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美云专利>正文

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35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该自行车胎为无内胎式形态,主要特点包括一胎面、二胎边、二胎唇及一胎内壁,二胎边连设于胎面二侧,二胎唇则分设于二胎边内侧,胎内壁表面结合有具黏着性的填缝止漏胶层,且填缝止漏胶层表面还设有一抗沾黏隔离层,该抗沾黏隔离层于填缝止漏胶层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的表层结构;藉此当自行车胎相对于自行车之轮圈进行组装或拆卸作业时,能够避免胎唇跨越过轮圈时因黏着、高磨擦而致拆组不顺之问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胎;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创新结构形态。
技术介绍
有鉴于传统的无内胎式车胎在发生尖刺物插入胎体情况后,会有快速泄气而难以止漏之问题点,后续遂有相关业界研发出一种于车胎内壁结合增设有一填缝止漏胶层的另一种结构形态,所述填缝止漏胶层,于常温状态下可长期保持在具有沾黏胶质特性的状态,故当尖刺物插入无内胎式车胎后,填缝止漏胶层会紧密地包覆在尖刺物周围,从而达到止漏的效果,且当尖刺物拔出后,该处的填缝止漏胶层会自动闭合成封闭状,达到其填缝止漏的功能。一直以来,所述填缝止漏胶层仅应用在机车胎以及客货车等大规格形态的车胎产品结构上,但其普遍性业已渐渐式微,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前述大规格形态的车胎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面临高速行驶(如时速70公里以上)的状态,且其车胎胎面与地面磨擦接触面积过大,此等因素均会造成车胎处于高温状态,而此种高温状态,会直接导致填缝止漏胶层快速质变硬化的现象,从而丧失其原本应具备的黏着特性,因此当面临尖刺物插入车胎情况时,填缝止漏胶层往往因为硬化失效而无法发挥其预期之功效,从而为相关使用消费者所诟病。业界曾经试图将填缝止漏胶层应用在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上,但却发现面临更大的难题,因为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在仓储库存过程中,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的胎面与二侧胎边可以展开摊平,然后让整个原本呈环圈状的车胎形状压扁且折迭成为体积与面积均大幅缩减的形态,此外亦有业界是采用将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的二侧胎边相对迭靠压扁之收纳状态;由此可见,前述收折状态下的无内胎式自行车胎,其原本位在不同侧向的内壁,会紧密地贴靠在一起,可想而知,若此时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的内壁设有填缝止漏胶层,则贴靠在一起的不同侧向内壁,势必会因为填缝止漏胶层而黏合在一起,进而造成日后无内胎式自行车胎无法重新展开使用的严重问题,所以基于上述技术问题,使得所述填缝止漏胶层至今仍旧无法应用在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上,实属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包括一胎面、二胎边、二胎唇以及一胎内壁,二胎边连设于胎面二侧,二胎唇则分设于二胎边内侧;其中胎内壁表面结合有一填缝止漏胶层,填缝止漏胶层具有黏着性;且填缝止漏胶层表面还设有一抗沾黏隔离层,抗沾黏隔离层于填缝止漏胶层的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的表层结构。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自行车胎的胎内壁表面结合有所述填缝止漏胶层,且填缝止漏胶层表面设置有所述抗沾黏隔离层等结构形态,以于填缝止漏胶层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之表层结构;如此一来,便可让无内胎式自行车胎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从而达到尖刺物插入自行车胎时能够自动闭合、填缝止漏的功效;且自行车胎因使用过程转速较低且地面接触面积较小,所以不易导致高温状态而影响填缝止漏胶层的使用寿命,基于此,将所述填缝止漏胶层应用在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上,应属前所未见,为本专利技术创新特征之一。本专利技术之另一优点,是当自行车胎收纳折迭时,能够利用抗沾黏隔离层将相互迭靠的填缝止漏胶层加以隔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止填缝止漏胶层发生黏合无法展开复原之问题,此部分完全克服了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难题与技术偏见,让所述填缝止漏胶层能够应用在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上,且完全不会影响到无内胎式自行车胎进行折迭收纳之仓储作业程序。