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轴、拨叉轴组件、润滑结构和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86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拨叉轴、拨叉轴组件、润滑结构和摩托车。该拨叉轴上设置有能够连通进油管道的第一润滑油道和喷油孔,喷油孔能够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中的变速齿轮的齿面上,变速齿轮包括最高挡变速齿轮和次高挡变速齿轮,最高挡变速齿轮为用于驱动车辆在最高挡行驶的变速齿轮,次高挡变速齿轮为用于驱动车辆在次高挡行驶的变速齿轮。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或者说是发动机高速时),能够保证润滑油持续对变速器中的高速挡变速齿轮的齿面进行喷油润滑,保证齿面一直存在油膜,降低甚至避免齿面失效的情况,降低噪音。此外,上述拨叉轴组件、润滑结构和摩托车中均设置有上述拨叉轴,从而也能够起到对高速挡变速齿轮加强润滑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拨叉轴、拨叉轴组件、润滑结构和摩托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拨叉轴、一种拨叉轴组件、一种润滑结构和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发动机运转时,本身通过飞溅油对齿面进行润滑,让齿面形成一层油膜,防止齿面磨损。由于发动机处于高速(例如五挡和六挡)时,主轴和副轴上的变速齿轮旋转速度可达到5000r/min,零部件旋转产生的飞溅油雾不能有效的附着到高速旋转齿轮齿面,或者只有少量油雾附着到齿面,便会导致齿面形成的油膜厚度降低,当油膜厚度降低或者破坏时,会使齿面的微凸体直接接触,相对滑动作用下使形成的“冷焊”处较硬齿面强行划伤较软的齿面,形成沟纹,使齿廓曲面遭到破坏,造成齿面失效(点蚀,胶合等),从而引起动载荷增大、齿面温度升高、加剧噪声和磨损等问题的出现,最后导致传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拨叉轴、一种拨叉轴组件、一种润滑结构和一种摩托车,通过在拨叉轴上设置润滑油道和喷油孔的方式,能够将润滑油直接输送到变速齿轮的齿面上,以增加油膜厚度,避免齿面失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拨叉轴,所述拨叉轴上设置有能够连通进油管道的第一润滑油道和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连通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能够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中的变速齿轮的齿面上,所述变速齿轮包括最高挡变速齿轮和次高挡变速齿轮,所述最高挡变速齿轮为用于驱动车辆在最高挡行驶的变速齿轮,所述次高挡变速齿轮为用于驱动车辆在次高挡行驶的变速齿轮。优选地,在上述拨叉轴中,所述喷油孔包括第一喷油孔和第二喷油孔,所述第一喷油孔用于将润滑油输送到所述最高挡变速齿轮的齿面上,所述第二喷油孔用于将润滑油输送到所述次高挡变速齿轮的齿面上。优选地,在上述拨叉轴中,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的一端通过油道堵头封闭,另一端为用于连接进油油路的进油孔。一种拨叉轴组件,所述拨叉轴组件包括拨叉轴和设置在所述拨叉轴上的右拨叉和左拨叉,以及用于防止所述拨叉轴周向旋转和轴向平移的轴承压板,其中:所述拨叉轴为如上文中所述的拨叉轴;所述右拨叉上,与所述第一喷油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过油孔,若所述右拨叉位于第一初始位置,则所述第一喷油孔和所述第一过油孔连通;若所述右拨叉沿所述拨叉轴的中心轴线左移,则所述第一喷油孔被所述右拨叉堵住;若所述右拨叉沿所述拨叉轴的中心轴线右移,则所述第一喷油孔被所述右拨叉堵住;所述左拨叉上,与所述第二喷油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油孔,若所述左拨叉位于第二初始位置,则所述第二喷油孔和所述第二过油孔连通;若所述左拨叉沿所述拨叉轴的中心轴线左移,则所述第二喷油孔被所述左拨叉堵住;若所述左拨叉沿所述拨叉轴的中心轴线右移,则所述第二喷油孔被所述左拨叉堵住。优选地,在上述拨叉轴组件中,所述第一过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喷油孔的直径;所述第二过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喷油孔的直径。优选地,在上述拨叉轴组件中,还包括中间拨叉;所述最高挡变速齿轮设置在副轴上,由所述右拨叉控制左右平移;所述次高挡变速齿轮设置在副轴上,由所述左拨叉控制左右平移;所述中间拨叉右移,则所述主轴和所述副轴之间通过主轴上的第一变速齿轮和所述最高挡变速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中间拨叉左移,则所述主轴和所述副轴之间通过所述主轴上的第二变速齿轮和所述次高挡变速齿轮传动连接。一种润滑结构,包括拨叉轴组件、主轴组件和副轴组件,其中:所述拨叉轴组件为如上文中所述的拨叉轴组件;所述主轴组件中的主轴的一端用于与离合器传动连接,所述主轴上设置有多个不同挡位的主轴变速齿轮,所述主轴内设置有第二润滑油道,所述第二润滑油道和所述拨叉轴中的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并联构成并联支路;所述副轴组件中的副轴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主轴变速齿轮啮合的副轴变速齿轮,所述副轴内设置有第三润滑油道,所述第三润滑油道和所述并联支路并联。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结构中,所述并联支路的进油端设置有第一节流塞;所述第三润滑油道的进油端设置有第二节流塞。一种摩托车,设置有如上文中所述的润滑结构。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拨叉轴中,通过设置在拨叉轴内的第一润滑油道和喷油孔,能够将润滑油直接喷射到变速器中的高速挡变速齿轮的齿面上。