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真空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34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真空气泵,包括驱动件;由驱动件驱动的集气组件,集气组件包括在远离驱动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气孔的外壳;以及密封组装于外壳设有第一出气孔的一端外部的端盖,端盖上设置有与集气组件的外壳内腔密封连通的进气嘴;外壳上开设有排气孔,微型真空泵还包括密封罩盖住外壳上的第一出气孔且开设有第二出气孔的隔音板及密封罩盖住隔音板上的第二出气孔且开设有第三出气孔的隔音阀,隔音板及隔音阀均设置于外壳与端盖之间的空间内并将空间分隔成依次连通的多级降噪室,多级降噪室与第一出气孔相连通进气,与排气孔相连通排气。多级降噪室延长气泵排气气路,使气泵产生噪音降低,同时对驱动件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真空气泵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气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真空气泵。
技术介绍
真空气泵是指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使被抽容器获得真空的设备。许多小型设备上设置有微型真空气泵用于抽真空,例如吸奶器等,目前市面上的微型真空气泵在使用时的发出的噪音较大,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的微型真空气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真空气泵,包括: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对接而由所述驱动件驱动的集气组件,所述集气组件包括在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气孔的外壳;以及密封组装于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出气孔的一端外部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气组件的外壳内腔密封连通的进气嘴;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微型真空泵还包括密封罩盖住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出气孔且开设有第二出气孔的隔音板及密封罩盖住所述隔音板上的第二出气孔且开设有第三出气孔的隔音阀,所述隔音板及所述隔音阀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与端盖之间的空间内并将所述空间分隔成依次连通的一级降噪室、二级降噪室及三级降噪室,其中,所述一级降噪室还与所述第一出气孔相连通,所述三级降噪室还通过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隔音板的侧缘弯折朝向所述集气组件凸出延伸形成具有第一预定高度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末端抵压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隔音板、第一侧壁与所述外壳合围形成所述一级降噪室。进一步地,所述隔音阀包括筒体和组装于所述筒体中段的阀片,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隔音板和端盖上,所述筒体、阀片与所述隔音板合围形成所述二级降噪室;所述筒体、所述阀片与所述端盖合围形成所述二级降噪室;所述筒体的介于所述阀片与所述端盖之间的筒壁开设有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端相连通的第四出气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气孔开设于所述阀片上,且所述第三出气孔为在来气一侧的气体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才贯通的常闭型出气孔。进一步地,所述隔音板朝向所述隔音阀的一侧设有围绕所述第二出气孔设置的安装槽,所述筒体的对应端插入所述安装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驱动件相对接的一端端面还朝向外壳内部方向凹陷形成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的凹腔,所述凹腔与所述驱动件的与所述外壳对接的对接端端面配合形成四级降噪室,每个所述凹腔的侧壁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凹腔在所述驱动件对接端端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驱动件的对接端端面面积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四十。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内且与所述外壳内腔相隔离的主通道以及形成于所述端盖与隔音板之间且和所述主通道对接连通的衔接段,所述衔接段作为排气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降噪室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外壳组装的一端设有输出轴,所述外壳的与驱动件相对接的一端端面中部设有轴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轴孔伸入所述外壳内,所述轴孔内还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轴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组件包括依次对接形成所述外壳的底壳、皮碗支架和阀板,所述底壳外端与所述驱动件相对接,所述阀板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集气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壳内且固定于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的偏心轮、倾斜插接在所述偏心轮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且具有若干个驱动筒的摆架、组装于所述皮碗支架上且具有若干个皮碗的隔膜元件以及插设于所述阀板上的第一出气孔并用于与所述皮碗相配合的伞丁,所述摆架的各驱动筒一一对应插入所述隔膜元件的各皮碗的一端,所述阀板朝向所述摆架的一侧对应于各皮碗的部位为斜面,每个所述斜面上均开设有所述第一出气孔,每个所述斜面与所述摆架的驱动筒驱动对应的皮碗向阀板方向移动至最大行程时的皮碗端面相平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隔音板及隔音阀将外壳与端盖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降噪室,至少有隔音板与外壳之间形成的一级降噪室、隔音板与隔音阀之间形成的二级降噪室和端盖内壁与隔音板、隔音阀之间形成的三级降噪室,从集气组件输来的气体依次经过一级降噪室、二级降噪室、三级降噪室后才通过排气孔排出,有效改善了气泵的排气结构,延长排气气路,使气