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06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包括导电衬底,若干个设于导电衬底正面上的基底层,设置在基底层正面上并填充在基底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将基底层隔绝,设置在基底层上发光柱体,所述发光柱体包括设于基底层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将第一半导体层的包裹的有源层、将有源层包裹的第二半导体层,覆盖在发光柱体和阻挡层上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将多个发光柱体形成导电连接,设于导电衬底背面的第一电极,设于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发光柱体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为180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集成式MicroLED
本技术涉及二极管
,尤其涉及一种3D集成式MicroLED。
技术介绍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MicroLED)是一种尺寸为微米级的发光二极管,由于MicroLED的尺寸较小,因此其可以作为显示面板上的像素,采用MicroLED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可称为MicroLED显示面板。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相比,Micr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和可视角度均优于OLED显示面板,因此MicroLED显示技术成为目前显示
的研究重点。参见图1,现有的MicroLED芯片包括衬底10、设于衬底10上的第一半导体层20、设于第一半导体成20上的有源层30和第一电极51、设于有源层30上的第二半导体层40、以及设于第二半导体层40上的第二电极52。现有的MicroLED芯片由于受外层长晶的限制,发光角一般都在110~130度之间,若要增加芯片的发光角度,则需要进行封装实现二次光学出光,这样不仅增加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电衬底,/n若干个设于导电衬底正面上的基底层,/n设置在基底层正面上并填充在基底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将基底层隔绝,/n设置在基底层上发光柱体,所述发光柱体包括设于基底层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将第一半导体层的包裹的有源层、将有源层包裹的第二半导体层,/n覆盖在发光柱体和阻挡层上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将多个发光柱体形成导电连接,/n设于导电衬底背面的第一电极,设于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二电极,/n所述发光柱体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为180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集成式MicroLED,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衬底,
若干个设于导电衬底正面上的基底层,
设置在基底层正面上并填充在基底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将基底层隔绝,
设置在基底层上发光柱体,所述发光柱体包括设于基底层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将第一半导体层的包裹的有源层、将有源层包裹的第二半导体层,
覆盖在发光柱体和阻挡层上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将多个发光柱体形成导电连接,
设于导电衬底背面的第一电极,设于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二电极,
所述发光柱体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为18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集成式Micro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柱体为柱状结构,所述发光柱体之间的间隔为3~5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集成式Micro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包括AlN层、AlGaN层和U-GaN层,所述AlN层设于导电衬底上,所述AlGaN层设于AlN层和U-GaN层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美懿林耀辉庄家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