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导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50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导风结构。该车辆的导风结构包括安装在散热器支架顶板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导风板,在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散热器支架顶板连接的安装部;在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凹部的底面,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肋条。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导风板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导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导风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前部设置有导风结构。车辆的导风结构是为了将从前保险杠盖板的通风格栅流入的空气导入到散热器而设置的。车辆的导风结构包括配置在散热器上方的导风板。导风板连接在散热器支架顶板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然而,在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被安装在散热器支架顶板上的情况下,由于导风板的自重,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中间部分会向下垂,从而容易使导风板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导风板发生变形的车辆的导风结构。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导风结构,该车辆的导风结构包括安装在散热器支架顶板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导风板,用于将从前保险杠盖板的通风格栅流入的空气导入到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散热器支架顶板连接的安装部;在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凹部的底面,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肋条。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的导风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并且,在该凹部的底面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肋条,所以能够通过多个肋条提高凹部的强度,从而能够防止导风板发生变形。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的导风结构中,较佳为,凹部的底面具有被构成为靠车辆前侧的部分低于靠车辆后侧的部分地倾斜的斜面,在该斜面的靠车辆前侧的端部形成有排水孔,多个肋条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多个肋条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互配置的第1肋条和第2肋条,第1肋条被形成为,从斜面的车宽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延伸至斜面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第2肋条被形成为,从斜面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延伸至斜面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第1肋条和第2肋条以各自的位于中间区域的端部最靠近车辆前侧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倾斜地延伸。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的导风结构中,较佳为,在斜面的中间区域,第1肋条和第2肋条在车宽方向上部分重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导风结构中的导风板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导风板的俯视图。图3是将图2中的导风板的凹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中,将“车辆的导风结构”简称为“导风结构”。首先,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导风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结构进行说明。虽未图示,但在车辆前部设置有前保险杠盖板、前保险杠加强件、散热器、以及导风结构等。前保险杠盖板配置在车辆的前端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在前保险杠盖板上设置有通风格栅,空气可从通风格栅流入。前保险杠加强件配置在前保险杠盖板的后侧(即,相对于前保险杠盖板,前保险杠加强件更靠车辆后侧),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在前保险杠加强件与前保险杠盖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的减振构件。散热器是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的组成部件,用于使该冷却装置的冷却工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实现冷却。散热器配置在前保险杠加强件的后侧(即,相对于前保险杠加强件,散热器更靠车辆后侧),并由散热器支架支撑。散热器支架被构成为将散热器包围的矩形框架形状,包括散热器支架顶板、散热器支架底板、和一对散热器支架侧板。散热器支架顶板被构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用于支撑散热器的上端部。在散热器支架顶板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用于锁止机舱盖的机舱盖锁止装置。车辆的导风结构包括配置在前保险杠盖板与散热器之间、用于将从前保险杠盖板的通风格栅流入的空气导入到散热器的导风板1。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板1被设置在散热器的上方。但导风结构也可以包括设置在散热器下方的导风板(图示省略)、及/或设置在散热器的左右两侧的导风板(图示省略)。图1是表示导风板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导风板1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板1被构成为,沿车宽方向(X1和X2方向)延伸,并在比散热器支架顶板更靠车辆前侧(Y1方向侧)处沿靠着散热器支架顶板(图示省略)。具体而言,导风板1的前端部1a与前保险杠盖板相抵接,导风板1的后端部1b与散热器支架顶板相连接。在导风板1的侧端部1c的前端部1a侧设置有装载部11,在导风板1的侧端部1c的后端部1b侧设置有安装部12。装载部11被构成为可装载减振构件。安装部12被构成为例如可通过卡具(图示省略)而被安装在散热器支架顶板上。如此,导风板1由左右的侧端部1c支撑。在此,前端部1a是面朝车辆前侧的端部;后端部1b是面朝车辆后侧(Y2方向侧)的端部;两个侧端部1c是面朝车宽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另外,在导风板1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3。图3是将导风板1的凹部13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凹部13例如配置有机舱盖锁止装置(图示省略)。该凹部13是为了避免导风板1妨碍机舱盖锁止装置而设置的。凹部13被构成为沿车辆前后方向(Y1和Y2方向)延伸,具有底面13a、侧面13b及侧面13c。侧面13b和侧面13c在车宽方向上相向而对,侧面13b位于车宽方向的一侧(X1方向侧);侧面13c位于车宽方向的另一侧(X2方向侧)。另外,凹部13的底面13a具有斜面14、斜面15、及连接部16。斜面14位于车宽方向的一侧,并与侧面13b相连接。斜面15位于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并与侧面13c相连接。连接部16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斜面14和斜面15相连接。斜面14被形成为,靠车辆前侧的部分低于靠车辆后侧的部分地倾斜。例如,从车宽方向看时,斜面14被构成为,朝着车辆前侧向斜下方直线形地延伸。在斜面14的靠车辆前侧的端部,形成有排水孔141。排水孔141是为了将进入凹部13的水排出而设置的。排水孔141形成在斜面14的车宽方向的一侧(X1方向侧),并位于侧面13b的近旁。另外,在斜面14上,形成有多个向上方突起的肋条142。多个肋条142是为了提高凹部13的强度而设置的。多个肋条142被形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多个肋条142还具有将斜面14上的水导向排水孔141的功能。具体而言,多个肋条142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Y1和Y2方向)上交互配置的第1肋条142a和第2肋条142b。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第1肋条142a和一个第2肋条142b。第1肋条142a被形成为,从斜面14的车宽方向的一侧的端部14a延伸至斜面14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14c。第2肋条142b被形成为,从斜面14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14b延伸至斜面14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14c。因此,第1肋条142a未达到端部14b;第2肋条142b未达到端部14a。在此,端部14a是位于车宽方向的X1方向侧的端部;端部14b是位于车宽方向的X2方向侧的端部;中间区域14c是在车宽方向上位于中间部位的规定区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导风结构,包括安装在散热器支架顶板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导风板,用于将从前保险杠盖板的通风格栅流入的空气导入到散热器,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散热器支架顶板连接的安装部;/n在所述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n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肋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导风结构,包括安装在散热器支架顶板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导风板,用于将从前保险杠盖板的通风格栅流入的空气导入到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散热器支架顶板连接的安装部;
在所述导风板的车宽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
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肋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底面具有被构成为靠车辆前侧的部位低于靠车辆后侧的部位地倾斜的斜面,
在所述斜面的靠车辆前侧的端部形成有排水孔,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恭史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