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32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设置在插头壳体内的工作电路部分,所述插头壳体一端连接有法兰,法兰圆周均布若干沉头螺栓孔,插头壳体内填充有透明的弹性硅胶;所述工作电路部分包括电路板、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源连接线、导电铜片和外接引脚,电路板设置于插头壳体内,导电铜片设置于法兰的中心位置,电路板与导电铜片之间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外接引脚分别与电路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机械对接位置,通过插头传输信号,并且可以防水防尘,有效避免了插头在对接位置线路裸露;该插头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传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器插头,特别涉及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很多接触网检测仪器厂家目前都是采用航空插头等外置插线连接,外置插线连接不方便,易磨损和压坏,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美观。基于以上的问题,用于接触网智能检测小车中对接的位置,替代传统的外接式连接,有效避免电线的裸露、插头的磨损、不能防水防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用于机械对接位置,通过插头传输信号,并且可以防水防尘,有效避免了插头在对接位置线路裸露;该插头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设置在插头壳体内的工作电路部分,所述插头壳体一端连接有法兰,法兰圆周均布若干沉头螺栓孔,插头壳体内填充有透明的弹性硅胶;所述工作电路部分包括电路板、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源连接线、导电铜片和外接引脚,电路板设置于插头壳体内,导电铜片设置于法兰的中心位置,电路板与导电铜片之间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外接引脚分别与电路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接引脚为四个,四个外接引脚包括电源VCC、接地GND、信号接收input和信号发送output。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路部分还包括运放放大器U1A和三极管Q1,所述信号接收input连接运放放大器U1A同相输入端,运放放大器U1A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接收发光二极管光信号,光敏二极管经过三极管Q1连接信号发送output。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另一端连接运放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运放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还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硅胶填充于插头壳体和工作电路部分之间的空隙。进一步地,所述还包括固定端板,所述固定端板设置有供插头壳体贯穿的通孔,通孔一端设置有与法兰相配合的凹槽,固定端板一侧与法兰外侧面平齐,固定端板设置有与沉头螺栓孔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用于机械对接位置,通过插头传输信号,并且可以防水防尘,有效避免了插头在对接位置线路裸露;该插头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经过了二极管D3的发射和二极管D2的输出,可以完整准确的接收信号,实现了信号的可靠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电路部分电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nput输入波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拉板的output输出波形图。图中:1、电路板,2、光敏二极管,3、发光二极管,4、电源连接线,5、导电铜片,6、外接引脚,7、插头壳体,8、弹性硅胶,9、沉头螺栓孔,10、内螺纹孔,11、固定端板,71、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阅图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包括插头壳体7和设置在插头壳体7内的工作电路部分,所述插头壳体7一端连接有法兰71,法兰71圆周均布若干沉头螺栓孔9,插头壳体7内填充有透明的弹性硅胶8;所述工作电路部分包括电路板1、光敏二极管2、发光二极管3、电源连接线4、导电铜片5和外接引脚6,电路板1设置于插头壳体7内,导电铜片5设置于法兰71的中心位置,电路板1与导电铜片5之间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4,光敏二极管2、发光二极管3、外接引脚6分别与电路板1连接。所述外接引脚6为四个,四个外接引脚6包括电源VCC、接地GND、信号接收input和信号发送output。所述工作电路部分还包括运放放大器U1A和三极管Q1,所述信号接收input连接运放放大器U1A同相输入端,运放放大器U1A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3,光敏二极管2接收发光二极管3光信号,光敏二极管2经过三极管Q1连接信号发送output。所述发光二极管3另一端连接运放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还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1。所述弹性硅胶8填充于插头壳体7和工作电路部分之间的空隙,插头壳体7为金属壳体,弹性硅胶8将工作电路部分的元器件固定,弹性硅胶8具有较好的弹性,在插头对接后,可以保证防水、防尘。所述还包括固定端板11,所述固定端板11设置有供插头壳体7贯穿的通孔,通孔一端设置有与法兰71相配合的凹槽,固定端板11一侧与法兰71外侧面平齐,固定端板11设置有与沉头螺栓孔9相配合的内螺纹孔10。所述电路板1设置有外部电源,所述电源连接线4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为蓄电池。本专利技术安装时将两个对接插头与两个固定端板11连接固定,参阅图4,将两个固定端板11分别焊接于接触网智能检测小车的立柱下端和底板上侧,之后将两个固定端板11采用螺栓连接固定,固定端板11边缘均设置有用于螺栓连接的通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为了方便说明原理,参阅图6,图中:VCC:电源电压;U1ALM358AD:运放放大器U1A,起到比较器的作用;稳压二极管D1:本实施例中采用2.5V的稳压二极管,作用是在电源电压VCC改变的情况下电阻R3两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保证经过发光二极管3的电流基本保持不变;发光二极管3:本实施例中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用于发送输入的信号;光敏二极管2:通过自身的光敏特性,用于接收发光二极管3发送的信号;三极管Q1:放大输出信号,对光敏二极管2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本实施例通过图6电路,模拟单工的光传输信号的收发;采用基于单片机的函数发生器RIGOLDG4062对电路发送信号,通过IO口向该电路发送信号,信号接收端是input,接收的波形可以是正弦波、方波,信号通过运放放大器U1A恒流输出,由发射二极管3向接收端光敏二极管2发射信号,光敏二极管2接收了信号之后,经过三极管Q1放大后输出output。信号传输方式可以是红外或激光,因此发射二极管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3或红外发射二极管;工作电源电压VCC范围是3-36V。光敏二极管2接收光信号,经过三极管Q1放大信号从集电极(output)输出信号。输出波形的振幅和电源电压、放大倍数β有关,电路中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是1KHZ-10KHZ,输出频率不变。运放放大器U1A:将(input)输入点波形转换成同频率的方波,恒流输出。当“+”输入端电压高于“-”输入端时,输出端为高电平;当“+”输入端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设置在插头壳体内的工作电路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一端连接有法兰,法兰圆周均布若干沉头螺栓孔,插头壳体内填充有透明的弹性硅胶;/n所述工作电路部分包括电路板、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源连接线、导电铜片和外接引脚,电路板设置于插头壳体内,导电铜片设置于法兰的中心位置,电路板与导电铜片之间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外接引脚分别与电路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传输对接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设置在插头壳体内的工作电路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一端连接有法兰,法兰圆周均布若干沉头螺栓孔,插头壳体内填充有透明的弹性硅胶;
所述工作电路部分包括电路板、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源连接线、导电铜片和外接引脚,电路板设置于插头壳体内,导电铜片设置于法兰的中心位置,电路板与导电铜片之间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外接引脚分别与电路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对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引脚为四个,四个外接引脚包括电源VCC、接地GND、信号接收input和信号发送output。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传输对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路部分还包括运放放大器U1A和三极管Q1,所述信号接收input连接运放放大器U1A同相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学谦黄立平吴天龙冯东阁刘优萍王晨阳黄泽奇董天瑞王胜永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格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