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83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包括过滤机构、反应机构以及废水处理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池、进水管以及取水泵,所述反应机构包括反应槽、氨水罐、第一进料装置以及第二进料装置;所述废水处理机构包括废水池及碱液罐,所述废水池具有一密闭废水腔,所述废水池设有与所述废水腔连通的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上设有入水阀,所述碱液罐具有一碱液腔,所述碱液腔与所述废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滤机构对盐湖中的卤水进行过滤,通过反应机构使卤水与氨水反应,通过废水处理机构对产生的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从而避免了通过卤水制备氢氧化镁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盐湖周边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机阻燃剂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
技术介绍
氢氧化镁是一种优良的无机阻燃剂,现有的利用卤水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水-烧碱法、卤水-石灰乳法以及卤水-氨水法。这三种方法中以卤水-氨水法生产的氢氧化镁产品质量最高。我国是镁资源大国,尤其西部盐湖中镁资源储量巨大,可以盐湖中卤水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现有的利用盐湖中的卤水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没有废水处理机构,反应中生成的含有氯化铵的废水直接排放到了盐湖中,对盐湖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对含有氯化铵的废水进行处理的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一种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包括:过滤机构、反应机构以及废水处理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池、进水管以及取水泵,所述过滤池具有一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所述过滤腔分为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用于与湖水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腔连通;所述反应机构包括反应槽、氨水罐、第一进料装置以及第二进料装置,所述反应槽具有一反应腔,所述反应槽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上设有泄水阀,所述氨水罐具有一氨水腔,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管以及第一进料泵,所述第一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上,所述第二进料装置包括第二进料管以及第二进料泵,所述第二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上;所述废水处理机构包括废水池及碱液罐,所述废水池具有一密闭废水腔,所述废水腔与所述泄水管连通且位于所述泄水管的下方,所述废水池设有与所述废水腔连通的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上设有入水阀,所述碱液罐具有一碱液腔,所述碱液腔与所述废水腔连通,所述碱液腔与所述废水腔的连通通道上设有碱液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滤机构对盐湖中的卤水进行过滤,通过反应机构使卤水与氨水反应,通过废水处理机构对产生的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从而避免了通过卤水制备氢氧化镁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盐湖周边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反应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过滤机构、2-反应机构、3-废水处理机构、4-盐湖、11-过滤池、111-第一过滤腔、112-第二过滤腔、12-进水管、13-取水泵、14-过滤板、21-反应槽、211-泄水管、212-泄水阀、22-氨水罐、23-第一进料装置、231-第一进料管、232-第一进料泵、24-第二进料装置、241-第二进料管、242-第二进料泵、25-滤网、26-搅拌装置、261-安装架、262-搅拌电机、263-搅拌叶、31-废水池、311-入水管、312-入水阀、313-排水管、314-排水阀、32-碱液罐、321-碱液阀、33-集气罐、331-集气阀、34-PH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包括过滤机构1、反应机构2以及废水处理机构3。请参照图1,所述过滤机构1包括过滤池11、进水管12以及取水泵13,所述过滤池11具有一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有过滤板14,所述过滤板14将所述过滤腔分为第一过滤腔111和第二过滤腔112,所述进水管12的一端用于与湖水连通,所述进水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腔111连通。请参照图1,所述反应机构2包括反应槽21、氨水罐22、第一进料装置23以及第二进料装置24,所述反应槽21具有一反应腔,所述反应槽21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泄水管211,所述泄水管211上设有泄水阀212,所述氨水罐22具有一氨水腔,所述第一进料装置23包括第一进料管231以及第一进料泵232,所述第一进料管2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腔112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231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泵23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231上,所述第二进料装置24包括第二进料管241以及第二进料泵242,所述第二进料管241的一端与所述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241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泵242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241上。请参照图1,所述废水处理机构3包括废水池31及碱液罐32,所述废水池31具有一密闭废水腔,所述废水腔与所述泄水管211连通且位于所述泄水管211的下方,所述废水池31设有与所述废水腔连通的入水管311,所述入水管311上设有入水阀312,所述碱液罐32具有一碱液腔,所述碱液腔与所述废水腔连通,所述碱液腔与所述废水腔的连通通道上设有碱液阀32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在使用时,开启取水泵13,取水泵13将盐湖4中的卤水抽入过滤池11内,开启第一进料泵232,第一进料泵232将过滤后的卤水抽入反应槽21内,同时,开启第二进料泵242,第二进料泵242将氨水罐22内的氨水抽入反应槽21内并与卤水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取出氢氧化镁沉淀,再打开泄水阀212,反应槽21内的废水流入到废水池31内,再打开碱液阀321,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废水池31内,与废水池31内的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氨气,当废水池31内的氯化铵反应完毕后,关闭碱液阀321,并打开入水阀312向废水池31内通入大量的水对废水进行稀释,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优选地,请参照图2,所述反应机构2还包括滤网25,所述滤网25的形状与所述反应槽2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滤网25位于所述反应腔内且与所述反应槽21可拆卸连接。当反应槽21内的氨水与卤水反应完毕后,只需要取出滤网25即可取出氢氧化镁沉淀。优选地,请参照图1,所述反应机构2还包括搅拌装置26,所述搅拌装置26包括安装架261、搅拌电机262以及搅拌叶263,所述安装架261安装于所述反应槽21的上方,所述搅拌电机262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61上,所述搅拌叶263与所述搅拌电机262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述废水处理机构3还包括集气罐33,所述集气罐33具有与所述废水腔连通集气腔,所述集气腔与所述废水腔的连通通道上设有集气阀33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述废水处理机构3还包括与所述废水腔连通的排水管313,所述排水管313上设有排水阀314,排水管313用于排除废水腔内经过稀释后的废水。优选地,请参照图1,所述废水腔内还设有PH检测器34,通过PH检测器34实时监测废水腔内废水的PH,从而可以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机构、反应机构以及废水处理机构,/n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池、进水管以及取水泵,所述过滤池具有一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所述过滤腔分为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用于与湖水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腔连通;/n所述反应机构包括反应槽、氨水罐、第一进料装置以及第二进料装置,所述反应槽具有一反应腔,所述反应槽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上设有泄水阀,所述氨水罐具有一氨水腔,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管以及第一进料泵,所述第一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上,所述第二进料装置包括第二进料管以及第二进料泵,所述第二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上;/n所述废水处理机构包括废水池及碱液罐,所述废水池具有一密闭废水腔,所述废水腔与所述泄水管连通且位于所述泄水管的下方,所述废水池设有与所述废水腔连通的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上设有入水阀,所述碱液罐具有一碱液腔,所述碱液腔与所述废水腔连通,所述碱液腔与所述废水腔的连通通道上设有碱液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氢氧化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机构、反应机构以及废水处理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池、进水管以及取水泵,所述过滤池具有一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所述过滤腔分为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用于与湖水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腔连通;
所述反应机构包括反应槽、氨水罐、第一进料装置以及第二进料装置,所述反应槽具有一反应腔,所述反应槽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上设有泄水阀,所述氨水罐具有一氨水腔,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管以及第一进料泵,所述第一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上,所述第二进料装置包括第二进料管以及第二进料泵,所述第二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上;
所述废水处理机构包括废水池及碱液罐,所述废水池具有一密闭废水腔,所述废水腔与所述泄水管连通且位于所述泄水管的下方,所述废水池设有与所述废水腔连通的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上设有入水阀,所述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军潘鹏斌周良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聚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