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包括放置配重物的传力件、带压力表的千斤顶以及沉降观察仪,传力件是一个以中心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中心容器。至少有两只组件容器以传力件的中心轴为对称轴设置在传力件的外围,与传力件之间互相吻合并以连接件组合为可拆卸的组合体。落地式结构简单轻便,无需用支架而直接置于地面;配重物是均质物品,如水或沙;操作装卸方便迅速,测桩速度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测桩准确又安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地基试桩装置。特别是在配重试桩法中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现有技术中,目前国内普遍沿用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装置,如中国专利94242901.X,包括设在被试桩正上方的可用支架架起的传力件、堆放在传力件上的配重堆载物,置于被试桩顶部的带压力表的千斤顶以及沉降观察仪。其传力件一般为支架搭设的平台,配重堆载物一般为混凝土梁、块、铁块、砖石、沙袋等各类重物。使用时,启动千斤顶,传力件平台上的配重堆载物重量通过传力件平台和千斤顶落到被试桩上,从千斤顶压力表上显示出被试桩承担的压力读数。再从沉降观察仪上测定被试桩的沉降情况。其存在问题是支架、传力件平台、配重堆载物的的过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静测一根200吨极限的桩,其反力试桩装置,包括支架、平台及各类重物约260吨左右,车辆运输、架起、堆载及吊车约需30车次。遇到地面耐力差,加上堆载不易均匀,平台住住发生倾斜,静测时,一但中心失稳,不仅造成测桩数据不准确,试桩失败,甚至还会倒塌,危及测试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不仅试桩费用高昂,工作效率低,而且不够安全。容易导致试桩测试不准确。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取消支架搭设的平台式传力件,设置结构简单的容器式传力件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本技术是一种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包括设在被试桩正上方的放置配重物的传力件、置于被试桩顶部的带压力表的千斤顶以及沉降观察仪,其特点是放置配重物的传力件是一个以中心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中心容器。使用时,先挖出试桩桩位及桩周边工作坑,安放中心基准梁。然后平正夯实好四周地表面。安放千斤顶,找好中心,将轴对称中心容器吊装就位,使中心轴、于斤顶、桩顶、同在一中心线上。向轴对称中心容器加匀质物,如加水,使之达到所需配重。启动千斤顶,重量落到被试桩上,从千斤顶的压力表上显示出被试桩承担的压力读数。最后再从沉降观察仪上测定出被试桩的沉降情况。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达到。前述的反力试桩装置,其特点是至少有两只组件容器以传力件的中心轴为对称轴设置在传力件的外围,与传力件之间互相吻合并以连接件组合为可拆卸的组合体。围绕将轴对称中心容器,将组件容器吊装就位,以连接件安装好。向各组件容器加匀质物品,如加水,使它们水位均匀一致。达到设计荷载的要求,以适用较大的试桩吨位。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前述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其特点是组件容器环传力件构成一个整圈,组件容器与组件容器之间互相吻合并以连接件组合为可拆卸的组合体。使轴对称中心容器四周受力更均匀。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前述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其特点是传力件的上方设有下底不大于传力件上底的以中心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组件容器。可根据被测试桩承力的大小,灵活组合。对称增减配重箱。达到更大的设计荷载的要求,以适用更大的试桩吨位。基本上满足了一般静力测桩和天然地地基承载力测试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前述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其特点是传力件的底部中心设有中心轴标记,各容器中均设有水位显示装置。以便试桩时更容易寻找中心位置,加水时也容易掌握各容器的水位状况。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前述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其特点是传力件底部设有径向延伸的外沿,外沿低于传力件轴对称中心容器的底部,在外沿的底边设有出入人孔。外沿对组件容器起承托作用。使组件容器与轴对称中心容器之间的连接更稳固,轴对称中心容器的底部下方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并且方便操作人员进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平台堆载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轻便,只需运输传力件,配重物是匀质物品,如水或沙,可就地取用;全为落地式结构,传力件无需用支架而直接置于地面;在试桩过程中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架起和堆载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测桩一次,进场费用仅为平台堆载的六分之一,测桩全费节约50%以上。试桩费用大幅降低,从运输、组装、拆卸到转移,操作装卸方便迅速,工期可缩短一倍,测桩速度快,工作效率至少提高1倍。另外,轴对称设置的容器,容器内匀质物品的等高设置保证了配重的均匀性设置,被测桩四周地表面受力均匀,不会发生倾斜和中心失稳的现象,使测桩数据的高准确性和高安全性得到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传力件轴对称中心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件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垂直方向中心线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下面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了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图1、图4中,本实施例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包括设在被试桩14正上方的放置配重物的传力件3、置于被试桩14顶部的带压力表13的千斤顶12以及沉降观察仪16,放置配重物的传力件3是一个以中心轴1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中心容器3,本实施例中轴对称中心容器3是用钢板、角钢制成的正八边形柱体水箱3。水箱3内的中心至边缘之间设置以中心轴1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的隔板2,以增加水箱3的强度。中心轴1是两端封闭的管状中心轴。实施例二。下面的实施例继续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见图2、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中,设有八只组件容器6以传力件3的中心轴1为对称轴设置在传力件3的外围,环传力件3构成一个整圈,组件容器6与传力件3之间互相吻合并以连接件螺栓8组合为可拆卸的正八边形柱体组合体,组件容器6与组件容器6之间互相吻合并以连接件螺栓7组合连接。第一层容器总重约20吨,它便于解体运输,只需4辆10吨半挂车。实施例三。下面的实施例继续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见图1、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中,传力件3的上方设有底部与传力件3底部相等的以中心轴1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组件容器10,轴对称组件容器10与正八边形柱体组合体之间以连接件斜撑9组合连接。传力件3的底部中心设有中心轴标记11,各容器中均设有水位显示刻度。传力件3底部设有径向延伸的外沿5,外沿5低于传力件轴对称中心容器3的底部,在外沿5的底边设有出入人孔4。这样,先挖出在被试桩14的试桩桩位及桩周边工作坑,安放中心基准梁15。然后平正夯实好面积在于组合容器面积的四周地表面,平正度误差小于等于20毫米/米。在被试桩14的顶端安放千斤顶12,找好中心,将传力件轴对称中心容器3吊装就位,使中心轴1、千斤顶12、桩顶、同在一中心线上。围绕传力件轴对称中心容器3,将八只组件容器6吊装就位,轴对称组件容器10置于传力件3的上方,放稳,同时用连接件螺栓7、8及斜撑9将其安装好。用水泵均匀地向各水箱盛水,直至达到设计荷载的要求,启动千斤顶12,整个试桩装置的重量通过传力件3落到被试桩14上,从千斤顶12的压力表13上显示出被试桩承担的压力读数。最后再从沉降观察仪16上测定出被试桩的沉降情况。由于整个组合容器是同心轴向对称,当各水箱同时加水后,在形成一个整体容器组合体的下中心点,均匀地承受测桩的反力,测桩时不会产生中心失稳导致的测桩失败。工作状态全为落地式,不需支架,安全可靠,运输、组装、拆卸方便快捷,不用施焊。权利要求1.一种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力测桩的反力试桩装置,包括设在被试桩(14)正上方的放置配重物的传力件(3)、置于被试桩(14)顶部的带压力表(13)的千斤顶(12)以及沉降观察仪(16),其特征在于放置配重物的传力件(3)是一个以中心轴(1)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中心容器(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恒信,
申请(专利权)人:毕恒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