从而,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或者说是发动机高速+时),能够保证润滑油持续对变速器中的高速挡变速齿轮的齿面进行喷油润滑,保证齿面一直存在油膜,降低甚至避免齿面失效的情况,降低噪音。此外,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拨叉轴组件、润滑结构和摩托车中均设置有上述拨叉轴,从而也能够起到上述对高速挡变速齿轮加强润滑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拨叉轴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拨叉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所在的变速结构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的G-G截面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所在的变速结构的右视图;图7为图6中的F-F截面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结构所在的变速结构和变速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拨叉轴,2-副轴,3-主轴,4-离合器,51-第一节流塞,52-第二节流塞,10-进油孔,11-第一喷油孔,12-第二喷油孔,13-油道堵头,14-左拨叉,15-中间拨叉,16-右拨叉,17-轴承压板,140-第二过油孔,160-第一过油孔,21-最高挡变速齿轮(由右拨叉控制左右平移),22-次高挡变速齿轮(由左拨叉控制左右平移),23-第一变速齿轮,24-第二变速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拨叉轴的剖视图。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拨叉轴。该拨叉轴上设置有能够连通进油管道的第一润滑油道和喷油孔,该喷油孔能够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中的变速齿轮的齿面上,尤其是设置在变速器中的高速挡变速齿轮。具体地,可参见图7,上述“变速齿轮”至少包括最高挡变速齿轮21和次高挡变速齿轮22,最高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拨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上设置有能够连通进油管道的第一润滑油道和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连通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能够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中的变速齿轮的齿面上,所述变速齿轮包括最高挡变速齿轮(21)和次高挡变速齿轮(22),所述最高挡变速齿轮(21)为用于驱动车辆在最高挡行驶的变速齿轮,所述次高挡变速齿轮(22)为用于驱动车辆在次高挡行驶的变速齿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拨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上设置有能够连通进油管道的第一润滑油道和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连通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能够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中的变速齿轮的齿面上,所述变速齿轮包括最高挡变速齿轮(21)和次高挡变速齿轮(22),所述最高挡变速齿轮(21)为用于驱动车辆在最高挡行驶的变速齿轮,所述次高挡变速齿轮(22)为用于驱动车辆在次高挡行驶的变速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包括第一喷油孔(11)和第二喷油孔(12),所述第一喷油孔(11)用于将润滑油输送到所述最高挡变速齿轮(21)的齿面上,所述第二喷油孔(12)用于将润滑油输送到所述次高挡变速齿轮(22)的齿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拨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的一端通过油道堵头(13)封闭,另一端为用于连接进油油路的进油孔(10)。


4.一种拨叉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组件包括拨叉轴(1)和设置在所述拨叉轴(1)上的右拨叉(16)和左拨叉(14),以及用于防止所述拨叉轴(1)周向旋转和轴向平移的轴承压板(17),其中:
所述拨叉轴(1)为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拨叉轴;
所述右拨叉(16)上,与所述第一喷油孔(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过油孔(160),若所述右拨叉(16)位于第一初始位置,则所述第一喷油孔(11)和所述第一过油孔(160)连通;若所述右拨叉(16)沿所述拨叉轴(1)的中心轴线左移,则所述第一喷油孔(11)被所述右拨叉(16)堵住;若所述右拨叉(16)沿所述拨叉轴(1)的中心轴线右移,则所述第一喷油孔(11)被所述右拨叉(16)堵住;
所述左拨叉(14)上,与所述第二喷油孔(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油孔(140),若所述左拨叉(14)位于第二初始位置,则所述第二喷油孔(12)和所述第二过油孔(140)连通;若所述左拨叉(14)沿所述拨叉轴(1)的中心轴线左移,则所述第二喷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陈志勇徐桂林张亚志娄峰杨景吕信河柴兆炬张淑坤朱斌周围徐小飞徐凯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