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减小,同时,设置隔音板与隔音阀还压缩了外壳与端盖内壁之间的空间,确保气泵的真空吸气量,使气泵工作时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微型真空气泵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微型真空气泵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分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微型真空气泵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微型真空气泵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隔音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微型真空气泵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微型真空气泵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阀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真空气泵,包括:驱动件1;与驱动件1对接而由驱动件1驱动的集气组件,集气组件包括在远离所述驱动件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气孔210的外壳21;以及密封组装于外壳21设有第一出气孔210的一端外部的端盖3,端盖3上设置有与集气组件的外壳21内腔211密封连通的进气嘴31;外壳21上开设有排气孔212,微型真空泵还包括密封罩盖住外壳21上的第一出气孔210且开设有第二出气孔41的隔音板4及密封罩盖住隔音板4上的第二出气孔41且开设有第三出气孔51的隔音阀5,隔音板4及隔音阀5均设置于外壳21与端盖3之间的空间内并将空间分隔成依次连通的一级降噪室61、二级降噪室62及三级降噪室63,其中,一级降噪室61还与第一出气孔210相连通,三级降噪室63还通过排气通道7与排气孔212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隔音板4及隔音阀5将外壳21与端盖3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降噪室,至少有隔音板4与外壳21之间形成的一级降噪室61、隔音板4与隔音阀5之间形成的二级降噪室62和端盖3内壁与隔音板4、隔音阀5之间形成的三级降噪室63,从集气组件输来的气体依次经过一级降噪室61、二级降噪室62、三级降噪室63后才通过排气孔212排出,有效改善了气泵的排气结构,延长排气气路,使气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真空气泵,包括:/n驱动件;/n与所述驱动件对接而由所述驱动件驱动的集气组件,所述集气组件包括在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气孔的外壳;以及/n密封组装于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出气孔的一端外部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气组件的外壳内腔密封连通的进气嘴;/n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微型真空泵还包括密封罩盖住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出气孔且开设有第二出气孔的隔音板及密封罩盖住所述隔音板上的第二出气孔且开设有第三出气孔的隔音阀,所述隔音板及所述隔音阀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与端盖之间的空间内并将所述空间分隔成依次连通的一级降噪室、二级降噪室及三级降噪室,其中,所述一级降噪室还与所述第一出气孔相连通,所述三级降噪室还通过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真空气泵,包括:
驱动件;
与所述驱动件对接而由所述驱动件驱动的集气组件,所述集气组件包括在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气孔的外壳;以及
密封组装于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出气孔的一端外部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气组件的外壳内腔密封连通的进气嘴;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微型真空泵还包括密封罩盖住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出气孔且开设有第二出气孔的隔音板及密封罩盖住所述隔音板上的第二出气孔且开设有第三出气孔的隔音阀,所述隔音板及所述隔音阀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与端盖之间的空间内并将所述空间分隔成依次连通的一级降噪室、二级降噪室及三级降噪室,其中,所述一级降噪室还与所述第一出气孔相连通,所述三级降噪室还通过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孔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真空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的侧缘弯折朝向所述集气组件凸出延伸形成具有第一预定高度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末端抵压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隔音板、第一侧壁与所述外壳合围形成所述一级降噪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真空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阀包括筒体和组装于所述筒体中段的阀片,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隔音板和端盖上,所述筒体、阀片与所述隔音板合围形成所述二级降噪室;所述筒体、所述阀片与所述端盖合围形成所述二级降噪室;所述筒体的介于所述阀片与所述端盖之间的筒壁开设有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端相连通的第四出气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真空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气孔开设于所述阀片上,且所述第三出气孔为在来气一侧的气体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才贯通的常闭型出气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真空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朝向所述隔音阀的一侧设有围绕所述第二出气孔设置的安装槽,所述筒体的对应端插入所述安装槽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百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