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21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8
本实用涉及一种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料气缸、推料气缸和位置检测电路,送料带的导板在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应开设有传输口,上料气缸布置与传输口的位置处,上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传输口位于同一直线上,送料带上固定有一块挡板,挡板的位置位于传输口送料方向的后方,在挡板的后方靠近压力机工作部侧的导板有一段折弯形成折弯板,折弯板和挡板形成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推料口,推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推料口位于同一直线上,位置检测电路的检测设备配置在挡板处以及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对工件进行位置检测,上料气缸和推料气缸均与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上料机构,涉及一种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压力机是冲压加工的常用设备,目前的压力机在自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瑕疵,自动运行的时候不能有效的实现自动上料、冲压、推料和传输一体化的动作,需要人工辅助,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有效的实现自动上料、冲压、推料和传输一体化的动作,需要人工辅助,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配置在压力机工作台上,与传输工件的送料带相配合,包括上料气缸、推料气缸和位置检测电路,所述送料带中至少有一段布置在压力机的表面,所述送料带的两边配置有导板,所述送料带的导板在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应开设有传输口,所述上料气缸布置与所述传输口的位置处,所述上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传输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送料带上固定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的位置位于传输口送料方向的后方,在挡板的后方靠近压力机工作部侧的导板有一段折弯形成折弯板,所述折弯板和所述的挡板形成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推料口,所述推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所述推料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检测设备配置在所述挡板处以及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所述对工件进行位置检测,所述上料气缸和推料气缸均与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中,传输工件由送料带传输至压力机工作台上,送料带传输至对应压力机工作部位置处开设的传输口时,由检测电路检测到工件位置发出信号至上料气缸,上料气缸推动工件至压力机工作部并将其加紧,进行冲压加工,并松开上料气缸,冲压的过程中由检测电路检测到工件位置发出信号至推料气缸,由推料气缸将工件通过推料口推送至送料带上,进行后续的处理,通过本技术,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冲压、推料和传输一体化的动作,无需人工辅助,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位置检测电路包括稳压电路、上料检测电路、推料检测电路和延时导通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上料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以及推料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料检测电路相与推料检测电路并联,所述延时导通电路接受上料检测电路以及推料检测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上料气缸以及推料气缸分别通过延时导通电路与电源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检测电路包括电容C13、可调电阻RP1、光敏电阻RO1、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三极管Q11、三极管Q12、三极管Q13以及延时继电器KT1,所述可调电阻RP1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可调电阻RP1的第二端与光敏电阻RO1的第一端连接,光敏电阻RO1的第二端接地,光敏电阻RO1的第一端还通过电容C13接地,三极管Q12的基极与光敏电阻RO1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接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2的阳极与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通过延时继电器KT1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作为优选,所述推料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容C23、可调电阻RP2、光敏电阻RO2、电阻R21、电阻R22、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三极管Q21、三极管Q22、三极管Q23以及延时继电器KT2,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源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P2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可调电阻RP2的第二端与光敏电阻RO2的第一端连接,光敏电阻RO2的第二端接地,光敏电阻RO2的第一端还通过电容C23接地,三极管Q22的基极与光敏电阻RO2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2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1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2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2接地,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2的阳极与三极管Q2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1的发射极通过延时继电器KT2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2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1的阴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23的发射极接地。光敏电阻RO1配置在挡板上,光敏电阻RO2配置在压力机冲压时形成的阴影内。作为优选,所述延时导通电路包括延时触点KT1和延时触点KT2以及压料机延时继电器KT3,市电依次通过延时触点KT1、压料机延时继电器KT3和上料气缸接地,电源还依次通过延时触点KT2和推料气缸接地。压料机延时是在上料气缸上料之后动作的,因此加设了一个延时继电器,延时触点KT1和延时触点KT2以及压料机延时继电器KT3的延时由人工进行设定,各自都不相同,压料机的延时控制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故此不做赘述,延时触点KT1、延时触点KT2均为得电闭合延时断开的触点。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气缸包括两个沿压力机工作部的对称布置的气缸,所述推料气缸和上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均固定有一个与工件形状相匹配的推动部。设置推动部的情况,可以提高夹紧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加紧之后加工位置的准确放置。本技术的实质性效果是:通过本技术,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冲压、推料和传输一体化的动作,无需人工辅助,有较高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电路原理图;图中:1、压力机工作部,2、送料带,3、上料气缸,4、推料气缸,5、导板,6、折弯板,7、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1:一种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参见附图1和附图2),配置在压力机工作台上,与传输工件的送料带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气缸、推料气缸和位置检测电路,所述送料带中至少有一段布置在压力机的表面,所述送料带的两边配置有导板,所述送料带的导板在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应开设有传输口,所述上料气缸布置与所述传输口的位置处,所述上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传输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送料带上固定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的位置位于传输口送料方向的后方,在挡板的后方靠近压力机工作部侧的导板有一段折弯形成折弯板,所述折弯板和所述的挡板形成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推料口,所述推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所述推料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检测设备配置在所述挡板处以及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所述对工件进行位置检测,所述上料气缸和推料气缸均与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位置检测电路包括稳压电路、上料检测电路、推料检测电路和延时导通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上料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以及推料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料检测电路相与推料检测电路并联,所述延时导通电路接受上料检测电路以及推料检测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上料气缸以及推料气缸分别通过延时导通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上料检测电路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配置在压力机工作台上,与传输工件的送料带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气缸、推料气缸和位置检测电路,所述送料带中至少有一段布置在压力机的表面,所述送料带的两边配置有导板,所述送料带的导板在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应开设有传输口,所述上料气缸布置与所述传输口的位置处,所述上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传输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送料带上固定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的位置位于传输口送料方向的后方,在挡板的后方靠近压力机工作部侧的导板有一段折弯形成折弯板,所述折弯板和所述的挡板形成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推料口,所述推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所述推料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检测设备配置在所述挡板处以及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工件进行位置检测,所述上料气缸和推料气缸均与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配置在压力机工作台上,与传输工件的送料带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气缸、推料气缸和位置检测电路,所述送料带中至少有一段布置在压力机的表面,所述送料带的两边配置有导板,所述送料带的导板在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应开设有传输口,所述上料气缸布置与所述传输口的位置处,所述上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传输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送料带上固定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的位置位于传输口送料方向的后方,在挡板的后方靠近压力机工作部侧的导板有一段折弯形成折弯板,所述折弯板和所述的挡板形成对准压力机工作部的推料口,所述推料气缸、压力机工作部和所述推料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检测设备配置在所述挡板处以及压力机工作部的位置对工件进行位置检测,所述上料气缸和推料气缸均与所述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电路包括稳压电路、上料检测电路、推料检测电路和延时导通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上料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以及推料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料检测电路相与推料检测电路并联,所述延时导通电路接受上料检测电路以及推料检测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上料气缸以及推料气缸分别通过延时导通电路与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机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检测电路包括电容C13、可调电阻RP1、光敏电阻RO1、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三极管Q11、三极管Q12、三极管Q13以及延时继电器KT1,所述可调电阻RP1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可调电阻RP1的第二端与光敏电阻RO1的第一端连接,光敏电阻RO1的第二端接地,光敏电阻RO1的第一端还通过电容C13接地,三极管Q12的基极与光敏电阻RO1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接地,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克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