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51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属物理检测技术领域。该检测装置包括加速器、阵列探测器,两组交叉轨道,两套防护门;所述的两组交叉轨道在扫描通道的中点处交叉,加速器和阵列探测器分别置于交叉点的两侧,所述的防护门置于扫描通道的起点和终点。本检测装置具有运行可靠、检测迅速、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属物理检测
集装箱检测系统借助于高能x射线的穿透能力,不经过开箱就可看到集装箱内装载的货物.集装箱检测系统一般由辐射源、探测器和货物传送等部分组成。集装箱体积庞大,检测中集装箱必须相对于辐射源及探测器进行扫描运动,货物传送的作用就是将一个待检测的集装箱车送入扫描通道,让它快速、稳定地通过X射线检测,检测完成后再将集装箱车送出扫描通道,同时做好送入下一个待检测集装箱车的准备。目前已有的集装箱检测系统中的传送部分有的造价昂贵,有的占地面积巨大,有的安装维护困难,不能十分令用户满意。传送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与传送方案的选取有很大的关系,一个良好的传送方案应该能够适应现场要求,运行稳定可靠,并且便于加工制造。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使集装箱检测系统中的货物传送迅速、可靠,并减少传送装置的制造成本。本技术设计的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包括加速器、阵列探测器、两组交叉轨道和两套防护门。两组交叉轨道在扫描通道的中点处交叉,加速器和阵列探测器分别置于交叉点的两侧。防护门分别置于扫描通道的起点和终点。本技术设计的传送装置,采用交叉轨道,可以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完成两次扫描过程,而时间没有增加一倍,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自动平板车在交叉轨道上运行不存在换轨与定位的问题,可以减少制造成本,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另外交叉轨道可以充分利用辐射防护建筑,使系统的占地面积相对已有技术有所减少。使用本技术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集装箱检测系统的可靠性,且检测速度也可以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设计的传送装置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图9为传送装置的传送过程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内容。图1是,1是阵列探测器,2是扫描通道,3和7分别是两个自动平板车,被检测的集装箱置于该平板车上,4和8是两套防护门,5是交叉轨道,6是加速器。如图1所示,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包括加速器6、阵列探测器1,两组交叉轨道5,两套防护门4和8。两组交叉轨道在扫描通道的中点处交叉,加速器6和阵列探测器1分别置于交叉点的两侧。两套防护门分别置于扫描通道的起点和终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图2~图9所示。图2中,l#和2#平板车位于上载点,#平板车上已装载了集装箱货车,防护门4和8打开。图3中,1#平板车进入扫描通道,防护门4和8关闭。图4中,l#平板车扫描完毕,2#平板车已经装载了集装箱。图5中,防护门打开,l#平板车开离扫描通道,至卸载点。2#平板车进入扫描通道,护护门关闭。图6中,2#平板车扫描完毕,l#平板车上的集装箱货车卸载完毕。图7中,防护门开启,2#平板车开离扫描通道,至卸载点。图8中,l#平板车快速由扫描通道返回至上载点,2#平板车上的集装箱货车已经下载。图9中,2#平板车快速由扫描通道回至载点,1#平板车上已装载了集装箱货车,又可开始下一轮检测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包括加速器、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交叉轨道,两套防护门所述的两组交叉轨道在扫描通道的中点处交叉,加速器和阵列探测器分别置于交叉点的两侧,所述的防护门置于扫描通道的起点和终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属物理检测
该检测装置包括加速器、阵列探测器,两组交叉轨道,两套防护门;所述的两组交叉轨道在扫描通道的中点处交叉,加速器和阵列探测器分别置于交叉点的两侧,所述的防护门置于扫描通道的起点和终点。本检测装置具有运行可靠、检测迅速、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G01N23/02GK2335144SQ9820608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李荐民, 高文焕, 康克军 申请人:清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系统中集装箱往返式传送装置,包括加速器、阵列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交叉轨道,两套防护门;所述的两组交叉轨道在扫描通道的中点处交叉,加速器和阵列探测器分别置于交叉点的两侧,所述的防护门置于扫描通道的起点和终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荐民高文焕康克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