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增湿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49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增湿塔,包括沉降结构、冷却结构和支撑腿,通过设置沉降结构,窑尾烟气通过进气管排出,通过出气孔排出,烟雾通过烟罩的底端排出,这时环形水管注入高压水,通过雾化喷头喷雾,喷雾竖直向上移动,能够与烟气上升方向一致,能够保证水雾与烟气充分结合,达到降尘效果,降尘后的污水通过漏斗收集,经过排料管排出,通过设置烟罩,能够避免降尘污水落入进气管内部,造成进气管的堵塞,通过设置冷却结构,空气通过进气滤网进入混气箱内部,对高温气体稀释,然后通过压缩气泵压缩,将热空气通入到曝气管内部,经过冷却箱的水冷却降温,经过排气管排出,便于后期进行废气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增湿塔
本技术涉及水泥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增湿塔。
技术介绍
增湿塔在水泥厂工艺上主要作用是对干法窑窑尾废气进行增湿处理,降低废气中高温粉尘的比电阻,提高窑尾电收尘的工作效率,保护环境,回收粉尘,降低物料消耗;在水泥生产中,需要通过增湿塔对废气进行降尘处理,现有的降尘,通过喷头直喷向增湿塔内部,水雾与烟气流动方向交叉作业,水雾与烟气交叉点较少,增湿效果不佳,针对以上缺点,需要设计一种多级增湿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了现有增湿塔水雾与烟气交叉点较少,增湿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多级增湿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级增湿塔,包括沉降结构、冷却结构和支撑腿,所述冷却结构的底侧四角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沉降结构设置在冷却结构的顶侧;所述沉降结构包括雾化喷头、环形水管、塔体、烟罩、出气孔、进气管、漏斗和排料管,所述漏斗固定在塔体的底端端部,所述漏斗的底端端口处通过焊接固定有排料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架设在塔体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烟罩安装在进气管的顶端端口处,所述出气孔开设在烟罩的内部,所述出气孔的一端端口处设置在烟罩的底侧面上,所述塔体的内腔顶侧壁环绕设置有三组环形水管,所述雾化喷头环绕安装在环形水管的顶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雾化喷头的端口向上,且雾化喷头的朝向向塔体的中心轴线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烟罩设置在塔体的中心轴线的上,所述漏斗设置在烟罩的正下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冷却结构包括曝气管、引气扇、进气滤网、混气箱、压缩气泵、冷却箱、进水管和排污管,所述冷却箱固定在塔体的顶端,所述混气箱通过焊接固定在冷却箱的外壁一侧,所述引气扇嵌入固定在混气箱的底侧,所述引气扇与塔体连通,所述进气滤网固定在混气箱的一侧,所述压缩气泵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混气箱的顶侧,所述曝气管排布在冷却箱的内壁底侧,所述压缩气泵的输出端部与曝气管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压缩气泵的进气端与混气箱通过导气管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水管固定在冷却箱的顶侧壁,所述排污管固定在冷却箱的外壁底部,所述冷却箱的外壁顶部设置有排气管。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沉降结构,窑尾烟气通过进气管排出,通过出气孔排出,烟雾通过烟罩的底端排出,这时环形水管注入高压水,通过雾化喷头喷雾,喷雾竖直向上移动,能够与烟气上升方向一致,能够保证水雾与烟气充分结合,达到降尘效果,降尘后的污水通过漏斗收集,经过排料管排出,通过设置烟罩,能够避免降尘污水落入进气管内部,造成进气管的堵塞,通过设置冷却结构,空气通过进气滤网进入混气箱内部,对高温气体稀释,然后通过压缩气泵压缩,将热空气通入到曝气管内部,经过冷却箱的水冷却降温,经过排气管排出,便于后期进行废气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多级增湿塔整体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多级增湿塔整体内部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多级增湿塔冷却结构图。