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13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压钳,包括台面,台面上设置有可以左右移动的移动台,移动台上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零件夹持机构,移动台上安装有第一油缸,零件夹持机构上安装有第二油缸,第一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和缸底,活塞位于缸体内部,活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杆另一端伸出缸体并具有螺纹结构且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缸体的一端设置具有通孔的凸台,活塞杆穿过具有通孔的凸台,还包括套在活塞杆上的橡胶套,橡胶套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一致的橡胶块,在零件夹持机构的前端安装的第一油缸和左端安装的第二油缸在零件需要加工时,实现了零件的快速定位,解决了因零件定位慢而导致的浪费时间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压钳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
,涉及一种油压钳。
技术介绍
油压钳是用来对需要加工的零件进行夹持,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零件夹持过程中,需要手动把零件夹持到需要加工的位置,这样会降低工作效率且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油压钳,采用了油缸装置,在需要定位零件时,打开油缸可以直接把零件定位到加工的位置,解决了工作效率低和浪费时间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压钳,包括台面,所述台面上设置有可以左右移动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上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零件夹持机构,所述移动台上安装有第一油缸,所述零件夹持机构上安装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和缸底,所述活塞位于缸体内部,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伸出缸体并具有螺纹结构且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缸体的一端设置具有通孔的凸台,所述活塞杆穿过具有通孔的凸台,还包括套在活塞杆上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一致的橡胶块。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进油口,所述缸底内部设置有进油管,且进油管底部与进油口固定连接,所述缸底一侧与缸体固定连接,且缸体固定连接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活塞杆靠近缸底一侧,所述活塞杆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与活塞杆活动链接,所述伸缩弹簧靠近缸底一侧活动连接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油头,所述进油头顶部设置有进油孔,所述活动杆外侧活动连接有缓冲底板,所述活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外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铁丝,所述缓冲套外侧活动连接有密封环。进一步的是:所述活塞杆内侧与活动杆右侧均为凹槽结构,且活塞杆、伸缩弹簧和缓冲套组合构成弹性结构。进一步的是:所述进油口为空心半球结构,且进油口的半径小于进油头的半径。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凹槽为一字槽或十字槽。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油缸的装置与第一油缸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移动台上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零件夹持机构,所述移动台上安装有第一油缸,零件夹持机构上安装有第二油缸,解决了因零件定位慢而导致的浪费时间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油压钳整体示意图。图2是第一油缸表面示意图。图3是第一油缸内部底部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台面1、零件夹持机构2、第一油缸3、第二油缸4、缸体31、活塞杆33、凸台34、螺纹结构35、橡胶套36、缸底37、伸缩弹簧38、活动杆39、缓冲套5、缓冲铁丝51、密封环52、进油管6、进油口7、固定环8、进油头9、进油孔91、缓冲底板92、连接管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油压钳,包括台面1,所述台面1上设置有可以左右移动的移动台11,所述移动台11上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零件夹持机构2,所述移动台11上安装有第一油缸3,所述零件夹持机构2上安装有第二油缸4,所述第一油缸3包括缸体31、活塞、活塞杆33和缸底37,所述活塞位于缸体31内部,所述活塞杆33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33另一端伸出缸体31并具有螺纹结构35且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缸体31的一端设置具有通孔的凸台34,所述活塞杆33穿过具有通孔的凸台34,还包括套在活塞杆33上的橡胶套36,所述橡胶套36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一致的橡胶块。在零件需要加工定位时,启动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推动移动台11和第二油缸推动零件夹持机构2,实现零件的快速定位,解决了因零件定位慢而导致的浪费时间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第一油缸的缸体上设置的凸台34,便于活塞杆33的导向,通过设置的橡胶套36套在活塞杆33上,避免活塞杆33在工作过程中的磕碰和损伤,橡胶套36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一致的橡胶块,提高了两者连接的可靠性。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还包括进油口7,所述缸底37内部设置有进油管6,且进油管6底部与进油口7固定连接,所述缸底37一侧与缸体31固定连接,且缸体31固定连接设置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设置在活塞杆33靠近缸底37一侧,所述活塞杆33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38,所述伸缩弹簧38与活塞杆33活动链接,所述伸缩弹簧38靠近缸底37一侧活动连接设置有活动杆39,所述活动杆39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油头9,所述进油头9顶部设置有进油孔91,所述活动杆39外侧活动连接有缓冲底板92,所述活塞杆33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外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套5,所述缓冲套5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铁丝51,所述缓冲套5外侧活动连接有密封环52,在工作时,将油从进油管6进入,油经过进油口7进入缸体31内部,对连接管10施加压力,带动活塞杆33向左侧移动,当活塞杆33移动到缸体31最左侧时,缓冲铁丝51与油缸内部左侧其他零件接触,缓冲铁丝51起到左侧缓冲作用,当活塞杆33需要返回原位时,将油从连接管10左侧导入,带动活塞杆33向左移动,当活塞杆33移动到最右端时,进油头9与进油口7贴合,活动杆39右侧受到压力,向左移动对伸缩弹簧38施加压力,伸缩弹簧38收缩,起到缓冲的作用,当进油头9与进油口7接触时,油同样可以通过进油孔91进入进油管6中排出,不会造成内部堵塞。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杆33内侧与活动杆39右侧均为凹槽结构,且活塞杆33、伸缩弹簧38和缓冲套5组合构成弹性结构,该结构能够对油缸内部起到缓冲作用。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进油口7为空心半球结构,且进油口7的半径小于进油头9的半径,能够确保进油口7和进油头9接触时,油可以稳定的进入到油管内部,不会造成内部阻塞。在上述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凹槽为一字槽或十字槽,便于根据加工选择,提高与橡胶套连接的可靠性。在上述基础上,所述第二油缸4的装置与第一油缸3相同,第一油缸推动移动台的同时第二油缸推动零件夹持机构,达到零件的快速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压钳,包括台面(1),所述台面(1)上设置有可以左右移动的移动台(11),所述移动台(11)上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零件夹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11)上安装有第一油缸(3),所述零件夹持机构(2)上安装有第二油缸(4),所述第一油缸(3)包括缸体(31)、活塞、活塞杆(33)和缸底(37),所述活塞位于缸体(31)内部,所述活塞杆(33)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33)另一端伸出缸体(31)并具有螺纹结构(35)且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缸体(31)的一端设置具有通孔的凸台(34),所述活塞杆(33)穿过具有通孔的凸台(34),还包括套在活塞杆(33)上的橡胶套(36),所述橡胶套(36)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一致的橡胶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压钳,包括台面(1),所述台面(1)上设置有可以左右移动的移动台(11),所述移动台(11)上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零件夹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11)上安装有第一油缸(3),所述零件夹持机构(2)上安装有第二油缸(4),所述第一油缸(3)包括缸体(31)、活塞、活塞杆(33)和缸底(37),所述活塞位于缸体(31)内部,所述活塞杆(33)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33)另一端伸出缸体(31)并具有螺纹结构(35)且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缸体(31)的一端设置具有通孔的凸台(34),所述活塞杆(33)穿过具有通孔的凸台(34),还包括套在活塞杆(33)上的橡胶套(36),所述橡胶套(36)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一致的橡胶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油口(7),所述缸底(37)内部设置有进油管(6),且进油管(6)底部与进油口(7)固定连接,所述缸底(37)一侧与缸体(31)固定连接,且缸体(31)固定连接设置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设置在活塞杆(33)靠近缸底(37)一侧,所述活塞杆(33)内部设置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利卡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