本专利技术之再一优点,当自行车长时间闲置不使用而导致胎压不足状况时,能够利用抗沾黏隔离层将相迭靠的填缝止漏胶层加以隔开,因此可有效避免相迭靠的填缝止漏胶层之间互相黏住,从而达到保护无内胎式自行车胎正常使用状态之优点与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行车胎较佳实施例之局部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自行车胎较佳实施例之断面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抗沾黏隔离层为一软质片状体形态之实施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抗沾黏隔离层通过喷洒方式批覆结合于填缝止漏胶层表面实施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填缝止漏胶层及抗沾黏隔离层仅分布于胎内壁局部面域设置形态之实施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呈压扁收纳折迭状态之局部剖视图。图7是为图6之B部位放大图。图8是为图6之8-8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自行车胎之另一种压扁收纳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之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自行车胎A为无内胎式形态,包括下述构成:一胎面10(注:有无胎纹并不局限)、二胎边20、二胎唇30以及一胎内壁40,二胎边20连设于胎面10二侧,二胎唇30则分设于二胎边20内侧;其中胎内壁40表面结合有一填缝止漏胶层50,填缝止漏胶层50具有黏着性;填缝止漏胶层50表面还设有一抗沾黏隔离层60,抗沾黏隔离层60于填缝止漏胶层50的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之表层结构,以当自行车胎折迭时,通过抗沾黏隔离层60将相互迭靠的填缝止漏胶层50加以隔开,从而防止填缝止漏胶层50发生黏合无法展开复原之问题。其中,填缝止漏胶层50以及抗沾黏隔离层60,为布满于胎内壁40表面全部面域之设置形态;此部份如图2所示填缝止漏胶层50及抗沾黏隔离层60,为布满于胎内壁40表面全部面域之设置形态。另如图5所示填缝止漏胶层50及抗沾黏隔离层60,则为仅分布于胎内壁40表面对应胎面10及二胎边20局部区域处之局部面域设置形态,本例之优点主要是能够保持胎内壁40对应二胎唇30之面域呈无黏着性状态,以当自行车胎A相对于自行车之轮圈进行组装或拆卸作业时(注:此状态图面省略绘示),能够有效避免胎唇30跨越过轮圈时,因黏着、高磨擦而致拆组不顺之问题。如图3所示,其中抗沾黏隔离层60为单独制成的一软质片状体形态,通过贴附方式设于填缝止漏胶层50表面;本例中所示抗沾黏隔离层60,合理而言为可受力剥离的状态者。如图4所示,本例为抗沾黏隔离层60B另一实施方式,本例中,抗沾黏隔离层60B为一涂布成型体,选用粉状或液态任一种形态之抗沾黏材料,通过喷洒或涂刷任其中一种方式批覆结合于填缝止漏胶层50表面;亦即,本例所示抗沾黏隔离层60B,其相对于填缝止漏胶层50而言,为不可剥离与轻易移除的结构形态;此外,所述粉状之抗沾黏材料具体实现上也可能是低密度松散分布的状态;而所述液态之抗沾黏材料,可以采用喷洒或涂刷任一种方式进行批覆,俟其干涸硬化后,即获得抗沾黏隔离层60B。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请综合参阅图1至9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主要通过自行车胎A之胎内壁40表面结合有具有黏着性的填缝止漏胶层50,且填缝止漏胶层50表面设有抗沾黏隔离层60等结构形态,因为抗沾黏隔离层60会在填缝止漏胶层50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之表层结构,所以能够将相互迭靠的填缝止漏胶层50加以隔开,以有效防止填缝止漏胶层50发生黏合无法展开复原之问题;由此可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该自行车胎为无内胎式形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胎面、二胎边、二胎唇以及一胎内壁,该二胎边连设于胎面二侧,二胎唇则分设于二胎边内侧;其中胎内壁表面结合有一填缝止漏胶层,填缝止漏胶层具有黏着性;填缝止漏胶层表面还设有一抗沾黏隔离层,抗沾黏隔离层用以于填缝止漏胶层的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之表层结构,以当自行车胎折迭时,通过抗沾黏隔离层将相互迭靠的填缝止漏胶层加以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该自行车胎为无内胎式形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胎面、二胎边、二胎唇以及一胎内壁,该二胎边连设于胎面二侧,二胎唇则分设于二胎边内侧;其中胎内壁表面结合有一填缝止漏胶层,填缝止漏胶层具有黏着性;填缝止漏胶层表面还设有一抗沾黏隔离层,抗沾黏隔离层用以于填缝止漏胶层的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之表层结构,以当自行车胎折迭时,通过抗沾黏隔离层将相互迭靠的填缝止漏胶层加以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其特征在于抗沾黏隔离层为单独制成的一软质片状体形态,通过贴附方式设于填缝止漏胶层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美云
申请(专利权)人:周美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