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方法及其夹具与自动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04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辐射单元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方法及其夹具与自动装配装置,用于将至少一种第一部件与至少一种第二部件进行定位装配,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置入定位在设有避空的夹具中,并使第二部件套在第一部件上、第一部件部分暴露于所述避空;S2.对第一部件暴露于所述避空的部分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第二部件扭转装配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地提出采用夹具来完成两种以上部件之间的扭转装配固定,首先通过夹具对待装配的零件进行预装定位,再透过夹具上的避空对装配过程中存在扭转关系的俩部件中的一种进行施压使其扭转,克服了小体积零件装配繁杂、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不稳定、装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方法及其夹具与自动装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基站天线辐射单元装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方法及其夹具与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基站天线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工程中,天线质量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每个用户的切身体验;其中,天线内部有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振子,实现天线收发信号的作用。振子的性能关系到天线的整体性能指标的好坏和能否达标。对于其中的一种压铸振子来说,需要在振子内部装配馈电片组件,然后将馈电片组件和振子焊接,实现振子信号的连接传输。其中馈电片组件是在一根馈电片上下的部分分别套装介质块,完成馈电片组件的装配,实现馈电片组件在装配位置和振子的隔离以及固定馈电片组件在振子中的正确位置。在馈电片上下部分分别有一个缺口样卡位,对应着介质块的装配位置,将介质块装配到对应位置后,还需要将介质块旋转90度,使介质块的缺口和馈电片相配合,这样介质块就固定在馈电片上,不会移动位置,也不会轻易脱落。在装配馈电片组件时,需要将馈电片上下部分分别套装上介质块,但是由于馈电片、及需要套装的介质块体积比较小,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人工装配。不仅人工难以抓取,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介质块装配后旋转90度,人工操作也不方便。造成人工操作时装配效率低,同时也容易疲劳。同时采用人工操作,在装配时还存在没有旋转到90度的情况,造成装配不到位,在下一步的周转、装配过程中会造成介质块的松动、脱落,影响振子的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方法及其夹具与自动装配装置,用于解决人工手动装配馈电片组件类零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过高、装配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夹具装配馈电片和2个介质块等多个零件的装配,一次装配完成多个馈电片及配套的介质块的装配,在装配的过程中采用定位装置,不仅装配速度快,而且装配精确,采用机械化控制一次开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自动装配,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方法,用于将至少一种第一部件与至少一种第二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包括如下步骤:S1.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置入定位在设有避空的夹具中,并使第二部件套在第一部件上、第一部件部分暴露于所述避空;S2.对第一部件暴露于所述避空的部分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第二部件扭转装配固定。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提出采用夹具来完成两种以上部件之间的扭转装配固定,克服了小体积零件装配繁杂、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不稳定、装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首先通过夹具对待装配的零件进行预装定位,再透过夹具上的避空对装配过程中存在扭转关系的俩部件中的一种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另一种发生扭转,扭转的结果就是俩部件间建立正确的装配关系,进入完全装配状态,扭转的角度α根据俩部件间预装配状态到完全装配状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一般取α∈(0,90°]。其中,多零件指一组或多组零件,每组零件包括至少一种第一部件和至少一种第二部件,例如,在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一种压铸振子所用到的馈电片组件,其包括一种第一部件和两种第二部件。当所述夹具一次可以同时完成多组零件的装配固定时,装配效率将成倍提升,这正是本专利技术的宗旨,对于某些较为复杂、无法一次在夹具完成多组零件的装配的情况,也可以相应调整为一组。所述第一部件如同馈电片组件中的馈电片,具有用来与第二部件连接的连接部和相对突出于连接部用来作为施压着力点的受力部,第一部件定位于夹具时受力部恰好与夹具上的避空正对着;所述第二部件如同馈电片组件中的介质块,装配时和装配后套装在第一部件的连接部上。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置入并定位于夹具的过程,可以将两种以上部件依序置入夹具完成预装,也可以将两种以上部件预装后一起置入夹具,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置入顺序。