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439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主要有将上游来水拦截处理的拦水闸坝,所述拦水闸坝往上游方向布置污物拦截网,拦水闸坝与污物拦截网以及河道两岸形成治理区域,其中,还包括若干软明渠将污水汇入治理区域中,所述治理区域包括位于河道两岸的截污廊道,与截污廊道连通的絮凝功能段,所述絮凝功能段流出的水往拦水闸坝方向依次经过气浮处理功能段、接触氧化功能段、深度净化功能段。采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对策,因地制宜,利用絮凝剂曝气富氧技术,达到深度脱氮除磷的作用,结合五个水质净化功能段,可有效净化水质,避免污泥沉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道水污染治理
,特指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
技术介绍
上游来水通常夹杂有枯叶、小型动物等污物杂质,以及流域两岸分散着点源污染,农村分散式生物污水、雨污合流水所属的支流、支渠及排污管均需要汇入流域中,因此需要对污染源集中处进行统一处理,避免影响下游水域,而目前,在尚未完成雨污分流的地区,城镇河道的水污染还无法形成规范性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通过河道拦截及分区处理,使河道污染物得到分解净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主要有将上游来水拦截处理的拦水闸坝,所述拦水闸坝往上游方向布置污物拦截网,拦水闸坝与污物拦截网以及河道两岸形成治理区域,其中,还包括若干软明渠将污水汇入治理区域中,所述治理区域包括位于河道两岸的截污廊道,与截污廊道连通的絮凝功能段,所述絮凝功能段流出的水往拦水闸坝方向依次经过气浮处理功能段、接触氧化功能段、深度净化功能段。上述方案中,截污廊道由对应两岸的分隔墙分隔形成。进一步的,截污廊道中设置有第一生态浮床。进一步的,软明渠与截污廊道对接处设置有滤网。进一步的,气浮处理功能段底部设置有若干曝气装置,气浮处理功能段的水面上设置有往两侧喷水的导流管以及V型收集槽,V型收集槽位于气浮处理功能段两侧。进一步的,V型收集槽固定于分隔墙侧面,且V型收集槽中配置有连接抽吸设备的吸管。进一步的,接触氧化功能段底部设置有生物填料。进一步的,深度净化功能段中设置有第二生态浮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对策,因地制宜,利用絮凝剂曝气富氧技术,达到深度脱氮除磷的作用,结合五个水质净化功能段一步步净化水体污物,其COD总去除率可达到88.97%,NH3-N总去除率可达到90.90%,TP总去除率可达到83.33%,可有效展示水质净化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系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主要有将上游来水拦截处理的拦水闸坝1,所述拦水闸坝1往上游方向布置污物拦截网2,拦水闸坝1与污物拦截网2以及河道两岸形成治理区域,其中,还包括若干软明渠3将污水汇入治理区域中,所述治理区域包括位于河道两岸的截污廊道4,与截污廊道4连通的絮凝功能段5,所述絮凝功能段5流出的水往拦水闸坝1方向依次经过气浮处理功能段6、接触氧化功能段7、深度净化功能段8。拦水闸坝1采用土坝和半透水坝的方式建设拦水坝,设置拦水闸坝1是临时挡水措施,起到拦水和蓄水的作用,主要是拦截上游来水,确保河道治理的保有水量,以便将治理区域分隔为多个功能单元,便于采取不同的治理工艺。污物拦截网2主要将上游来水的污物阻挡在外,拦水闸坝1配合污物拦截网2形成治理区域,被拦截在外的污物可通过打捞设备进行打捞上岸。截污廊道4由对应两岸的分隔墙40分隔形成,分隔墙40起到使软明渠3来水沿截污廊道4进入絮凝功能段5中,截污廊道4中设置有第一生态浮床41,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同时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可起到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作用。由于治理区域两岸分散着点源污染,采取软明渠3截污强化处理措施,在流域上游和相关区域内尚未全部完成市政截污干管铺设的河段,通过软明渠3形成截污方式,把治理区域内所属支流、支渠及排污管汇入治理水域的污染(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雨污合流水),大部分限制在软明渠3内,进行强化处理后,再汇入治理区域,从而起到截污的作用。