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辽宁大学专利>正文

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21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毛细管编织式流动比色皿。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其特征在于它是由1~3层纵向排列的流通管道组成,各层流通管道之间头尾串联连接,每流通管道由一根毛细管编织成网状。所述的毛细管为石英毛细管或玻璃毛细管。所述的流通管道的内径为1~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在样品流动状态下进行荧光分析和化学发光检测;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操作简单和耗样量少的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学光学检测用比色皿,特别涉及一种编织式流动比色皿。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荧光进行定量分析,在化学定量分析领域是一门新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入射光与检测面成90°进行检测,因而需要进行检测用的比色皿。目前常用的比色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规手动比色皿,为长方体,通常它的入射面和检测面是相对的,入射面与检测面成180°,为了适应荧光检测,可以把它制成入射面和检测面成90°,但存在的缺点是,耗样量大、一次分析时间长,更主要的是样品不能在流动状态下进行检测;另一种常用的流动式比色皿,它是在一个载体上制出一条通道,然后让样品在通道内流动,进行检测,不仅光照面积小,而且它只能做到入射面和检测面成180°,不能进行荧光检测和化学发光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在样品流动状态下进行荧光分析和化学发光检测的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本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  操作简单和耗样量少的特点。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其特征在于它是由1~3层纵向排列的流通管道组成,各层流通管道之间头尾串联连接,每层流通管道由一根毛细管编织成网状。所述的毛细管为石英毛细管或玻璃毛细管。-->所述的流通管道的内径为1~3mm。制作时,将一根毛细管弯曲,先纵向弯曲,然后横向弯曲编织成网状,即成为一层结构,将这样的结构取2-3个,纵向排列成为2-3层结构,层与层之间头尾串联连接。使用时,将比色皿放入样品池中,一端接样品入口,样品从另一端流出,入射光与检测面成90°,进行荧光或化学发光检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网状流通通道结构,样品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动态检测;不需要载体,因此可以实现检测面和入射光成90°;在荧光检测定量分析中,主要是以峰高和峰面积为定量依据,当使用一层结构的毛细管编织式比色皿时,光照面积和检测面积增加,在图谱中出现的峰值圆滑且宽,提高检测灵敏度,当使用2-3层结构的毛细管编织式比色皿时,样品进入第一层时产生一个峰值,进入第二层时产生第二个峰值,这样一次进样可以产生1-3个峰值和1-2个峰谷,响应的信号增多,得到的信息量丰富(信息量指峰高和峰谷等),这些峰高和峰谷都可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通过采用加合技术或差示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因而检测结果的精密度高。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精密度高、耗样量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它是由1层流通管道1组成,流通管道1由一根石英毛细管纵横编织成网状。流通管道的内径为3mm。使用时,比色皿的两端分别连接样品的入口和出口。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它是由3层流通管道1组成,每层流通管道1由一根玻璃毛细管纵横编织成网状,将它们纵向排列,3层流通管道之间采用头尾串联连接。流通管道的内径为1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其特征在于它是由1~3层纵向排列的流通管道组成,各层流通管道之间头尾串联连接,每层流通管道由一根毛细管编织成网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管编织式流通比色皿,其特征在于它是由1~3层纵向排列的流通管道组成,各层流通管道之间头尾串联连接,每层流通管道由一根毛细管编织成网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珍义赵烨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