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机、控制板及冷却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32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射成型机、控制板及冷却单元。注射成型机(1)的控制板(7)包含:马达驱动用元件(9),配置于控制板壳体(71)的内部空间;及冷却单元(8),用于冷却马达驱动用元件。冷却单元包含:流路部件,包含与马达驱动用元件热性连接的散热器(81c);及至少一个第1风扇(F),至少与流路部件一同构成流路(82),且以生成通过流路流动的第1空气流的方式构成。流路在控制板壳体(71)的第1侧面部分(71b)具有流入口(82a),在控制板壳体(71)的第2侧面部分(71e)具有流出口(82b),并且以因第1风扇(F)的工作而在流路中流动的第1空气流不会流出到控制板壳体(71)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射成型机、控制板及冷却单元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69417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控制板及冷却单元。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及冷却风扇的内容。因冷却风扇的工作而产生的空气流在散热器的散热片之间的流路中流动,并从壳体窗向壳体外流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00660号公报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当在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及风扇时,伴随风扇的工作而在壳体内产生空气流。由此促进壳体内的除IPM(IntelligentPowerModule:智能功率模块)以外的发热元件(例如,CPU)的冷却。然而,壳体由多个壳体板构建,并且设置有配线取出口等。因此,导致尘埃、粉尘、PM(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质)等灰尘经由壳体的间隙进入到壳体内。灰尘产生意外的电气组件之间的短路或产生意外的电气组件的蓄热,从而有可能会使存储于壳体内的控制系统的动作不稳定。因此,希望兼顾有效地冷却IPM等马达驱动用元件及抑制控制板的壳体内的灰尘储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板为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板,其具备:马达驱动用元件,配置于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及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所述马达驱动用元件,所述冷却单元包含:流路部件,包含与所述马达驱动用元件热性连接的散热器;及至少一个第1风扇,至少与所述流路部件一同构成流路,且以生成通过所述流路而流动的第1空气流的方式构成,所述流路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1侧面部分具有流入口,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2侧面部分具有流出口,并且以因所述第1风扇的工作而在所述流路中流动的所述第1空气流不会流出到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单元为用于冷却注射成型机的发热元件的冷却单元,其具备:流路部件,包含应该与马达驱动用元件热性连接的散热器;及至少一个风扇,至少与所述流路部件一同构成流路,且以生成通过所述流路而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式构成,所述流路在所述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板壳体的第1侧面部分具有流入口,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2侧面部分具有流出口,并且以因所述至少一个风扇的工作而在所述流路中产生的所述空气流不会流出到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板具备:马达驱动用元件,配置于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注射成型机控制用CPU,配置于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所述马达驱动用元件,并且具备包含与所述马达驱动用元件热性连接的散热器的流路部件及至少与所述流路部件一同构成流路且以生成通过所述流路而流动的第1空气流的方式构成的至少一个第1风扇;及第2风扇,从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引入空气而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生成第2空气流,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流路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1侧面部分具有流入口,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2侧面部分具有流出口,并且以因所述第1风扇的工作而在所述流路中流动的所述第1空气流不会流出到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能够兼顾有效地冷却马达驱动用元件及抑制控制板壳体内的灰尘储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控制系统的局部概略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板的概略结构的图,由虚线箭头表示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空气流。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侧视图。符号的说明1-注射成型机,2-合模装置,3-注射装置,7-控制板,8-冷却单元,9-马达驱动用元件,61-交流电源,62-转换器,63-平滑化电路,64-变频器,65-伺服控制器,66-CPU,71-控制板壳体,81-流路部件,81c-散热器,82-流路,83-通道,84-密封件,85-集尘过滤器,101-第1电气安装件配置部,102-第2电气安装件配置部,103-第3电气安装件配置部,104-第4电气安装件配置部,200-集尘过滤器,F-风扇,M-马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非限定的实施方式及特征进行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过多说明便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和/或各特征,从而也能够理解基于该组合的协同效应。