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009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5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器,在第一集流管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进料腔、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和出料腔;在第二集流管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三过渡腔、第四过渡腔和第五过渡腔;进料腔通过第一换热连通管与第三过渡腔连通,第三过渡腔通过第二换热连通管与第一过渡腔连通,第一过渡腔与第二过渡腔连通,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三换热连通管与第五过渡腔连通,第五过渡腔通过第五换热连通管与出料腔连通;第四过渡腔与第三过渡腔连通,且第四过渡腔通过第四换热连通管与第二过渡腔连通。本申请的针对目前双排两流程冷凝器,冷媒流程较少,易导致冷媒分配不均匀,使得出风温度均匀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凝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器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冬季时,新能源电动汽车通常采取PTC或者热泵空调系统进行制热。采用PTC加热会极大地缩短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且PTC吹出的热风较干燥,导致车舱内舒适性体验差。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开始采用热泵空调系统,以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高乘员舱舒适性。室内冷凝器作为热泵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其设计的好坏对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性能有很大影响。目前,室内冷凝器多采用双排两流程冷凝器,冷媒流程较少,易导致冷媒分配不均匀,使得出风温度均匀性差,影响乘员舱内制热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双排两流程冷凝器,冷媒流程较少,易导致冷媒分配不均匀,使得出风温度均匀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凝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器,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第一换热连通管、第二换热连通管、第三换热连通管、第四换热连通管和第五换热连通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进料腔、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和出料腔;在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三过渡腔、第四过渡腔和第五过渡腔;所述进料腔通过所述第一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三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三过渡腔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一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渡腔与所述第二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三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五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五过渡腔通过第五换热连通管与所述出料腔连通;所述第四过渡腔与所述第三过渡腔连通,且所述第四过渡腔通过所述第四换热连通管与第二过渡腔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形成有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隔为在第二方向上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布的所述进料腔和所述第一过渡腔;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布的出料腔和所述第二过渡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得在第一集流管内,各腔形成合理的布置形式,合理利用第一集流管内空间,并在连接各换热连通管时,便于各换热连通管的排布。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过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料腔的长度,所述第三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四换热连通管在第一方向上分布。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二过渡腔与第三换热连通管和第四换热连通管均连接,相对于出料腔处,第二过渡腔处通常需要安装更多换热连通管,使所述第二过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料腔的长度,则在第二过渡腔处为换热连通管提供了更多的案子空间,使冷凝器所具有的各换热连通管能够布置的相对均匀,进而提高冷媒分布的均匀性。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板件。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接为一体,或者说是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为一个板件的两部分,则方便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生产和安装,进而能够提高冷凝器的装配效率。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进料腔和所述出料腔均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进料腔和出料腔靠近第一端设置,可使第一集流管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集中在一处,方便进料腔和出料腔与进出口法兰连接,并使冷凝器外形更规整,能适用于更多外部安装空间。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在第三方向上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分隔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第一分隔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连通管插接口,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得第一集流管由各单独部件装配而成,各部件单独加工,降低了集流管的生产难度。可选地,所述第二集流管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形成有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将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分隔为在第二方向上分布的第三过渡腔和第三腔室;在所述第三腔室内安装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三腔室分隔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布的所述第四过渡腔和所述第五过渡腔。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五过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过渡腔的长度。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五过渡腔与第三换热连通管和第五换热连通管均连接,相对于第四过渡腔处,第五过渡腔处通常需要安装更多换热连通管,使所述第五过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过渡腔的长度,则在第五过渡腔处为换热连通管提供了更多的案子空间,使冷凝器所具有的各换热连通管能够布置的相对均匀,进而提高冷媒分布的均匀性。可选地,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在第三方向上可拆卸连接的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二分隔部形成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卡接,在所述第四壳体上形成有连通管插接口,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得第二集流管由各单独部件装配而成,各部件单独加工,降低了集流管的生产难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连通管、所述第二换热连通管、所述第三换热连通管、所述第四换热连通管和所述第五换热连通管均有至少两个。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增加换热连通管的数量可增加冷媒的均匀性,使得出风温度均匀性更加理想。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冷凝器,冷媒在第一换热连通管、第二换热连通管、第三换热连通管、第四换热连通管和第五换热连通管中经过了四个流程,使冷媒能够在各换热连通管内能够较均匀的分配,使得出风温度均匀性较好,进而提高乘员舱内制热舒适性。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流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壳体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壳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壳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实心箭头表示冷媒的流向。附图标记:100-进出口法兰;110-出口;120-进口;200-第一集流管;210-第一壳体;21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换热连通管、第二换热连通管、第三换热连通管、第四换热连通管和第五换热连通管;/n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进料腔、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和出料腔;/n在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三过渡腔、第四过渡腔和第五过渡腔;/n所述进料腔通过所述第一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三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三过渡腔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一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渡腔与所述第二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三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五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五过渡腔通过第五换热连通管与所述出料腔连通;/n所述第四过渡腔与所述第三过渡腔连通,且所述第四过渡腔通过所述第四换热连通管与第二过渡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换热连通管、第二换热连通管、第三换热连通管、第四换热连通管和第五换热连通管;
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进料腔、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和出料腔;
在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三过渡腔、第四过渡腔和第五过渡腔;
所述进料腔通过所述第一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三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三过渡腔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一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渡腔与所述第二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三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五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五过渡腔通过第五换热连通管与所述出料腔连通;
所述第四过渡腔与所述第三过渡腔连通,且所述第四过渡腔通过所述第四换热连通管与第二过渡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形成有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隔为在第二方向上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布的所述进料腔和所述第一过渡腔;
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布的出料腔和所述第二过渡腔;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过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料腔的长度,所述第三换热连通管与所述第四换热连通管在第一方向上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晓柯杨云张俊谢建丁天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