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变速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31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包括:变速器壳体;叉轴,叉轴设置在变速器壳体的内部,且叉轴的侧面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槽;互锁块,互锁块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外侧面上,互锁块朝向变速器壳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与径向通孔相对应;互锁销,互锁销滑动设置于拔叉上的径向通孔内。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在互锁块上设置第二限位槽,再将互锁块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外部,由于互锁销滑动设置于拔叉上的径向通孔内,当互锁销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抵接时,另一端从第二限位槽或第一限位槽脱出,因此,该机构解决了变速器内部空间不足,从而难以实现互锁机构布置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变速器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变速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变速器内部的互锁机构主要用于相对运动的两个零部件,此机构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一个零件或组部件运动时,另一个零件或组部件保持绝对静止(限制其运动),旨在保证达到某一项独立的功能,确保安全有效。在倒挡采用滑齿结构的普通五挡变速器中,五挡和倒挡在一个排挡位上,即五、倒挡换挡由一根叉轴控制。挂倒挡的方向一般是朝变速器后壳体方向(远离发动机端),而五挡拨叉与叉轴采用弹性销或者螺钉固连,这就导致挂倒挡时,拨叉也会朝后壳体方向移动一个行程,而倒挡没有同步器,那么拨叉的这个行程将是一个“无用”的行程(一般为8-10mm),壳体还需为拨叉这个运动行程做一个避让空间,因此不仅浪费了变速器内空间,还增大了变速器的尺寸,增加了重量和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上使五倒挡叉轴与拨叉不再固定连接而采用滑套结构,再在拨叉与另外挡位叉轴加设一个互锁机构,以达到挂五挡时,五挡拨叉随叉轴运动;挂倒挡五挡拨叉不运动的目的。这样既保证正常的换挡功能,又大量减小了变速器的轴向尺寸。但满足互锁机构的加设,不仅需要两个挡位的叉轴间有足够空间,还需有叉轴组件运动时与挡位齿轮和拨叉的避让间隙。目前手动变速器的内部空间已非常紧凑紧张,往往难以布置。同时由于变速器开发要应对不同主机厂的速比和扭矩要求,当需提高齿轮强度和重合度而加大齿轮宽度时,内部空间不足的问题异常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互锁机构导致变速器内部空间布置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变速器及汽车。一种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包括:变速器壳体;叉轴,所述叉轴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叉轴的侧面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拔叉,所述拔叉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所述叉轴套接在所述拔叉上,所述拨叉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对应的径向通孔;互锁块,所述互锁块安装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互锁块朝向所述变速器壳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径向通孔相对应;互锁销,所述互锁销滑动设置于所述拔叉上的径向通孔内,当所述互锁销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抵接时,另一端从所述第二限位槽或所述第一限位槽脱出;当所述变速器在挂挡的时候,所述拔叉在所述叉轴上的卡环的带动下向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互锁销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到所述叉轴上的第一限位槽内;当所述变速器在退挡的时候,所述叉轴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互锁销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到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上述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通过在互锁块上设置第二限位槽,再将互锁块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外部,由于互锁销滑动设置于拔叉上的径向通孔内,当互锁销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抵接时,另一端从第二限位槽或第一限位槽脱出,因此,该机构解决了变速器内部空间不足,从而难以实现互锁机构布置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互锁块朝向所述变速器壳体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凸起的大小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销孔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上,且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开口面向所述销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销孔间隙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互锁块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凸起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之间,所述互锁块通过螺栓穿过第二螺纹孔后,再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第一螺纹孔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栓包括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与位于所述第二凸起上方的所述第二螺纹孔间隙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螺钉靠近其头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型凸台,所述圆柱型凸台与位于所述第二凸起上方的所述第二螺纹孔间隙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轴安装在所述拔叉上的轴向通孔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为V型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变速器本体和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所述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安装在所述变速器本体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和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的所述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互锁块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定位螺钉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变速器位于空挡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变速器挂挡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变速器挂倒挡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包括变速器壳体10、叉轴60、拔叉80、互锁块20、互锁销30,其中叉轴60设置在变速器壳体10的内部,且叉轴60的侧面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槽601,拔叉80设置在变速器壳体10的内部,叉轴60套接在拔叉80上的轴向通孔802内,拨叉80侧面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601相对应的径向通孔801,互锁块20设置在变速器壳体10的外侧面上,具体地,互锁块20和变速器壳体10可以为一体化成型,也可以为两个单独的部件,同时,互锁块20朝向变速器壳体1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011,第二限位槽2011与径向通孔801相对应,互锁销30滑动设置于拔叉80上的径向通孔801内,当互锁销3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601或第二限位槽2011抵接时,另一端从第二限位槽2011或第一限位槽601脱出;当变速器在挂挡的时候,拔叉80在叉轴60上的卡环90的带动下向第一方向运动时,互锁销30在第二限位槽2011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到叉轴60上的第一限位槽601内;当变速器在退挡的时候,叉轴60向第二方向运动,互锁销30在第一限位槽601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到第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变速器壳体(10);/n叉轴(60),所述叉轴(60)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0)的内部,且所述叉轴(60)的侧面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槽(601);/n拔叉(80),所述拔叉(80)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0)的内部,所述叉轴(60)套接在所述拔叉(80)上,所述拨叉(80)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601)相对应的径向通孔(801);/n互锁块(20),所述互锁块(20)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0)的上,所述互锁块(20)朝向所述变速器壳体(10)内部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011),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与所述径向通孔(801)相对应;/n互锁销(30),所述互锁销(30)滑动设置于所述拔叉(80)上的径向通孔(801)内,当所述互锁销(3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601)或第二限位槽(2011)抵接时,另一端从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或所述第一限位槽(601)脱出;/n当所述变速器在挂挡的时候,所述拔叉(80)在所述叉轴(60)上的卡环(90)的带动下向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互锁销(30)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到所述叉轴(60)上的第一限位槽(601)内;当所述变速器在退挡的时候,所述叉轴(60)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互锁销(30)在所述第一限位槽(601)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到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器壳体(10);
叉轴(60),所述叉轴(60)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0)的内部,且所述叉轴(60)的侧面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槽(601);
拔叉(80),所述拔叉(80)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0)的内部,所述叉轴(60)套接在所述拔叉(80)上,所述拨叉(80)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601)相对应的径向通孔(801);
互锁块(20),所述互锁块(20)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0)的上,所述互锁块(20)朝向所述变速器壳体(10)内部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011),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与所述径向通孔(801)相对应;
互锁销(30),所述互锁销(30)滑动设置于所述拔叉(80)上的径向通孔(801)内,当所述互锁销(3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601)或第二限位槽(2011)抵接时,另一端从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或所述第一限位槽(601)脱出;
当所述变速器在挂挡的时候,所述拔叉(80)在所述叉轴(60)上的卡环(90)的带动下向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互锁销(30)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到所述叉轴(60)上的第一限位槽(601)内;当所述变速器在退挡的时候,所述叉轴(60)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互锁销(30)在所述第一限位槽(601)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到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凸起(201),所述第二凸起(201)设置在所述互锁块(20)朝向所述变速器壳体(10)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凸起(201)的大小与所述变速器壳体(10)上的销孔(1011)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201)上,且所述第二限位槽(2011)的开口面向所述销孔(1011)。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赋斌皮旭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