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方法的多零件同步装配夹具,用于将至少一种第一部件与至少一种第二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零件定位槽和第一避空孔,所述零件定位槽用于定位相互预套装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避空孔用于部分暴露第一部件;和压板,所述压板覆盖所述定位板,压板上设有与第一避空孔相对应的第二避空孔,所述第二避空孔用于部分暴露第一部件;外力透过第一避空孔或第二避空孔对第一部件暴露于所述避空孔的部分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第二部件扭转装配固定。本专利技术采用定位板和压板的配合完成零件的预装与定位,并使存在扭转关系的俩部件中的一种的其中部分暴露于第一避空孔与第二避空孔处,再借助外力作用,从第一避空孔对暴露的部件进行施压使其扭转或穿出第二避空孔,或从第二避空孔对暴露的部件进行施压使其扭转或穿出第一避空孔,完成扭转装配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小体积零件装配繁杂、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不稳定、装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施压时或施压后被施压的部件是否穿出第一避空孔或第二避空孔取决于扭转的角度和零件或夹具的尺寸;扭转的角度取决于俩部件间预装配状态到完全装配状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般取α∈(0,90°)。施加外力的方式可以是人为手动逐个地从第一避空孔或第二避空孔将暴露的部件捅向第二避空孔或第一避空孔一侧,也可以借助机械结构驱动施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零件同步装配夹具还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用于接收外力,翻转板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避空孔或第二避空孔的翻转桩,所述翻转桩用于对第一部件暴露于所述第一避空孔或第二避空孔的部分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第二部件扭转装配固定。对于一次完成多组零件的扭转装配固定的夹具来说,具有翻转桩的翻转板的加入无疑能够带来装配效率的进一步大幅提升。重要的是,专用的翻转板有助于精确控制部件的扭转角度,进一步提高装配质量的稳定性;扭转角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翻转桩的长度或其自由端的形状(包括倾斜状态)来实现。与此同时,翻转板的出现也为实现多零件同步装配的自动化提供了可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板与所述定位板可拆卸连接。待装配零件全部置入定位板后,压板覆盖定位板开口并与其连接,然后一同作为整体移到翻转板设有翻转桩的一侧,翻转板与作为整体的定位板和压板相向而行,翻转桩从第一避空孔/第二避空孔插入使其中部件发生扭转完成装配固定。对于这种实施方式,可拆卸连接的压板和定位板连同定位在其中零件是一个整体,可以随意移动或翻转,不必担心其中零件移位,翻转板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其中零件施加作用力,对翻转板的摆放方向没有限制。然而,装配作业中通常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进行,而定位作业的时长通常要比扭转作业长,尤其是扭转的过程使用机械化方式驱动的情况下,配置数量明显多于翻转板的定位板不失为明智之举,此时就要求工厂要配置相应数量的压板,设备成本较高。为克服上述实施方式存在的不足,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板通过可压缩弹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翻转板设有翻转桩的一侧;在所述可压缩弹性连接件处于伸展状态下,所述翻转桩完全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方法,用于将至少一种第一部件与至少一种第二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置入定位在设有避空的夹具中,并使第二部件套在第一部件上、第一部件部分暴露于所述避空;/nS2.对第一部件暴露于所述避空的部分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第二部件扭转装配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方法,用于将至少一种第一部件与至少一种第二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置入定位在设有避空的夹具中,并使第二部件套在第一部件上、第一部件部分暴露于所述避空;
S2.对第一部件暴露于所述避空的部分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第二部件扭转装配固定。


2.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多零件同步装配夹具,用于将至少一种第一部件与至少一种第二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零件定位槽和第一避空孔,所述零件定位槽用于定位相互预套装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避空孔用于部分暴露第一部件;和
压板,所述压板覆盖所述定位板,压板上设有零件定位凸起和与第一避空孔相对应的第二避空孔,所述零件定位凸起与零件定位凹槽配合定位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避空孔用于部分暴露第一部件;
外力透过第一避空孔或第二避空孔对第一部件暴露于所述避空孔的部分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第二部件扭转装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用于接收外力,翻转板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避空孔或第二避空孔的翻转桩,所述翻转桩用于对第一部件暴露于所述第一避空孔或第二避空孔的部分进行施压使其相对于第二部件扭转装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零件同步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通过可压缩弹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翻转板设有翻转桩的一侧;在所述可压缩弹性连接件处于伸展状态下,所述翻转桩完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吕晓胜刘海滨秦芬政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