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剥膜机的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多个第一皮带及多个第二皮带之间的密合度或相邻间隙,以有效的夹住薄膜并顺畅的带动薄膜移动。
技术介绍
在印刷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基板在曝光之前,皆会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光阻层及粘附于光阻层表面的薄膜,在曝光之后,再将薄膜剥离以使光阻层外露,以进行后续的显影及蚀刻程序。而现有剥膜机剥离薄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前输送段以输送上述印刷电路板之类的薄板,使沿着由前朝后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一阻挡单元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即会让薄板继续延着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并以一组粘轮将前端缘产生折皱的薄膜逐步剥离。而由于一般基板本身的厚度不大,容易会有弯曲不平的现象,当外径一致的长直筒形粘轮粘着薄膜时,各个粘着位置的粘着力并不全然相同,且由于薄膜的厚度很薄且脆弱,因此,常无法顺畅且全面性的让薄膜逐渐剥离,而仍旧会有部份的薄膜脆片粘附于光阻层的表面上,并常由于薄膜脆片的面积太小而无法被侦测到,此种现象将会在整个印刷电路板的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用于剥离一剥膜机上的薄板薄膜,其中,输入薄板的一端界定为该撕膜机的前端,输出薄板的另一端界定为该撕膜机的后端,该撕膜机的前端具有一前输送段,前输送段用于输送薄板沿着由前端朝向后端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一阻挡单元及一夹持单元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让薄板继续延着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通过一上剥膜件的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的夹持以剥离薄板上方的薄膜,其特征在于:/n该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包括该上剥膜件,该上剥膜件还包括一上轮组、一中间轮组及一下轮组,该上轮组包括间隔并列且以反方向转动的一第一上轮杆及一第二上轮杆,该下轮组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用于剥离一剥膜机上的薄板薄膜,其中,输入薄板的一端界定为该撕膜机的前端,输出薄板的另一端界定为该撕膜机的后端,该撕膜机的前端具有一前输送段,前输送段用于输送薄板沿着由前端朝向后端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一阻挡单元及一夹持单元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让薄板继续延着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通过一上剥膜件的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的夹持以剥离薄板上方的薄膜,其特征在于:
该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包括该上剥膜件,该上剥膜件还包括一上轮组、一中间轮组及一下轮组,该上轮组包括间隔并列且以反方向转动的一第一上轮杆及一第二上轮杆,该下轮组包括间隔并列且以反方向转动的一第一下轮杆及一第二下轮杆,该多个第一皮带的两端分别环绕该第一上轮杆及该第一下轮杆,该多个第二皮带的两端分别环绕该第二上轮杆及该第二下轮杆;该中间轮组包括一第一中轮杆、一第二中轮杆及一第三中轮杆,该第一中轮杆、该第二中轮杆及该第三中轮杆分别抵压该多个第一皮带与该多个第二皮带的中段位置,以便该多个第一皮带与该多个第二皮带先以该撕膜机的前端方向向上延伸,再以一角度朝向该撕膜机的后端方向向上延伸;以及
该剥膜机的一侧设有一左支撑架,该剥膜机的另一侧设有一右支撑架,该第一中轮杆、该第二中轮杆及该第三中轮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该左支撑架与该右支撑架,且该第二中轮杆和/或该第三中轮杆能够相对于该第一中轮杆向前或向后水平移动后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还包括一左定位板及一右定位板,该左定位板能够以相对水平移动后定位的方式连接该左支撑架,该左定位板具有一第一左定位孔及一第二左定位孔,第一左定位孔及第二左定位孔分别用于对应定位该第一中轮杆的左端及该第二中轮杆的左端;该右定位板能够以相对水平移动后定位的方式连接该右支撑架,该右定位板具有一第一右定位孔及一第二右定位孔,第一右定位孔及第二右定位孔对应定位该第一中轮杆的右端及该第二中轮杆的右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支撑架具有一左导槽,该第一中轮杆的左端及该第二中轮杆的左端同时穿过该左导槽,并以至少一左套环固定于该左支撑架上。
4.一种可调式薄膜撕离结构,用于剥离一剥膜机上的薄板薄膜,其中,输入薄板的一端界定为该撕膜机的前端,输出薄板的另一端界定为该撕膜机的后端,该撕膜机的前端具有一前输送段,用于输送薄板沿着由前端朝向后端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一阻挡单元及一夹持单元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使得薄板继续延着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同时通过一上剥膜件的多个第一皮带与多个第二皮带的夹持以剥离薄板上方的薄膜,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亚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仁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