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3593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壳体顶壁上设置有排风口,壳体左右两侧壁上各设置有进风口;壳体内被分成三部分,分别是上方左侧为蒸发式冷凝空间、上方右侧为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下方为集水池;蒸发式冷凝空间中布置有用于冷却的冷凝喷淋系统,用来自集水池的冷却水来冷却换热器中的制冷剂;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中布置带填料热交换层的填料喷淋系统,由下方进入的空气来与填料喷淋系统下落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使进入到集水池的冷却水温度更低;集水池中布置光管式盘管,用于降低进入蒸发式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空调
,具体为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蒸发式冷凝器属于冷凝器的一种,是空气-冷却水-制冷剂三相进行换热,靠水蒸发的汽化潜热带走热量,使制冷剂蒸汽变成液体,具有换热效果好、经济性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便捷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冷空调
但是,现有的蒸发式冷凝器的盘管表面极易结垢,主要是所用的喷淋水含有钙镁离子、碳酸氢盐等杂质在温度超过60℃时快速结垢,降低了换热效率;冷却水温度随工作时间增长会温度升高,也降低了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以解决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效率差、容易结垢的问题,提高换热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的冷凝器壳体内被分成三部分,上方左部分为蒸发式冷凝空间、上方右部分为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下方部分为集水池;所述的蒸发式冷凝空间中布置有第一喷淋系统和换热器;所述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中布置填料和第二喷淋系统,所述的集水池中布置光管式盘管;在冷凝器壳体左右两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在冷凝器壳体顶壁左右各设有一个排风口;其中左侧进风口、蒸发式冷凝空间、左排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通道,其中右侧进风口、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右排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蒸发式冷凝空间为顺流式布置,空气与制冷剂的流向为相同方向,空气自下方的左进风口进入,在左风机的作用下由上方排出;制冷剂由带翅片管换热器下方进入,由上方流出。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为逆流式布置,空气与冷却水的流向为相反方向,空气自下方右侧进风口进入,在风机的作用下由上方的右排风口排出;冷却水自上方喷淋而下,落入集水池。本技术通过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降低了集水池中冷却水的温度,从而降低蒸发式冷凝器喷淋水的温度,有效抑制冷凝器表面结垢,也增大了冷却水与制冷剂之间的温差,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填料喷淋水泵,2.进风口,3.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4.填料热交换层,5.填料喷淋水管,6.填料喷淋装置,7.填料喷淋变频轴流风机,8.冷凝喷淋变频轴流风机,9.冷凝喷淋装置,10.制冷剂液体出口,11.带翅片管换热器,12.蒸发式冷凝空间,13.冷凝喷淋水管,14.进风口,15.冷凝喷淋水泵,16.制冷剂气体进口,17.集水池,18.光管式盘管,19.带疏水孔的横向隔板,20.纵向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技术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型蒸发式冷凝器。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在壳体顶壁上设置有排风口7和排风口8,排风口7位于左侧,排风口8位于右侧,在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进风口2和一个进风口14;壳体内被纵向隔板19和带疏水孔的横向隔板20分成三部分,分别是上方左侧为蒸发式冷凝空间12、上方右侧为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3、下方为集水池17;其中左侧进风口14、蒸发式冷凝空间、左排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通道,其中右侧进风口2、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右排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通道。在蒸发式冷凝空间12中布置有用于冷却带翅片管换热器11的冷凝喷淋系统,用来自集水池17的冷却水来冷却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所述的上方右部分与下方部分之间连通,或者通过一个带疏水孔的横向隔板隔开。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3中布置带填料热交换层4的填料喷淋系统,由下方进风口2进入的空气来与填料喷淋系统中填料喷淋装置6落下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使进入到集水池17的冷却水温度更低。集水池17中布置光管式盘管18,用于降低进入带翅片管换热器11的制冷剂温度。带翅片管换热器11与光管式盘管18为制冷剂管道,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制冷剂蒸汽流经依次经过光管式盘管11、带翅片管换热器18。光管式盘管18是浸没在集水池17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冷凝喷淋系统包含冷凝喷淋装置9、冷凝喷淋水泵13和冷凝喷淋水管13,冷凝喷淋水泵13将集水池17中的水送入冷凝喷淋装置9中进行喷淋,然后通过带疏水孔的横向隔板再次流入集水池17中,实现喷淋水的循环。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填料喷淋系统包含填料喷淋装置6、填料喷淋水泵1和填料喷淋水管5,冷凝喷淋水泵1将集水池17中的水送入冷凝喷淋装置6中进行喷淋,然后再次流入集水池17中,实现喷淋水的循环。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和进风口14设置为格栅风口,可以调整进风口2和进风口14的大小。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左排风口上方冷凝喷淋变频轴流风机8;右排风口上方设置冷凝喷淋变频轴流风机7分;两个风机分别用于调节流经填料喷淋系统和冷凝喷淋系统的风量。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蒸发式冷凝空间12为顺流式布置,空气与制冷剂的流向为相同方向,空气自下方进风口14进入,在冷凝喷淋变频轴流风机8的作用下由上方排出;制冷剂由带翅片管换热器11下方进入,由上方流出。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3为逆流式布置,空气与冷却水的流向为相反方向,空气自下方进风口2进入,在填料喷淋变频轴流风机7的作用下由上方排出;冷却水自冷凝喷淋装置9喷淋而下,落入集水池8。本技术通过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降低了集水池中冷却水的温度,从而降低蒸发式冷凝器喷淋水的温度,有效抑制冷凝器表面结垢,也增大了冷却水与制冷剂之间的温差,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的冷凝器壳体内被分成三部分,上方左部分为蒸发式冷凝空间、上方右部分为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下方部分为集水池;所述的蒸发式冷凝空间中布置有第一喷淋系统和换热器;所述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中布置填料和第二喷淋系统,所述的集水池中布置光管式盘管;在冷凝器壳体左右两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在冷凝器壳体顶壁左右各设有一个排风口;其中左侧进风口、蒸发式冷凝空间、左排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通道,其中右侧进风口、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右排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的冷凝器壳体内被分成三部分,上方左部分为蒸发式冷凝空间、上方右部分为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下方部分为集水池;所述的蒸发式冷凝空间中布置有第一喷淋系统和换热器;所述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中布置填料和第二喷淋系统,所述的集水池中布置光管式盘管;在冷凝器壳体左右两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在冷凝器壳体顶壁左右各设有一个排风口;其中左侧进风口、蒸发式冷凝空间、左排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通道,其中右侧进风口、空气-冷却水换热空间、右排风口形成空气流通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与光管式盘管为制冷剂管道,两者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喷淋系统和第二喷淋系统各自包括喷淋装置和增压水泵,所述的喷淋装置通过连通管道与增压水泵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鹏于乐功王新磊肖广玉付建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七十二度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