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燃烧室燃油浓度取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652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动机燃烧室燃油浓度取样管,由管体、热电偶、静压管、保温绝缘层、外壳体及加热调压电路组成,其中,保温绝缘层包于管体的外部,外壳体包于保温绝缘层的外部,热电偶焊于管体的头部,静压管装于管体头部的一侧并穿过外壳、保温绝缘层与管体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电路为直接利用管体为发热体的调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靠性高、尺寸小的特点。(*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燃烧室燃油浓度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由管体、热电偶、静压管、保温绝缘层、外壳体及加热调压电路组成的发动机燃烧室燃油浓度取样管。为了获取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油浓度的空间分布,取样管的任务是在取样点处采集可反映此空间位置的真实样气成份,并将样气送到分析系统。在进入取样管的样气中,应尽量使油珠蒸发,汽化成气相,同时不应让油珠附着到管壁上,也不应使样气中已汽化的油气再在管壁上凝结。因为管壁上有一层油时,管道的流通面积减小,影响管内流动状态,造成取气速度与当地速度不同。这就要求管壁表面温度高于燃油的露点温度,才不至使管道内壁面有煤油凝结造成测量误差。目前已知的技术是在取样管的外部缠绕多层电阻丝并通电加热。由于为保证加入足够多的热量,就需要双层成多层电阻丝,电阻丝的温度很高;易造成双层或多层电阻丝之间的绝缘材料碳化而短路,而且多层电阻丝和绝缘层造成管体外壳尺寸较大,对流场干扰较大,影响取样精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尺寸小的发动机燃烧室燃油浓度取样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管体、热电偶、静压管、保温绝缘层、外壳体及调压电路组成,其中,保温绝缘层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燃烧室燃油浓度取样管,由管体、热电偶、静压管、保温绝缘层、外壳体及加热调压电路组成,其中,保温绝缘层包于管体的外部,外壳体包于保温绝缘层的外部,热电偶焊于管体的头部,静压管装于管体头部的一侧并穿过外壳、保温绝缘层与管体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调压电路由变压器、2只电压表及管体自身组成,其中,一只电压表与管体两端相连,另一只电压表与管体上的热电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王家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第三十一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