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抑制因子Fwa116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38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炎性抑制因子Fwa116多肽和编码这种多肽的多核苷酸。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公开了用重组技术生产Fwa116多肽的方法和针对这种多肽的抗体和拮抗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含有Fwa116多肽的药物组合物以及Fwa116在治疗脑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炎症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和防治肿瘤方面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通过检测样品中Fwa116核酸序列中的突变,或者Fwa116多肽含量及Fwa116基因产物自身抗体水平的改变而进行诊断和测定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炎性抑制因子是人类来源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最新鉴定的多核苷酸和由其编码的多肽,这种多核苷酸和多肽的生产方法以及这些多核苷酸和多肽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多肽已被鉴定为细胞炎性抑制因子,下文有时称为“Fwa116”。本专利技术的多核苷酸和多肽是人类来源的。心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约有260万中国人死于此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位同胞被该病夺去生命。在中国,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率从1957年的12.1%上升至1990年的35.8%,升高了2.9倍。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率将从1990年的28.9%升至36.3%,其中70%的心脑血管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亿多人,并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脑中风致残者600万人,并以每年150万的速度递增;冠心病患者100万人,并以每年50万的速度递增;此外,还有心肌病患者300万人。因此,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对减轻人类经济负担,确保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脑血管病的治疗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1920年代,循环动力学的研究揭示了心脏是一个“泵”,由此奠定了心力衰竭的治疗基础;60-70年代,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及处理,使西方国家心脏病的发病率下降了近40%;1970年,对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抗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及治疗的新方法;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血管生物学的认识,产生了心脏介入治疗的新方法。心衰、抗心律失常、及介入治疗对抢救心脑血管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这些方法仅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没有从根本上触及病因,所以治疗针对性不强。虽然延长了病人的寿命,但没有真正达到预防和治愈的目的。因此,在分子生物学的水平进行研究,查明心脑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有望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从根本上遏制心脑血管病的目的。cDNA文库是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通常从细胞中提取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mRNA的DNA拷贝(即cDNA,Complementary DNA)。单链c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转变成双链DNA分子,然后再插入载体,转化到宿主菌中长成克隆。这样的每个克隆只包含特定的mRNA信息,这样的一套克隆就称为cDNA文库。由于cDNA不含内含子,从cDNA文库中可以直接筛选到相应的表达基因,故相对基因库而言,cDNA文库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人体不同细胞表达基因的差异决定了其组织和器官表型的差异,从人主动脉cDNA文库中分离和鉴定特异表达基因,特别是分离和鉴定疾病相关基因,是研究遗传性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成熟多肽Fwa116以及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诊断或治疗上有用途的Fwa116的片段、类似物和衍生物。本专利技术的多肽是人类来源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编码本专利技术多肽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包括mRNA、DNA、cDNA、基因组DNA,以及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诊断学或治疗学上有用途的该核酸分子的片段、类似物和衍生物。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用重组技术生产Fwa116多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养含有编码本专利技术多肽的核酸序列的重组原核和/或真核宿主细胞。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将Fwa116多肽或编码Fwa116多肽的多核苷酸用于治疗的方法。例如,治疗心血管炎症性动脉粥样硬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这些多肽的抗体。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所述多肽的拮抗剂,其可用来抑制这些多肽的作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核酸序列中的突变、以及与本专利技术的多肽异常表达有关的疾病或疾病易感性的诊断方法。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将本专利技术的多肽或编码这种多肽的多核苷酸、在体外用于科学研究、DNA合成以及人工构建DNA载体的方法。根据本文的教导,上述方面及相关方面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取mRNA,反转录成cDNA,构建成人主动脉cDNA文库。从文库中获取Fwa116的基因片段,通过EST拼接得到Fwa116的全长cDNA序列。进而研究Fwa116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与分布,研究Fwa116多肽的活性与功能。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核酸(多核苷酸)序列,其编码具有推定的、如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成熟多肽。本专利技术的多核苷酸是从成人主动脉的cDNA文库中发现的。其定位于人体细胞的第17号染色体上。其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架,可以编码具有40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同源性分析表明Fwa116多肽与cdk5激活剂结合蛋白C53的同源性为70%。推测的Fwa116多肽由409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特征为(A)从13至18 Aa(GVSWAE),从157至162 Aa(GTEPSV),从193至198 Aa(GTDSGI),从204至209 Aa(GIDWGI),从222至227 Aa(GIDWGD)为N-豆蔻酰化位点(5个);(B)从15至18 Aa(SWAE),从57至60 Aa(SRKE),从113至116 Aa(SLGE),从131至134 Aa(SPTE),从150至153 Aa(TVYE),从156至159 Aa(TGTE),从161至164 Aa(SVVE),从235至238 Aa(TVLE),从255至258Aa(TLLE),从316至319 Aa(SVLE)为酪蛋白激酶II位点(10个);(C)从41至43 Aa(SLK),从57至59 Aa(SRK),从77至79 Aa(SCK),从339至341 Aa(SPR),从404至406 Aa(SKR),从408至410 Aa(SGR)为蛋白激酶C位点(6个);(D)从148至151 Aa(NSTV)为N-糖基化位点;(E)从270至291 Aa(LMELEIFLAQRAVELSEEADVL),从277至298 Aa(LAQRAVELSEEADVLSVSQFQL)为亮氨酸拉链结构(2个);(F)从405至408 Aa(KRYS)为cAMP和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位点。本专利技术的多核苷酸可以是RNA形式或DNA形式,其中DNA包括cDNA、基因组DNA和合成DNA。DNA可以是双链或单链的,如果是单链的,则可以是编码链或非编码(反义)链。编码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可以和SIQ ID NO1(全长2546个核苷酸)所示的编码序列(1002至2261位核苷酸)相同;或者,由于遗传密码的丰余性或简并性,编码序列也可以不同与SIQ ID NO1所示的编码序列。编码SIQ ID NO2所示成熟多肽的多核苷酸可以包括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和附加的编码序列,如编码多肽前导序列或分泌序列的多核苷酸;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以及任选的附加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如内含子或成熟多肽编码序列5’和/或3’端的非编码序列。因此,术语“编码多肽的多核苷酸”包括仅含有多肽编码序列的多核苷酸以及含有附加的编码和/或非编码序列的多核苷酸。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多核苷酸的变异体,其编码推定的、具有SI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片段、类似物及衍生物。所述变异体可以是天然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它包括选自下列组中的一个成员:(a)一种多核苷酸,其编码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b)一种多核苷酸,其是(a)天然存在的多核苷酸变异体;(c)一种多核苷酸,其能够与(a)杂交,并且与(a)具有至少 85%的同源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汝太陈敬洲刘玉清刘宝华张银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