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68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包括上板、压装螺栓、上盖、橡胶衬套、内骨架、塑料加强层、弹簧上座、滚针轴承和缓冲块安装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减轻重量,并且减少了前滑柱零部件数量,可提高装配效率,避免了独立滑柱轴承与滑柱上支座之间的相对滑动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滑柱上支座多为上下钣金焊合结构,为保证刚度和强度钣金厚度较大,整体重量也较大,无法有效减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本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压装螺栓、上盖、橡胶衬套、内骨架、塑料加强层、弹簧上座、滚针轴承和缓冲块安装座;所述上板包括中心部和边角部,所述边角部具有相对于所述中心部的凸起结构,所述中心部具有相对于边角部的下凹结构,所述塑料加强层包裹在所述凸起结构的下方,并且所述塑料加强层内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压装螺栓安装在所述螺栓孔内并且所述压装螺栓的螺栓杆自所述上板向上伸出;所述下凹结构上焊接有上盖,所述橡胶衬套装配在所述下凹结构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内骨架设置在所述橡胶衬套内,并且所述内骨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而所述橡胶衬套的上方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骨架的通孔的上孔,所述橡胶衬套的下方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骨架的通孔的下孔;所述滚针轴承设置在所述塑料加强层的下部,而所述弹簧上座与所述塑料加强层卡装配合,所述缓冲块安装座与所述下凹结构的下表面焊接固定。其中,所述上板为钣金件。其中,所述橡胶衬套的上孔由上至下具有逐渐变小的直径;所述橡胶衬套的下孔由下至上具有逐渐变小的直径。其中,所述塑料加强层具有镂空结构。其中,所述橡胶衬套的上孔与所述橡胶衬套的下孔在与所述内骨架邻接处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其中,所述弹簧上座包括塑料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塑料本体内部的钢板骨架。其中,所述滚针轴承由上板、滚针结构和下板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减轻重量,并且减少了前滑柱零部件数量,可提高装配效率,也避免了独立滑柱轴承与滑柱上支座之间的相对滑动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滑柱上支座结构的第一外观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滑柱上支座结构的第二外观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的第一外观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的第二外观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的部分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实施例1如图3-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包括上板100、压装螺栓200、上盖300、橡胶衬套400、内骨架500、塑料加强层600、弹簧上座700、滚针轴承800和缓冲块安装座900。所述上板100包括中心部和边角部,所述边角部具有相对于所述中心部的凸起结构,所述中心部具有相对于边角部的下凹结构,所述上板100为钣金件。所述塑料加强层600包裹在所述凸起结构的下方,并且所述塑料加强层600内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压装螺栓200安装在所述螺栓孔内并且所述压装螺栓200的螺栓杆自所述上板100向上伸出。所述下凹结构上焊接有上盖300,所述橡胶衬套400装配在所述下凹结构与所述上盖300之间,所述内骨架500设置在所述橡胶衬套400内,所述内骨架500的中心设置有通孔510,而所述橡胶衬套400的上方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骨架500的通孔510的上孔410,所述橡胶衬套400的下方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骨架500的通孔510的下孔420。所述上孔410由上至下具有逐渐变小的直径,而所述下孔420由下至上具有逐渐变小的直径,并且所述上孔410与所述下孔420在与所述内骨架500邻接处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通孔510的直径。所述滚针轴承800设置在所述塑料加强层600的下部,而所述弹簧上座700与所述塑料加强层600卡装配合,所述缓冲块安装座900与所述下凹结构的下表面焊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上座700包括塑料本体710及设置在所述塑料本体710内部的钢板骨架720。所述滚针轴承800由上板810、滚针结构820(滚针及其保持架)及下板830组成。本实施例的滑柱上支座结构采用钢塑复合结构,即在薄钣金下部包裹塑料(例如尼龙加玻璃纤维)加强层,且塑料加强层为镂空结构(参见图4),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减轻重量。塑料加强层与滑柱轴承上半部分整合,轴承下半部分为弹簧上座,集成度提高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上层钢板料厚小于常规结构,上板下部用网格状塑料结构代替常规钢板冲压结构。且塑料加强层与滑柱轴承上半部分整合,轴承下半部分为弹簧上座,将滑柱上支座与滑柱轴承集成在一起,减少了前滑柱零部件数量,可提高装配效率,也避免了传统独立滑柱轴承与滑柱上支座之间的相对滑动可能性。本实施例的滑柱上支座结构可用于所有乘用车型麦弗逊悬架滑柱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压装螺栓、上盖、橡胶衬套、内骨架、塑料加强层、弹簧上座、滚针轴承和缓冲块安装座;所述上板包括中心部和边角部,所述边角部具有相对于所述中心部的凸起结构,所述中心部具有相对于边角部的下凹结构,所述塑料加强层包裹在所述凸起结构的下方,并且所述塑料加强层内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压装螺栓安装在所述螺栓孔内并且所述压装螺栓的螺栓杆自所述上板向上伸出;所述下凹结构上焊接有上盖,所述橡胶衬套装配在所述下凹结构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内骨架硫化在所述橡胶衬套内,并且所述内骨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而所述橡胶衬套的上方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骨架的通孔的上孔,所述橡胶衬套的下方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骨架的通孔的下孔;所述滚针轴承设置在所述塑料加强层的下部,而所述弹簧上座与所述塑料加强层卡装配合,所述缓冲块安装座与所述下凹结构的下表面焊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塑复合滑柱上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压装螺栓、上盖、橡胶衬套、内骨架、塑料加强层、弹簧上座、滚针轴承和缓冲块安装座;所述上板包括中心部和边角部,所述边角部具有相对于所述中心部的凸起结构,所述中心部具有相对于边角部的下凹结构,所述塑料加强层包裹在所述凸起结构的下方,并且所述塑料加强层内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压装螺栓安装在所述螺栓孔内并且所述压装螺栓的螺栓杆自所述上板向上伸出;所述下凹结构上焊接有上盖,所述橡胶衬套装配在所述下凹结构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内骨架硫化在所述橡胶衬套内,并且所述内骨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而所述橡胶衬套的上方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骨架的通孔的上孔,所述橡胶衬套的下方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骨架的通孔的下孔;所述滚针轴承设置在所述塑料加强层的下部,而所述弹簧上座与所述塑料加强层卡装配合,所述缓冲块安装座与所述下凹结构的下表面焊接固定。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孙岩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