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51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轮压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其包括车轮承载台、压力传感器、驱动装置与挡板。车轮承载台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表面与车轮承载台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挡板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轮承载台上,且挡板设置在压力传感器的一侧;挡板的长度方向与车轮承载台的长度方向一致,挡板用于沿车轮承载台的宽度方向运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挡板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改变挡板的位置以改变车轮承载台顶面容纳起重机车轮的空间的宽度,以确保不同型号的轮子都可以位于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不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轮压检测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在建筑施工时,是必备机械。所以对起重机的性能测试较为重要。而对起重机的性能进行测试时,其中一项是对起重机轮压进行测试。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起重机轮压测试的主要方法是在轨道上贴应变片,然后使起重机轮子驶过粘贴有应变片的轨道,根据应变-时间曲线、起重机空载自重进行标定,然而起重机空载自重是设计、计算估计值、偏差较大,因此通过此方法计算所得轮压的准确性、精确性有待研究,并且此方法需要在轨道上粘贴应变计,然而起重机使用现场轨道环境复杂,因此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消除外界误差导致起重机轮压测试不准确,公告号为CN20668380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其包括车轮承载台、第一引坡和第二引坡,第一引坡和第二引坡对称设置在车轮承载台。在对起重机进行起重机轮压测试时,将起重机的一个轮子从第一引坡或第二引坡开上车轮承载台,然后在车轮承载台上测试轮压。但是上述的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无法针对不同型号的起重机进行轮压测试,因为其体积较大,不同型号的起重机的轮距是不同的,无法使不同型号的起重机的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同时位于车轮承载台上,测试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主要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测量不同型号的起重机的轮压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包括车轮承载台、压力传感器、驱动装置与挡板;车轮承载台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表面与车轮承载台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挡板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轮承载台上,且挡板设置在压力传感器的一侧;挡板的长度方向与车轮承载台的长度方向一致,挡板用于沿车轮承载台的宽度方向运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挡板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试起重机轮压时,首先使起重机的轮子开至车轮承载台的顶面,且轮子位于压力传感器的上方,以测试起重机的轮压。当不同型号的起重机进行测试时,可以调节驱动装置,使挡板沿车轮承载台的宽度方向运动,以调整车轮承载台顶面的车轮可以接触的表面的宽度,以确保起重机的轮子位于压力传感器的正上方,防止一些较小的起重机的轮子偏移导致测试结果不够准确。挡板对起重机进行限位,防止其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与螺杆;驱动件用于驱动螺杆转动;车轮承载台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车轮承载台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二凹槽用于容纳螺杆;第二凹槽的侧壁设置有螺纹孔,螺杆的远离驱动件的一端穿过螺纹孔伸入第二凹槽,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挡板的一端伸入第二凹槽,并与螺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时带动其上的挡板沿螺杆的轴向运动,第二凹槽相当于限位槽,可以防止挡板转动,而且可以大大节约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挡板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有斜面,可以防止起重机在运动时发生偏移,导致轮子直接撞在挡板侧壁的顶角上,有效防止轮子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挡板可拆卸地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与螺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通过连接件与螺杆连接,可以防止由于挡板直接与螺杆连接的连接处损坏导致挡板报废,连接件的设置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挡板与连接件通过螺丝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与连接件通过螺丝连接,以实现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方便,而且成本较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包括手轮,手轮与螺杆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螺杆转动时,可以采用转动手轮以转动螺杆,这种方式较为方便,而且不受电力等其他方式的干扰,适用性较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螺杆转动时,可以采用驱动电机以转动螺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车轮承载台设置有标示层,标示层设置标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轮承载台上设置有标示层,标示层上可以印制或刷上刻度,以明确挡板移动的距离,便于移动挡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凹槽侧壁设置有引雨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雨孔可以防止由于下雨导致第二凹槽内积水,减少螺杆的损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可以根据起重机的型号调整挡板的位置,以保证不同型号的起重机的轮子均可以位于压力传感器的表面。2.挡板的侧壁设置有斜面,可以防止起重机的轮子与挡板的侧壁碰撞导致损坏。3.引雨孔可以防止第二凹槽内进水,减少螺杆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车轮承载台;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21、螺纹孔;122、引雨孔;2、压力传感器;3、驱动装置;31、驱动件;32、螺杆;4、挡板;41、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与图2,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车轮承载台1、压力传感器2、驱动装置3与挡板4。车轮承载台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这样可以方便起重机的轮子运动至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的中心位于车轮承载台1顶面的一侧,这里需要注意的时,第一凹槽11的中心并不是位于中心位置,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型号较小的起重机的轮子无法位于第一凹槽11上方。第一凹槽11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2的表面与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这样起重机的轮子位于压力传感器2的表面,压力传感器2可以测试轮压。除此之外,车轮承载台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的长度方向与车轮承载台1的宽度方向一致。挡板4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轮承载台1上,且挡板4设置在压力传感器2的一侧,且位于压力传感器2靠近车轮承载台1的中心的一侧。挡板4的长度方向与车轮承载台1的长度方向一致,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挡板4运动,挡板4用于沿车轮承载台1的宽度方向运动。在运动时挡板4靠近或远离压力传感器2,可以改变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的车轮容纳空间的宽度。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型号的起重机的车轮位于压力传感器2的上方,防止由于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的宽度太大,导致较小的起重机的轮子在运动至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时,其偏离至远离压力传感器2处,导致测量不够准确。另外,挡板4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可以设置有斜面,即横截面积可以为梯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挡板4的侧壁有较尖的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承载台(1)、压力传感器(2)、驱动装置(3)与挡板(4);/n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2)的表面与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n挡板(4)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轮承载台(1)上,且挡板(4)设置在压力传感器(2)的一侧;/n挡板(4)的长度方向与车轮承载台(1)的长度方向一致,挡板(4)用于沿车轮承载台(1)的宽度方向运动;/n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挡板(4)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承载台(1)、压力传感器(2)、驱动装置(3)与挡板(4);
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2)的表面与车轮承载台(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挡板(4)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轮承载台(1)上,且挡板(4)设置在压力传感器(2)的一侧;
挡板(4)的长度方向与车轮承载台(1)的长度方向一致,挡板(4)用于沿车轮承载台(1)的宽度方向运动;
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挡板(4)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轮压测试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件(31)与螺杆(32);
驱动件(31)用于驱动螺杆(32)转动;
车轮承载台(1)设置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的长度方向与车轮承载台(1)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二凹槽(12)用于容纳螺杆(32);
第二凹槽(12)的侧壁设置有螺纹孔(121),螺杆(32)的远离驱动件(31)的一端穿过螺纹孔(121)伸入第二凹槽(12),螺杆(32)与螺纹孔(121)螺纹连接;
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习福倪振磊刘秋生王清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众智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