.一种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拉延模具将落料后的板坯拉延,形成具有后翼子板轮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晋炜黄之良冯海楠张积国於建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