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技术

技术编号:259771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绿色房屋建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包括:步骤一、模具的制作、组装,步骤二、钢筋网片的绑扎,步骤三、预埋,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步骤五、预养护,步骤六、拆模,步骤七、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位工装,包括横梁(1)与纵梁,横梁与纵梁均设置有供钢筋安装的安装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模具,包括一个主模板和四个侧模板,所述主模板与四个所述侧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具及方法,能够将现场的大多数施工步骤改到工厂中进行,缩短清水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房屋建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技术介绍
自2015年始,我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发展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行业聚焦新型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政策引领下,我国建筑业开始艰难地迈向绿色建筑及其工业化的突围发展之路。清水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一般意义上是指在建筑施工现场现浇注完成的混凝土构造物,省略了通常意义上的装修,如覆盖涂层(涂料、油漆、抹面砂浆)、贴瓷砖、干挂幕墙(玻璃、石材、铝板、钢板、人造板)之类的装修工程,随着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建筑师们逐渐把目光从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材料转移到材料本身所拥有的质感上,开始用混凝土与生俱来的装饰性特征来表达建筑传递出的情感。到20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清水混凝土出现在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清水混凝土的优点主要有:1.混凝土结构不需要装饰,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2.有利于环保:清水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不剔凿修补、不抹灰,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3.消除了诸多质量通病,清水装饰混凝土避免了抹灰开裂、空鼓甚至脱落的质量隐患,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等质量通病;4.促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不可能有剔凿修补的空间,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使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虽然清水混凝土具有上述种种优点,但是清水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周期普遍较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通过对建筑物的墙板、梁等构件进行预制,将现场的大多数施工步骤改到工厂中进行,缩短清水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工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定位工装,可以标准化地生产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钢筋网片,节约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工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模具,能够较好地配合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的安装位置,减少因钢筋网片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表面痕迹,进而减少返工的时间,缩短工期。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步骤一、模具的制作、组装:根据建筑预制构件的形状大小制作模具的主模板和四个侧模板,在厂房内将主模板和两个侧模板组装成半成品模组;步骤二、钢筋网片的绑扎:利用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的各个钢筋之间间距,然后将钢筋横纵交错的连接处进行绑扎,形成钢筋网片;步骤三、预埋:将钢筋网片和定位工装整体吊运到半成品模组处,位置放置准确后,拆除定位工装,将未组装的两个侧模板与半成品模组共同组装成模具;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配置浇筑用的混凝土,并浇筑在模板内;步骤五、预养护:在砼表面铺设保温挤塑板,进行预养护;步骤六、拆模:预养护结束后,拆除保温挤塑板和模具;步骤七、养护:送入养护室进行养护,养护结束后,即得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过程转移到工厂中进行,在现场仅需将制作的建筑预制构件进行拼装即可,大大节约了现场施工的工时,减少了工期。另外,在工厂的室内环境中混凝土的养护环境更加稳定,得到的构件质量更加有保障。再有,制作不合格的建筑构件可以直接在工厂内销毁,不必如同现场施工时需要拆除重建不合格的部份。并且,将钢筋网片和定位工装一并吊运,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钢筋网片不变形,进而保障最后得到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不会产生因钢筋网片变形出现的痕迹。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二中,采用八字绑扎法对钢筋网片进行绑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八字绑扎法较为牢固,能够防止钢筋网片在吊装过程中产生单向变形。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三预埋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建筑预制构件的需求,在模具内相应地布置预埋件或预埋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一次成型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不需要通过凿补的方式埋设预埋件。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过程所用到的混凝土配方中,水泥:粗骨料:砂=20:49:42,水胶比为0.42,塌落度需要达到160±10mm,1天强度需要达到16.2Mpa。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得到优质的清水混凝土,浇筑后得到的清水混凝土建筑构件工作性能好,且外表较为美观,不易产生色差。塌落度控制在160mm左右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填充性能、保水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定位工装,包括横梁与纵梁,所述横梁设置有用于给横向钢筋定位的横向定位槽,所述纵梁设置有用于给纵向钢筋定位的纵向定位槽,所述横向定位槽的高度比纵向定位槽高出一个钢筋的高度,所述横梁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吊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纵向钢筋沿纵梁铺设,然后在将横向钢筋沿横梁铺设,铺设完毕后将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交错位置处进行绑扎,最后得到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制作过程简便快捷,且各个钢筋网片。吊耳能够方便定位工装和钢筋网片一并吊运到需要的位置处。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纵梁由多个拼接单体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而成,并通过锁紧件实现拼接单体两两之间的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梁可以较为简单地在预埋步骤中拆除,便于后续混凝土布料的工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工装下设置有高度为1.3-1.6m的支撑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一种支撑组件能够把定位工装架高,便于操作工人观察各个钢筋是否平齐,各个节点是否捆扎到位等情况。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块、调节块、调节丝杆和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调节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竖直转动连接在固定块上,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轮与丝杆同轴固定设置,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上设置有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轮,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进而带动调节块上升或下降,实现支撑组件的高度调节,使得定位工装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对于高度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具,包括一个主模板和四个侧模板,所述主模板与四个所述侧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模板和四个所述侧模板形成的缝隙处使用橡胶条进行密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模板与主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钢筋网片的预埋过程中对定位工装的拆除,保障钢筋网片位置安装准确,减少因钢筋网片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表面痕迹,进而减少返工的时间,缩短工期。在钢筋网片位置确定好后在拼接好整个模具,并用橡胶条将缝隙处密封好,即可避免在浇筑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发生渗漏,导致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位置处出现余料。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n步骤一、模具(5)的制作、组装:根据建筑预制构件的形状大小制作模具(5)的主模板(51)和四个侧模板(52),在厂房内将主模板(51)和两个侧模板(52)组装成半成品模组;/n步骤二、钢筋网片(3)的绑扎:利用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3)的各个钢筋之间间距,然后将钢筋横纵交错的连接处进行绑扎,形成钢筋网片(3);/n步骤三、预埋:将钢筋网片(3)和定位工装整体吊运到半成品模组处,位置放置准确后,拆除定位工装,将未组装的两个侧模板(52)与半成品模组共同组装成模具(5);/n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配置浇筑用的混凝土,并浇筑在模板内;/n步骤五、预养护:在砼表面铺设保温挤塑板,进行预养护;/n步骤六、拆模:预养护结束后,拆除保温挤塑板和模具(5);/n步骤七、养护:送入养护室进行养护,养护结束后,即得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模具(5)的制作、组装:根据建筑预制构件的形状大小制作模具(5)的主模板(51)和四个侧模板(52),在厂房内将主模板(51)和两个侧模板(52)组装成半成品模组;
步骤二、钢筋网片(3)的绑扎:利用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3)的各个钢筋之间间距,然后将钢筋横纵交错的连接处进行绑扎,形成钢筋网片(3);
步骤三、预埋:将钢筋网片(3)和定位工装整体吊运到半成品模组处,位置放置准确后,拆除定位工装,将未组装的两个侧模板(52)与半成品模组共同组装成模具(5);
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配置浇筑用的混凝土,并浇筑在模板内;
步骤五、预养护:在砼表面铺设保温挤塑板,进行预养护;
步骤六、拆模:预养护结束后,拆除保温挤塑板和模具(5);
步骤七、养护:送入养护室进行养护,养护结束后,即得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采用八字绑扎法对钢筋网片(3)进行绑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预埋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建筑预制构件的需求,在模具(5)内相应地布置预埋件或预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过程所用到的混凝土配方中,水泥:粗骨料:砂=20:49:42,水胶比为0.42,塌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筱张龙蔺文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弘昊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