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附图是以叙述专利技术为主要目的的,为了便于制图进行了简化。各特征并不仅对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注射成型机有效,而且可以理解为本说明书中未公开的其他各种注射成型机中也可以通用的普遍的特征。如图1所示,注射成型机1具有安装于共同或不同的底座4上的合模装置2及注射装置3。注射成型机1根据合模装置2与注射装置3的协同动作连续制造成型品。合模装置2以重复闭模、合模及开模的循环的方式构成。注射装置3以重复塑化计量工序、填充工序及保压工序的循环的方式构成。对合模装置2安装模具装置5。模具装置5的具体结构由注射成型品的形状、大小及个数确定。模具装置5可以是双板式或三板式。在若干方式中,模具装置5具有一个以上的定模51及一个以上的动模52。以下,对合模装置2及注射装置3的结构及动作进行更详细的叙述。合模装置2具有固定台21、可动台22、肘节机构23、肘节座24、多个连接杆25、合模马达26及模厚调整机构27。由合模马达26生成的驱动力传递至肘节机构23,可动台22沿连接杆25移动。由此,能够变更固定台21的对置面与可动台22的对置面的间隔。当固定台21与可动台22的间隔大时,在固定台21与可动台22之间的空间能够导入模具装置5。在固定台21与可动台22之间的空间导入了模具装置5的状态下,能够将定模51安装于固定台21,并且将动模52安装于可动台22。也可以在将定模51安装于固定台21之后,将动模52安装于可动台22,相反,也可以在将动模52安装于可动台22之后,将定模51安装于固定台21。在对合模装置2安装了模具装置5的状态下,与上述相同地,可动台22移动,由此,进行模具装置5的闭模、合模及开模。闭模为定模51的对置面与动模52的对置面接触而定模51的型腔部分与动模52的型腔部分空间性连通的状态。合模为为了耐受来自注射装置3的材料的注射压力而动模52被更强力挤压于定模51的状态。开模为定模51的对置面与动模52的对置面未接触而两者之间空出间隔的状态。合模装置2包含用于从模具装置5排出成型品的顶出装置28。顶出装置28例如安装于可动台22的后方。顶出装置28包含顶出杆及对顶出杆供给动力的顶出马达。由顶出马达生成的转矩通过滚珠丝杠转换为直线力并传递至顶出杆。若使顶出杆前进,则由此挤压模具装置5的顶出板。通过顶出销挤压定模51中的成型品,从而从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板,其为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板,其具备:/n马达驱动用元件,配置于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及/n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所述马达驱动用元件,/n所述冷却单元包含:/n流路部件,包含与所述马达驱动用元件热性连接的散热器;及/n至少一个第1风扇,至少与所述流路部件一同构成流路,且以生成通过所述流路而流动的第1空气流的方式构成,/n所述流路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1侧面部分具有流入口,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2侧面部分具有流出口,并且以因所述第1风扇的工作而在所述流路中流动的所述第1空气流不会流出到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JP 2019-0694171.一种控制板,其为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板,其具备:
马达驱动用元件,配置于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及
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所述马达驱动用元件,
所述冷却单元包含:
流路部件,包含与所述马达驱动用元件热性连接的散热器;及
至少一个第1风扇,至少与所述流路部件一同构成流路,且以生成通过所述流路而流动的第1空气流的方式构成,
所述流路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1侧面部分具有流入口,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第2侧面部分具有流出口,并且以因所述第1风扇的工作而在所述流路中流动的所述第1空气流不会流出到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板,其中,
所述冷却单元还具备与所述流路部件及所述第1风扇一同构成所述流路的至少一个通道,所述通道以围绕所述第1风扇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流路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板,其中,
所述冷却单元还具备设置于所述控制板壳体与所述通道之间的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板,其中,
所述第1侧面部分定位于操作侧相反侧,所述第2侧面部分定位于地面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板,其还具备:
注射成型机控制用CPU,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配置于所述流路外;及
第2风扇,从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引入空气,并在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生成第2空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板,其还具备:
第3风扇,以促进因所述第2风扇的工作而产生于所述控制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所述第2空气流到达至所述CPU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板,其中,
所述第3风扇在所述第2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CPU靠下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控制板,其中,
所述第1及第2风扇设置于操作侧相反侧,所述第3风扇设置于操作侧。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板,其中,
所述第2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田阳介豊岛研人江幡宏一郎根本拓也山口宏小沼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