而当雨季到来时,特别是在遭遇强降水时,雨污合流水会流进治理河道,这时软明渠3也可以成为在排涝泄洪时抵御雨污合流水污染冲击的有效设施。因此,软明渠3与截污廊道4对接处应当设置有滤网34,可以阻挡生物污物,避免污物进入治理区域,也便于及时打捞。絮凝功能段5主要通过投加生物絮凝剂使通过该功能段水体中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溶解性杂质,与投放的絮凝剂产生混凝反应形成絮凝颗粒,是后续气浮功能段处理工艺的前置处理工艺。气浮处理功能段6是在经过絮凝功能段5处理过后,水体中仍然存在着较轻的悬浮颗粒,在经过气浮曝气的作用,把水体中的悬浮污染物附随微气泡浮至水面并在气泡的支撑下维持在水面之上形成浮渣,并逐渐聚集稳定。通过设置拦除渣浮装置,将浮渣抽吸到岸上指定区域进行处置。具体的,气浮处理功能段6底部设置有若干曝气装置61,气浮处理功能段6的水面上设置有往两侧喷水的导流管60以及V型收集槽62,V型收集槽62位于气浮处理功能段6两侧,导流管60通过水泵抽取治理区域中的水,在气浮处理功能段6的水面上往两侧射流,将悬浮颗粒往两侧排开,使悬浮颗粒及絮凝物进入V型收集槽62中收集排出。V型收集槽62可固定于分隔墙40侧面,且V型收集槽62中配置有连接抽吸设备的吸管63,以便及时将进入V型收集槽62中的悬浮颗粒与絮凝物形成的浮渣抽取至岸上。接触氧化功能段7底部设置有生物填料71,使细菌迅速繁殖,在河道上形成生物膜。当流域污水流经生物膜时,生物膜上的细菌群会迅速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污染有机物,水质得到很好的改善。深度净化功能段8中设置有第二生态浮床81,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染具有特殊的耐受作用,能够通过绿色植物特有的光合作用,吸收分解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界面环境,其中空的结构利于氧气传输,使根系周围形成了兼氧、好氧等多种微生物,经过硝化反硝化过程,与植物自身共同作用,对水中污染物形成良好的去除效果。这些水生植物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尤其是对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的:一是通过根部吸收氮磷、重金属等营养物后富集在生物体内;二是它们发达的根系上形成了大量的生物膜,植株通过根端向生物膜输氧,使微生物参与对污染物的净化。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技术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主要有将上游来水拦截处理的拦水闸坝(1),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闸坝(1)往上游方向布置污物拦截网(2),拦水闸坝(1)与污物拦截网(2)以及河道两岸形成治理区域,其中,还包括若干软明渠(3)将污水汇入治理区域中,所述治理区域包括位于河道两岸的截污廊道(4),与截污廊道(4)连通的絮凝功能段(5),所述絮凝功能段(5)流出的水往拦水闸坝(1)方向依次经过气浮处理功能段(6)、接触氧化功能段(7)、深度净化功能段(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主要有将上游来水拦截处理的拦水闸坝(1),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闸坝(1)往上游方向布置污物拦截网(2),拦水闸坝(1)与污物拦截网(2)以及河道两岸形成治理区域,其中,还包括若干软明渠(3)将污水汇入治理区域中,所述治理区域包括位于河道两岸的截污廊道(4),与截污廊道(4)连通的絮凝功能段(5),所述絮凝功能段(5)流出的水往拦水闸坝(1)方向依次经过气浮处理功能段(6)、接触氧化功能段(7)、深度净化功能段(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廊道(4)由对应两岸的分隔墙(40)分隔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廊道(4)中设置有第一生态浮床(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河道治理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一凡林晓勇吴海奋林静伟郑锦鸿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弘东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