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下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27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9
一种汽车下摆臂,能够将车身与车弹性地连接在一起,达到减缓汽车行驶中受到地面坑洼的原因引发的冲击,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包括摆臂主体和减震器安装座,摆臂主体呈“h”型,摆臂主体的边缘向后弯折九十度,形成加强侧壁,加强侧壁能够增强下摆臂的抗弯折能力和抗拉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下摆臂边缘向后弯折九十度,形成加强侧壁,能够增强下摆臂的抗弯折能力和抗拉强度,并具有更好的承受载荷冲击的能力;摆臂主体上位于摆臂球头安装孔部分弯折,弯折角度为25‑30度,能使汽车摆臂克服一部分由摆臂球头产生的拉力;摆臂主体、加强侧壁、后盖板包围形成空腔结构,减轻了下摆臂整体的重量也提高了下摆臂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下摆臂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车架的汽车下摆臂。
技术介绍
摆臂是底盘悬挂部位重要组成部件,它将车身和车弹性地连接在一起,达到减缓汽车行驶中受到地面坑洼的原因引发的冲击,保证乘坐的舒适性,由于汽车的款式越来越多,对应的车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车架以及达到车辆运行过程较好的减震效果,需要设计不同的摆臂,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摆臂容易损坏、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下摆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下摆臂,能够将车身与车弹性地连接在一起,达到减缓汽车行驶中受到地面坑洼的原因引发的冲击,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包括摆臂主体和减震器安装座,摆臂主体呈“h”型,摆臂主体的边缘向后弯折九十度,形成加强侧壁,加强侧壁能够增强下摆臂的抗弯折能力和抗拉强度,并具有更好的承受载荷冲击的能力,在受到载荷冲击时下摆臂不容易发生断裂,摆臂主体上端设有摆臂球头安装孔,摆臂球头安装孔内能够安装摆臂球头,摆臂球头连接汽车轮毂转向节,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所述摆臂球头与摆臂球头安装孔过盈配合,保证球头压脱力,使摆臂球头能承受汽车颠簸速度,摆臂主体下端的左右两侧位置均设有衬套连接部,左右两侧的衬套连接部同轴心且大小相同,衬套连接部内设有衬套安装孔,衬套安装孔用于安装衬套,衬套用于连接车桥车架,安装时通过增加衬套的径向刚度和轴向刚度,能够增大汽车摆臂的减震韧性,使得车身平稳无颠簸,衬套可以是原材料天然橡胶经离练后通过磷化、粘胶、硫化而成。进一步地,减震器安装座呈“U”型且两侧边平行,减震器安装座上位于“U”型底部位置设有减震安装孔,减震器安装座的两侧边后端上设有弧形槽,减震器安装座的后端与摆臂主体贴合并焊接在一起,通过减震安装孔能够在减震器安装座上安装减震器并充分发挥其减震的功效。进一步地,摆臂球头安装孔向前凹陷形成安装孔加强壁,安装孔加强壁能够加强摆臂球头安装孔位置的强度,且能够让球头安装后更加稳固,不易松动和脱落。进一步地,摆臂主体上位于摆臂球头安装孔部分弯折,弯折角度为25-30度,能使汽车摆臂克服一部分由摆臂球头产生的拉力。进一步地,摆臂主体上位于摆臂球头安装孔位置处向后凹陷形成加强部位,能够加强摆臂球头安装孔弯折部分的强度,使其不容易断裂。进一步地,在摆臂球头固定于摆臂主体内的摆臂球头安装孔后,在球头上再上一个轴用挡圈,能够避免球头脱落。进一步地,摆臂主体后侧位置设有与加强侧壁紧密贴合的后盖板,摆臂主体、加强侧壁、后盖板包围形成空腔结构,减轻了下摆臂整体的重量也提高了下摆臂的强度,摆臂主体与后盖板之间设有前端与摆臂主体贴合、后端与后盖板贴合的连接件,连接件与摆臂主体通过焊接连在一起,后盖板与连接件接触位置设有四条焊缝,通过往焊缝内注入适量的焊剂,能够完成后盖板与连接件的焊接。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后盖板与安装在摆臂球头安装孔内的摆臂球头造成干涉,后盖板上端设有圆弧边缘,摆臂球头安装孔部位附近的加强侧壁的长度相对于摆臂主体其他部位的加强侧壁较短。进一步地,摆臂主体上位于靠近上端的摆臂球头安装孔位置和下端靠近两个衬套连接部位置处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相应的,后盖板上设有三个对应的第二连接孔,通过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装入螺栓,能够实现摆臂主体与后盖板之间的二次固定。进一步地,摆臂主体、连接件、后盖板、减震器安装座采用分别成型再焊接在一起的形式,相对与铸模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摆臂制造人员在焊接下摆臂时,应按照下列顺序:1.将连接件焊到摆臂主体上指定位置。2.