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与隔离开关分合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21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其包括驱动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器,且减速器具有分别自该减速器的两相对侧伸出的驱动轴体和检测轴体,检测单元包括设于检测轴上的检测块,与减速器固连设置的安装支架,以及中部枢转设于安装支架上的杠杆件,和分别对应于杠杆件的两端设于安装支架上的行程开关,且检测块因随检测轴体的转动,可构成对杠杆件两端择一的抵压以驱使杠杆件转动,而触发对应杠杆件的此端设置的行程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提供了具有以上控制机构的隔离开关分合控制装置,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杠杆件,以实现检测块对两端行程开关的触发,由此可实现两端触发的联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与隔离开关分合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同时,本技术也涉及一种具有以上控制机构的隔离开关分合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是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可节约能源及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主要包括地铁、轻轨、磁悬浮、市域铁路、有轨电车、新交通系统等。其中,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先驱,具有运量大、安全、准时、节省城市用地等优点,我国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是北京,而上海地铁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地铁。现在,我国的地铁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也开始修建地铁,由此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且城市交通压力也得到了缓解。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最为关键部分之一,供电系统在整个城轨系统供电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它的正常运转与否直接决定着列车能否正常运营,因此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转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城轨系统供电中,供电系统接触网领域中的隔离开关已然成为故障高发设备。目前,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依然不稳定,特别是在供电运行中多次发生电动隔离开关的误合闸、误分闸、错误显示问题,在接触网故障处理过程中出现电动隔离开关拒动问题,成为供电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是供电远动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如2015年6月7日京九线济南铁路局济南供电段管理的定陶分区所,电分相电动隔离开关远动终端因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电动机构错误的将在常开状态下的隔离开关闭合,把A相电源送入了过分相的无电区,火车司机因不知道过分相无电区已有电,在未降弓的情况下驾驶列车驶入无电区,造成受电弓拉孤,引起A相电源与B相电源相间短路,烧断过分相无电区接触网承力索,造成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无法送电,影响行车20多列造成行车事故。再如2015年12月15日塑黄铁路线滴流磴牵引变电所馈线上网上行常闭电动隔离开关,因远动终端受到电磁干扰电动机构错误的将在常闭状态下的隔离开关分开,造成滴流磴牵引变电所并联使用的下行馈线断路器过流保护跳闸,滴流磴牵引变电所到侯文方向上下行接触网全部停电,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以上所发生的问题多是由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故障引起的。常规的电动机构控制分合到位自动停止的转角控制机构是两个独立的模块,动作过程中给机构一个合闸命令,机构自动运转到合闸位置,并触发行程开关完成合闸动作,分闸时反之,且行程开关自动复位。如果分闸时合闸位置的行程开关不能正常复位,此时仍然可以完成分闸动作,但是却不能完成下一个合闸动作。因此,为保障供电系统中隔离开关的可靠控制,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分合转角控制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以能够保证分合闸行程开关的正常工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其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器,且所述减速器具有分别自该减速器的两相对侧伸出的驱动轴体和检测轴体;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检测轴体上的检测块,与所述减速器固连设置的安装支架,以及中部枢转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杠杆件,和分别对应于所述杠杆件的两端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行程开关,且所述检测块因随所述检测轴体的转动,可构成对所述杠杆件两端择一的抵压以驱使所述杠杆件转动,而触发对应所述杠杆件的此端设置的行程开关。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一级减速单元,以及与所述一级减速单元连接的二级减速单元,所述驱动轴体和检测轴体位于所述二级减速单元上,且所述一级减速单元与二级减速单元均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块具有套设于所述检测轴体上的连接部分,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分一体固连的呈扇形的抵压部分。进一步的,于所述杠杆件上靠近该杠杆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具有螺接于所述杠杆件上的调节螺柱,以及与所述调节螺柱连接的限位块,且所述检测块因对所述调节螺柱的抵压,而驱使所述杠杆件转动,并可由所述限位块抵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而限制所述杠杆件的转动。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杠杆件各端设置的所述行程开关均为并排布置的多个。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转角控制机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转角控制机构,通过采用杠杆原理的杠杆件的设置,在检测块抵压杠杆件一端而触发对应端的行程开关时,可使得两端对行程开关的触发形成联锁,由此在一端行程开关被触发时另一端必然被解锁,从而能够保证分合闸行程开关的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离开关分合控制装置,其包括一侧设有箱门的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如上所述的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且于所述箱体的其一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驱动轴体伸出的通孔,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穿线孔,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通风单元。进一步的,其一侧的所述通风单元靠近于箱体的顶部设置,另一侧的所述通风单元靠近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侧壁上的通风孔,设于所述通风孔上的过滤器,以及于所述箱体的外壁上罩设在所述通风孔处的通风罩体,且所述通风罩体的通风口位于底部。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罩体内设有构成内部气流之字形流动的导流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分合控制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的隔离开关分合控制装置,通过采用前述的转角控制机构可保证分合闸行程开关的正常工作,而能够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准确控制。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角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角控制机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杠杆件及调节组件的设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分合控制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分合控制装置另一角度下的整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分合控制装置再一角度下的整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分合控制装置内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分合控制装置另一角度下的内部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通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通风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一级减速单元,3-二级减速单元,4-安装支架,5-联轴器,6-手动旋钮,7-检测块,8-安装块,9-杠杆件,10-第一行程开关,11-第二行程开关,12-调节螺柱,13-安装板,14-检测轴体,15-驱动轴体,16-枢转轴,17-限位块,18-转动安装支架,19-箱体,20-箱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1),以及与所述电机(1)传动连接的减速器,且所述减速器具有分别自该减速器的两相对侧伸出的驱动轴体(15)和检测轴体(14);/n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检测轴体(14)上的检测块(7),与所述减速器固连设置的安装支架(4),以及中部枢转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上的杠杆件(9),和分别对应于所述杠杆件(9)的两端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上的行程开关,且所述检测块(7)因随所述检测轴体(14)的转动,可构成对所述杠杆件(9)两端择一的抵压以驱使所述杠杆件(9)转动,而触发对应所述杠杆件(9)的此端设置的行程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1),以及与所述电机(1)传动连接的减速器,且所述减速器具有分别自该减速器的两相对侧伸出的驱动轴体(15)和检测轴体(14);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检测轴体(14)上的检测块(7),与所述减速器固连设置的安装支架(4),以及中部枢转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上的杠杆件(9),和分别对应于所述杠杆件(9)的两端设于所述安装支架(4)上的行程开关,且所述检测块(7)因随所述检测轴体(14)的转动,可构成对所述杠杆件(9)两端择一的抵压以驱使所述杠杆件(9)转动,而触发对应所述杠杆件(9)的此端设置的行程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一级减速单元(2),以及与所述一级减速单元(2)连接的二级减速单元(3),所述驱动轴体(15)和检测轴体(14)位于所述二级减速单元(3)上,且所述一级减速单元(2)与二级减速单元(3)均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块(7)具有套设于所述检测轴体(14)上的连接部分,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分一体固连的呈扇形的抵压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分合转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杠杆件(9)上靠近该杠杆件(9)的两端分别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具有螺接于所述杠杆件(9)上的调节螺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永斌王晓峰张兴国鲍少玮郝红磊姚越崔昊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开发区新导配电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