图例说明:1、沉降结构;2、冷却结构;3、支撑腿;11、雾化喷头;12、环形水管;13、塔体;14、烟罩;15、出气孔;16、进气管;17、漏斗;18、排料管;21、曝气管;22、引气扇;23、进气滤网;24、混气箱;25、压缩气泵;26、冷却箱;27、进水管;28、排污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多级增湿塔,包括沉降结构1、冷却结构2和支撑腿3,所述冷却结构2的底侧四角安装有支撑腿3,所述沉降结构1设置在冷却结构2的顶侧;所述沉降结构1包括雾化喷头11、环形水管12、塔体13、烟罩14、出气孔15、进气管16、漏斗17和排料管18,所述漏斗17固定在塔体13的底端端部,所述漏斗17的底端端口处通过焊接固定有排料管18,所述进气管16的一端架设在塔体13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烟罩14安装在进气管16的顶端端口处,所述出气孔15开设在烟罩14的内部,所述出气孔15的一端端口处设置在烟罩14的底侧面上,所述塔体13的内腔顶侧壁环绕设置有三组环形水管12,所述雾化喷头11环绕安装在环形水管12的顶侧。所述雾化喷头11的端口向上,且雾化喷头11的朝向向塔体13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烟罩14设置在塔体13的中心轴线的上,所述漏斗17设置在烟罩14的正下方。所述冷却结构2包括曝气管21、引气扇22、进气滤网23、混气箱24、压缩气泵25、冷却箱26、进水管27和排污管28,所述冷却箱26固定在塔体13的顶端,所述混气箱24通过焊接固定在冷却箱26的外壁一侧,所述引气扇22嵌入固定在混气箱24的底侧,所述引气扇22与塔体13连通,所述进气滤网23固定在混气箱24的一侧,所述压缩气泵25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混气箱24的顶侧,所述曝气管21排布在冷却箱26的内壁底侧,所述压缩气泵25的输出端部与曝气管21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压缩气泵25的进气端与混气箱24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进水管27固定在冷却箱26的顶侧壁,所述排污管28固定在冷却箱26的外壁底部,所述冷却箱26的外壁顶部设置有排气管。工作原理:在进行对窑尾烟气进行加湿时,窑尾烟气通过进气管16排出,通过出气孔15排出,烟雾通过烟罩14的底端排出,这时环形水管12注入高压水,通过雾化喷头11喷雾,喷雾竖直向上移动,能够与烟气上升方向一致,能够保证水雾与烟气充分结合,达到降尘效果,降尘后的污水通过漏斗17收集,经过排料管18排出,通过设置烟罩14,能够避免降尘污水落入进气管16内部,造成进气管16的堵塞,能够保证烟气的顺利输出,在降尘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通过引气扇22作业,将降尘后的高温气体抽入到混气箱24,空气通过进气滤网23进入混气箱24内部,对高温气体稀释,然后通过压缩气泵25压缩,将热空气通入到曝气管21内部,经过冷却箱26的水冷却降温,经过排气管排出,便于后期进行废气处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增湿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结构(1)、冷却结构(2)和支撑腿(3),所述冷却结构(2)的底侧四角安装有支撑腿(3),所述沉降结构(1)设置在冷却结构(2)的顶侧;/n所述沉降结构(1)包括雾化喷头(11)、环形水管(12)、塔体(13)、烟罩(14)、出气孔(15)、进气管(16)、漏斗(17)和排料管(18),所述漏斗(17)固定在塔体(13)的底端端部,所述漏斗(17)的底端端口处通过焊接固定有排料管(18),所述进气管(16)的一端架设在塔体(13)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烟罩(14)安装在进气管(16)的顶端端口处,所述出气孔(15)开设在烟罩(14)的内部,所述出气孔(15)的一端端口处设置在烟罩(14)的底侧面上,所述塔体(13)的内腔顶侧壁环绕设置有三组环形水管(12),所述雾化喷头(11)环绕安装在环形水管(12)的顶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增湿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结构(1)、冷却结构(2)和支撑腿(3),所述冷却结构(2)的底侧四角安装有支撑腿(3),所述沉降结构(1)设置在冷却结构(2)的顶侧;
所述沉降结构(1)包括雾化喷头(11)、环形水管(12)、塔体(13)、烟罩(14)、出气孔(15)、进气管(16)、漏斗(17)和排料管(18),所述漏斗(17)固定在塔体(13)的底端端部,所述漏斗(17)的底端端口处通过焊接固定有排料管(18),所述进气管(16)的一端架设在塔体(13)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烟罩(14)安装在进气管(16)的顶端端口处,所述出气孔(15)开设在烟罩(14)的内部,所述出气孔(15)的一端端口处设置在烟罩(14)的底侧面上,所述塔体(13)的内腔顶侧壁环绕设置有三组环形水管(12),所述雾化喷头(11)环绕安装在环形水管(12)的顶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增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11)的端口向上,且雾化喷头(11)的朝向向塔体(13)的中心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增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路赵小锋史刚许普国寇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