通过将螺栓装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完成后盖板与摆臂主体之间的固定。3.通过焊缝将后盖板与连接件焊接在一起。4.将减震器安装座焊接至摆臂主体的指定位置上。进一步地,摆臂主体上焊接有拓展块,拓展块与摆臂主体和加强侧壁接触位置紧密贴合,拓展块上设有拓展孔,能够用于连接其他汽车零部件,进行下摆臂功能上的拓展。进一步地,摆臂主体表面设有厚度为20-30微米的电泳层,能够增加汽车摆臂的抗载荷冲击能力,能够承受40KG的载荷冲击。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下摆臂边缘向后弯折九十度,形成加强侧壁,能够增强下摆臂的抗弯折能力和抗拉强度,并具有更好的承受载荷冲击的能力,因此在长期颠簸或是在受到载荷冲击时,摆臂不容易发生断裂;摆臂主体上位于摆臂球头安装孔部分弯折,弯折角度为25-30度,能使汽车摆臂克服一部分由摆臂球头产生的拉力;摆臂主体、加强侧壁、后盖板包围形成空腔结构,减轻了下摆臂整体的重量也提高了下摆臂的强度;摆臂主体表面的电泳层,能够增加摆臂承受载荷冲击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下摆臂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汽车下摆臂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详细阐述,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能够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3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视图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主视图,图1所示方向与本技术装置正视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下摆臂,能够将车身与车弹性地连接在一起,达到减缓汽车行驶中受到地面坑洼的原因引发的冲击,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参照附图1-3,包括摆臂主体10和减震器安装座11,摆臂主体10呈“h”型,摆臂主体10的边缘向后弯折九十度,形成加强侧壁18,加强侧壁18能够增强下摆臂的抗弯折能力和抗拉强度,并具有更好的承受载荷冲击的能力,在受到载荷冲击时下摆臂不容易发生断裂,摆臂主体10上端设有摆臂球头安装孔12,摆臂球头安装孔12内能够安装摆臂球头,摆臂球头连接汽车轮毂转向节,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所述摆臂球头与摆臂球头安装孔12过盈配合,保证球头压脱力,使摆臂球头能承受汽车颠簸速度,摆臂主体10下端的左右两侧位置均设有衬套连接部14,左右两侧的衬套连接部14同轴心且大小相同,衬套连接部14内设有衬套安装孔15,衬套安装孔15用于安装衬套,衬套用于连接车桥车架,安装时通过增加衬套的径向刚度和轴向刚度,能够增大汽车摆臂的减震韧性,使得车身平稳无颠簸,衬套可以是原材料天然橡胶经离练后通过磷化、粘胶、硫化而成。优选的,减震器安装座11呈“U”型且两侧边平行,减震器安装座11上位于“U”型底部位置设有减震安装孔16,减震器安装座11的两侧边后端上设有弧形槽17,减震器安装座11的后端与摆臂主体10贴合并焊接在一起,通过减震安装孔16能够在减震器安装座11上安装减震器并充分发挥其减震的功效。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主体和减震器安装座;/n摆臂主体呈“h”型,摆臂主体的边缘向后弯折九十度,形成加强侧壁;/n摆臂主体上端设有摆臂球头安装孔,摆臂球头安装孔内能够安装摆臂球头,摆臂主体下端的左右两侧位置均设有衬套连接部,左右两侧的衬套连接部同轴心且大小相同,衬套连接部内设有衬套安装孔,衬套安装孔用于安装衬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主体和减震器安装座;
摆臂主体呈“h”型,摆臂主体的边缘向后弯折九十度,形成加强侧壁;
摆臂主体上端设有摆臂球头安装孔,摆臂球头安装孔内能够安装摆臂球头,摆臂主体下端的左右两侧位置均设有衬套连接部,左右两侧的衬套连接部同轴心且大小相同,衬套连接部内设有衬套安装孔,衬套安装孔用于安装衬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减震器安装座呈“U”型且两侧边平行,减震器安装座上位于“U”型底部位置设有减震安装孔,减震器安装座的两侧边后端上设有弧形槽,减震器安装座的后端与摆臂主体贴合并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摆臂球头安装孔向前凹陷形成安装孔加强壁,安装孔加强壁能够加强摆臂球头安装孔位置的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摆臂主体上位于摆臂球头安装孔部分弯折,弯折角度为25-30度,能使汽车摆臂克服一部分由摆臂球头产生的拉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下摆臂,其特征在于,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士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